徐晨風
高血壓性心臟病往往會導致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顫等心律失常,尤其是頻發的室性早搏或者房顫往往會給患者帶來較為嚴重的后果[1]。對于高血壓性心臟病所導致的心律失常,目前臨床治療方法主要有胺碘酮、利多卡因、美西律等抗心律失常藥物對癥處理,但是若想長期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尚需在積極控制高血壓基礎上,使功能性或者器質性病變發生逆轉,從而使其所導致的心律失常得以長期控制[2]。本研究對83例門診就診的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應用心可舒片聯合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類降壓治療,獲得較為明顯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總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門診就診的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167例。其中男93例,女74例,年齡56歲~72歲(64.8歲±8.9歲)。所有患者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患者血壓水平均為原發性高血壓
2級或3級。均未出現明顯的心衰表現,多數患者尚處在高血壓心臟病的早期階段。均未長期服用高血壓藥規律治療,部分患者只是在血壓高時才服用降壓藥物治療,部分患者甚至從未 服用高血壓藥物,治療前收縮壓(SBP)174.0mmHg±8.9 mmHg,舒張壓(DBP)108.4mmHg±7.9mmHg。
1.2 實驗室檢查 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83例)與對照組(84例)。胸部X線檢查162例可見主動脈迂曲擴張,多數患者可有左心室或全心擴大,肺間隔線出現,肺淤血等表現。90%的患者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單側心室或雙側心室肥厚擴大,二尖瓣、主動脈瓣、三尖瓣反流、射血分數降低等。所有患者均行3次心電圖檢查,符合高血壓心律失常表現,P波增寬或出現切跡,V1導聯中P波終末電勢(PTF-V1)增大。本組所有患者均于門診行動態心電圖(Holter)檢查,132例患者有房性早搏發作,發作頻率(28±15)次/min,89例患者心電圖可見室性早搏,發作頻率(43±21)次/min,共有46例患者伴有心房顫動,11例為持續性房顫,其余均為陣發性房顫。
1.3 臨床癥狀 兩組患者伴有房性早搏者,多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室性早搏者,主要表現為心悸、心慌等癥狀。房顫患者也以心悸為主要臨床表現,19例患者偶可出現頭暈等一過性腦缺血表現,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因房顫導致的附壁血栓形成引起的危害。
1.4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厄貝沙坦片150mg晨起口服,1天1次,僅有8例患者因降壓效果差,加用利尿劑。同時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心可舒片1次4粒,1天3次,對照組加用空白膠囊。患者均嚴格按照醫囑按時服用藥物治療。
1.5 觀察指標 門診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用藥后3月、1年分別行Holter檢查,測定患者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顫的發生情況以及血壓情況。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1 血壓情況 每日記錄血壓情況,早晚各一次,若有明顯不適感時,也應記錄當時所有患者血壓情況。對用藥后3個月、1年平均血壓情況進行比較,多數患者血壓情況控制良好,8例患者因治療3個月后血壓仍有波動,同時加用利尿劑控制血壓。詳見表1。

表1 兩組用藥治療前后血壓控制情況(x±s) mmHg
2.2 房性早搏治療情況 入選患者共出現房性早搏132例,治療組71例,對照組61例。以房性早搏頻率低于治療前50%以上為有效,治療1年治療組有效64例,對照組有效37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室性早搏治療情況 本研究中出現室性早搏患者89例,治療組41例,對照組48例。以室性早搏頻率低于治療前50%以上,或者以心悸癥狀消失為有效,結果治療組有效34例,對照組有效19例,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房顫治療情況 出現房顫患者46例,其中永久性房顫11例。治療組陣發性房顫19例,永久性房顫5例;對照組陣發性房顫16例,永久性房顫6例。治療以連續監測3d動態心電圖未再出現房顫為治療有效。詳見表2。

表2 房顫治療效果評價 例
2.5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前后血尿常規、心肌酶、肝腎功能指標均未見明顯變化,未見明顯電解質紊亂。兩組10%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便秘、輕度胃腸道不適感等,未予處理。
高血壓性心臟病是由于血壓長期升高使左心室負荷逐漸加重,左心室因代償而逐漸肥厚和擴張而形成的器質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一般出現在高血壓病起病數年至十余年后,根據心功能變化情況可分為心功能代償期和心功能失代償期[3]。在心功能代償期,患者可無明顯自覺癥狀,但在心功能失代償期,則逐漸出現左心衰竭的癥狀,此時患者病情已進入晚期,多發生不可逆的病理生理變化,只能是對癥治療,已無法逆轉患者病情,治療并不能延長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若能早期介入則可獲得較好的遠期效果,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期[4]。
目前對于高血壓心臟病的治療,強調平穩控制血壓水平,延緩心肌重構的發生,防止心力衰竭的發生[5]。但是對于高血壓心臟病所導致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顫等心律失常臨床上關注不多。頻發的室性早搏、房顫往往會使患者出現心悸、心慌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則容易引起室顫危及生命,以及引起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栓子脫落導致腦栓塞等嚴重后果[6]。本研究采用心可舒片聯合ARB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所致心律失常,取得相對滿意的療效。厄貝沙坦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抑制劑,通過特異性阻斷血管轉換酶Ⅱ與AT1受體的結合,從而達到抑制血管收縮的效果,實現降壓作用[7]。本研究中,治療組患者服用厄貝沙坦與心可舒片,對照組則單純服用厄貝沙坦,兩組治療效果無明顯差異,治療后3個月已經達到較為穩定的血壓水平,治療后3個月與治療后1年,血壓水平無明顯差異,表明厄貝沙坦可在短期內將患者血壓水平控制到較為合理的范圍內,并且若能堅持長期服用,多不會出現血壓水平較大的波動。而在心律失常的治療方面,治療組在堅持長期服用后,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陣發性房顫的有效率優于對照組,特別是治療1年后,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對于永久性房顫的治療,兩組效果都不佳。
心可舒片為純中藥復方制劑,主要成分為三七、黨參、木香、山楂、丹參、葛根等中藥成分。丹參味苦性寒,乃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之藥材,具有專入血分、益氣提神、活血化瘀之功效。三七作為臣藥,味甘苦,性情溫和,主要有化瘀止血、祛瘀止痛之功效。木香、山楂、葛根三者共為輔藥,可達到行氣散血、健胃強脾、化滯散瘀等功效[8,9]。經藥理研究表明,丹參的主要有效成分為丹參素、丹酚酸B等,而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為三七皂苷。諸藥合用,以西醫理念解釋,則其具有降低血小板黏附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等作用,從而起到保護心肌細胞,改善心肌重構,調整心肌順應性,恢復心肌的正常結構等作用[10]。
心可舒片聯合ARB類降壓藥,不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壓水平,而且能夠有效改善高血壓心臟病所致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纖顫等心律失常。
[1] 黃靜.心可舒片治療隱匿型冠心病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1,33(8):29-30.
[2] 孫志欣.中藥湯劑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概況[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6(1):63-64.
[3] 曲鳳清.心可舒片治療非器質性心臟病竇性心動過速的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17(22):229-231.
[4] 應顯星.心可舒合厄貝沙坦改善高血壓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2(2):101-103.
[5] Adiqa IK,Nair RR.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coordinately me diat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dependent cardiomyocyte hypertrophy[J].Cell Biochem Funct,2008,26(3):346-351.
[6] 馮國輝.心可舒片治療冠心病臨床研究[J].醫學信息,2010,7(3):635-636.
[7] Ble A,Windham BG,Bandinelli S,etal.Relation of plasma leptin to C-reactive protein in older adults(from the Invecchia Renel Chianti study)[J].Am J Cardiol,2005,96(7):991-995.
[8] 黃榕,周亞麗,向紅.血清瘦素水平與男性冠心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相關性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7):656.
[9] 尹宏磊.高血壓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1,10(29):30-31.
[10] 徐慧.倍他樂克治療高血壓性心臟病心絞痛66例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0,23(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