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智 張 云 吳 沖
(1.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150090,哈爾濱;2.哈爾濱地鐵集團有限公司,150080,哈爾濱;3.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學院,150090,哈爾濱∥第一作者,工程師)
哈爾濱市軌道交通原網絡規劃143 km,共四線一環。修編后的網絡規劃為340 km,九線一環,已經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后的建設規劃約為80 km,正在處于報批階段。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二期工程共設置18個車站,全長17 km。初期配置B型車輛17列,共計102輛。為了配合軌道交通的建設,已經編制了哈爾濱市公共交通調整規劃。據預測1號線全線初期全日客運量27.5萬人次,近期全日客運量45萬人次,遠期全日客運量87.1萬人次。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票價定為4元,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票價定為3元。票價制定較少考慮哈爾濱市城市消費水平及其對運營的影響,因此對票價策略及其對運營收益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
哈爾濱市區范圍為8區10縣,2010年GDP為3 665億元。哈爾濱市未來需要構建軌道交通為主體,道路公共交通為輔助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哈爾濱近10年的經濟發展概況如表1所示。

表1 哈爾濱市經濟發展概況
哈爾濱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二期工程沿線公交線路眾多,為主要公共交通走廊,是城市的經濟繁華區。規劃控制區內1號線周邊用地共8 313.33 hm2,其中現狀城市建設用地6 418.8hm2。規劃控制范圍內共有城市建設用地面積7 714.38hm2,建設面積增加20.18%。規劃形成5大生活居住區,即,平房居住區,用地面積為409.38萬 m2,規劃人口16.0萬人;學府居住區,用地面積為389.03萬m2,規劃人口15.3萬人;南崗居住區,用地面積為752.81萬 m2,規劃人口29.5萬人;道外居住區,用地面積為385.40萬 m2,規劃人口15.1萬人;團結新區居住區,用地面積為167.12萬 m2,規劃人口6.6萬人。
城市軌道交通票價定價模式主要有收支平衡和政府補貼兩大類。
票價是發揮軌道交通社會效益、引導交通需求的重要經濟杠桿,也是改善其財政狀況、吸引多元化投資、提高管理運營效率等的基本經濟手段,因此票價水平的確定還需要考慮許多的綜合因素。
定價模式的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幾點因素:①居民的經濟承受能力;②居民的出行習慣和交通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③與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客流競爭情況;④整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交通需求和乘客對出行服務水平的要求。
國外各城市制定的票價情況如下:巴黎地鐵的建設出資比例一般是國家40%、當地政府40%、企業自籌20% ,票務收入一般占運營成本的40%左右,其余60%則由政府實行政策性補貼。東京地鐵票價收入占運營成本(包括建設貸款利息)的85%左右。新加坡地鐵有3條線路,全長67km,建設資金全部來源于政府財政撥款,建成后無償交給地鐵公司經營。首爾地鐵的票價采用按里程收費。
2010年,國內各城市制定的票價情況如下:北京地鐵票價一直處于較低水平,2007年10月7日起為全程2元/人次。上海軌道交通票價除了目前的5號線外,其余為:3元/0~6km,4元/6~16 km,5元/16~26km,6元/26~36km,7元/36~46 km,8元/46~56km,9元/56~66km;5號線在莘莊——閔行開發區內票價為2元/0~6km,3元/6~16km。乘客乘公交在2h內與軌交換乘可優惠1元/次。天津地鐵票價起步價2元,全程票價5元,乘坐5站以內(含5站)票價2元,乘坐5站以上10站以下(含10站)票價3元,乘坐10站以上16站以下(含16站)票價4元,乘坐16站以上票價5元。廣州地鐵票價0~4km為2元;4~12km之間,每增加4km加收1元;12~24km之間,每增加6km加收1元;24km以上,每增加8km加收1元。深圳地鐵起步價為2元,可乘坐3個區間,每進入下一區段加收1元。重慶實行分段式票價,最低票價2元,最高票價5元。乘坐區段在6個以內的2元,乘坐區段在7~10個以內的3元,乘坐區段在1~14個以內的4元,乘坐區段在15~17個以內的,票價5元。長春輕軌實行的是2元、3元、4元3種票價。武漢采用限時分段計費制,起價為1.5元,可乘坐6個區間,6個區間以上2元。國內各城市的軌道交通票價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國內各城市的軌道交通票價 元
選取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二期工程建成的初期2013年、哈市調整后建設規劃完成期2017年、城市總體規劃年限2020年、遠景年(2037年)為計算年份(規劃尚未恢復,存在調整可能性)。
(1)2013年,建成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二期工程、哈西聯絡線工程;
(2)2017年,建成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二期工程、軌道交通3號線1期工程(工農大街站至太平橋車站,環線的南半段)、軌道交通1號線南延伸段、軌道交通2號線;
(3)2020年建成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二期工程、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工農大街站至太平橋車站,環線的南半段)、軌道交通1號線南延伸段、軌道交通2號線、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工程(工農大街站至太平橋車站,環線的北半段)、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工程;
(4)2037年(遠景年)建成網絡規劃的九線一環。
票價高、客流小,發車間隔將隨之增加,對客流吸引力將變小,票務的總收入減小。反之,票務的總收入有可能增加。運營組織需要根據客流進行調整,票價高,客流變小,可以考慮取消小交路;票價低,客流變大,可以考慮增加小交路。
2020年沿線規劃人口59.9萬人(根據開發強度85%計算),2017年規劃人口為50.92萬人(根據城市未來發展態勢預測)。由于政府出臺政策將市中心區的建筑容積率定位在4.5以下,因此遠景人口規模不會增長很多,預測遠景年人口規模達到65萬人。單一票價和分段票價對客流的影響如表3所示。2037年分段票價條件下各個站點的上客量和下客量如圖1和圖2所示。在客流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成本票價進行了計算:不計本息時,2013年成本票價為5.19元;2019年之后,制定的分段計費票價(不計折舊和利息)高于成本票價;計本息時,2013年成本票價為36.69元。本次推薦的分段計費票價為2.36元。

表3 票價對日客流的影響

歷年哈爾濱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如圖3所示。2009年,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廣州、長沙、長春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6 738元、28 838元、26 864元、25 504元、27 610元、20 238元、13 200元。哈爾濱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 887元,增長預測如圖4所示。哈市近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長幅度為12.23%。

圖3 歷年哈爾濱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圖4 歷年哈爾濱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
考慮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5年內GDP總值和人均GDP均翻番的社會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定為14.5%。“十三五”期間將按照12.5%的比例增長,“十四五”期間將按照10%的比例增長,“十五五”期間將按照8%的比例增長,遠景年按照6%的比例增長。哈爾濱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預測結果如表4所示。國內大多數城市的軌道交通目前均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各城市間經濟發展水平和市民承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差異。如果制定的票價超過市民總體的承受能力,將會影響客流量,其結果是票務收入減少,既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又使其社會效益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表4 哈爾濱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預測 元/年
根據各特征年份的可支付能力(交通費用比例為3%)可得到人均的交通消費。2013年,哈爾濱市人均合理交通消費819元,每天2.24元;2017年,人均交通消費1 359元,每天3.72元;2020年,人均交通消費1 935.36元,每天5.30元;2037年,人均消費6 886元,每天18.87元。以上分析可知,考慮其他交通方式的費用,2013年既使票價制定為2元,和城市居民的交通合理性消費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差額部分須由政府補貼。未來票價的調動,必須依照城市居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水平制定。根據乘距的分布規律,2013年、2017年、2020年、2037年分段計程票價分別為2.364元/人次、2.495元/人次、2.432元/人次、2.322元/人次。
因此,推薦哈爾濱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二期工程實行分段計程票價制,乘客按照乘坐距離不同支付不同的費用:起步價2元(5站以內),乘坐5站以上10站以下(含10站)票價3元,乘坐10站以上票價4元。在此基礎上,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各種優惠票價。
建設總成本應當包括前期準備、征地拆遷、土建、車輛、車輛段及停車場、機電設備、建設期貸款利息,以及其他費用等8項內容。地鐵運營成本分為牽引電力費用、動力及照明電力費用、職工工資及福利費用、車輛維修材料、其它運營材料耗費、設備系統年維修費用、土建工程年維修費用、大修費用、折舊費、攤銷費、利息等11項。計算期(運營后25年)內的運營成本為88.86億元。
計算期內,不計算本金利息及折舊的前提下,采用單一票價制票價,運營總收入(票務及經營)達到81.71億元,年平均收入3.27億元,計算期內年平均補貼達到3 720萬元;不計算本金利息及折舊的前提下,采用分段計費制票價,運營總收入(票務及經營)達到91.01億元,年平均收入3.64億元,計算期內年平均盈利860萬元。單一票價制票價和分段計費制票價的差額為9.3億元(以上的成本沒有包括資本金和利息返還及設備折舊,如果算上資本金和利息的返還,計算期內總成本為223.41億元,年平均成本8.93億元)。不同票制的年平均收入或補貼如圖5所示,正數表示盈利,負數表示虧損。

圖5 不同票制的年平均收入或補貼
考慮當前我國各城市制定票價策略及哈爾濱市的情況,哈爾濱市應該采用分段計費的票價策略。實施這種策略時,盡管平均行程距離有所縮短、客流有所下降,但是從效益上來講,由于平均票價有所提升,運營收入能夠大于運營支出。此外,以上分析還可得到以下3點結論:
(1)票價策略對客流量有一定影響,如果調高票價,客流量就隨之減少;如果適當降低票價,客流量會在一定范圍內有所增長。
(2)票價策略對乘客的平均乘距有所影響,如果采用分段計費制票價,平均乘距和制定的票價策略關系緊密,一般情況下,平均乘距會縮短。
(3)票價、客流、運營方式三者存在相互影響關系,使得軌道交通票價的制定存在較多制約因素。合理的票價策略可以增加客流,減少運營成本,達到綜合效益最佳。
[1]王明生,劉江鴻.城市軌道交通聯合票制體系的研究[J].城市交通,2007,29(12):54.
[2]黎江,范巍,楊承東.城市軌道交通票價及計費方法的探討[J].都市快軌交通,2005,18(3):34.
[3]蔡蔚.城市軌道交通票價問題的比較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2(2):23.
[4]王艷艷.城市軌道交通票價制定策略與經營對策[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8(3):18.
[5]楊敏,李文勇,陳學武,等.城市交通生成預測實用分析模型及其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2):109.
[6]周春燕,諸大建.從上海軌道交通票價調查分析乘客的價格承受能力[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8(1):18.
[7]葉玉玲,劉福生,粟俊.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初期票價制定與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0(3):41.
[8]周明保,黃亮,張寧,等.城市軌道交通票制分析及選擇[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