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正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燕窩這種傳奇而高檔的補品越來越供不應求。然而,從營養學價值上來說,燕窩其實毫無可取之處……
燕窩是分布于東南亞各國的一種金絲燕用唾液織成的巢穴,其中白巢燕的燕窩除了燕子的口水幾乎不帶雜質,而黑巢燕在筑巢時會加入羽毛或者其他收集來的雜物,生成毛燕與血燕。因為夾雜的含鐵礦物而呈暗紅色,當地人以為燕子泣血筑巢,故而名之血燕。
早在唐朝時,燕窩就成為當地人的一種食品并興起了市場貿易與國際貿易,中國人應該在那時就接觸并食用燕窩。燕窩平淡無味亦無口感,故而偶有接觸但從未引起人們的注意與興趣,醫學上也未引起重視。
燕窩身份的轉變依賴于一個傳奇。唐朝時,燕窩第一次作為異地奇珍進貢給皇帝。但最好的廚師并不能改變燕窩口感差、淡而無味的本質,皇帝初嘗之后大感不滿,皺眉說:“這玩意兒不好吃呀!”對于等級森嚴的中國皇權體系來說,皇帝這句話意味著獻寶的人失寵或者廚師掉腦袋。廚師為此想了一計,神秘地告訴皇帝,此物珍貴異常,具有延年益壽之功效,皇帝迅速連湯帶渣吃了個一干二凈,從此燕窩咸魚翻身,成為中國飲食瑰寶中的王者。
全球吃燕子口水的唯有中國人。而香港一直是世界燕窩交易的中心。1975年燕窩一公斤的批發價為10美元,20年后翻了40倍,漲到400美元,到2002年,已經漲到每公斤1600美元了。
由于來自中國的需求持續增長與價格飆升,巨大的利益催生了燕窩產業。在東南亞國家,尤其是印尼,近年來燕窩產業已經規模化,燕窩為印尼創造了大約0.5%的GDP,幾乎全部用于出口,本地餐館中見不到以燕窩為成分的菜肴。
燕窩中含有50%的蛋白質,30%的碳水化合物,5%的鐵,3%的其他礦物質以及1.4%的纖維素。燕窩的蛋白質主要是上皮細胞分泌的黏蛋白(換句話說也就是口水),其中它只含有1種必需氨基酸(賴氨酸),3種條件性(某些人群缺乏的)必需氨基酸。
而人體需要8種必需氨基酸,13種條件性必需氨基酸,因此,燕窩的蛋白質營養價值極低,這一點已被動物實驗證實。給大鼠飼喂燕窩加上另外一種成分單一的食物,會產生蛋白性營養不良。因此,燕窩在蛋白質方面的營養價值,還遠遠不如各種肉類、大豆等高蛋白食品。
碳水化合物對并不缺乏營養的人群來說沒有營養學意義,二兩燕窩能提供345千卡的熱量,相當于二兩米糕或者面包,而價格上卻相差上千倍了。

(江南摘自《南都周刊》圖/仙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