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斕斕
(嘉興學院 浙江 嘉興 314001)
隨著中韓交流的發展,因對韓國及韓國文化感興趣或工作需要而學習韓國語的人,即非韓國語專業學習者也在不斷增多。而在外語學習中,語音作為語言的基本物質外殼和表達手段,對于溝通交流及聽、說、讀、寫、譯有著密切聯系,是外語學習的關鍵之一。但由于這些非專業學習者大多是成年人,發聲器官已固定,在發音學習階段,母語的干擾作用往往導致其外語發音缺乏柔韌度和自然性。同時這些學習者的語音學習經常受到時間的限制,所以短期內常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而當前,學習者對韓國語音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專業的韓國語教材進行的,但這些韓國語教材對語音的解讀方式各有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習者的混淆或不便,因此本文欲對現行教材中的語音教學內容進行對比分析,結合中韓語音各自特點,尋求針對非專業的韓國語音教學的合理方式,以期能夠提高語音學習質量和效率。
現階段隨著韓國語教學的擴展,韓國語教材的開發也得到長足發展。本文將選擇其中使用比例較高的幾本主要教材,進行對比分析。主要包括《新標準韓國語(初級上)》(慶熙大學語學堂;以下簡稱《新標韓》),《韓國語1》(首爾大學;以下簡稱《韓1》),《標準韓國語》(北京大學等25所,以下簡稱《標韓》),《基礎韓國語 1》(延邊大學,以下簡稱《基韓》)。
整體來說,《新標韓》多注重會話實用性,對語音部分偏重綜合性介紹,有助于學習者對韓國語音的整體系統性把握。尤其是韓文的創制包含人文因素,教材中對韓文創制原理的介紹可有效提高學習者對韓文書寫的理解和記憶,且對以后的語法學習形成鋪墊。練習方面主要以讀、寫為主,其中專題詞匯的練習有助于學習者聯想記憶,促進對語音的熟悉。但教材中對元、輔音的綜合性闡述,無具體發音方法解釋,要求學習者需具備一定的語音基礎,對自學或零基礎者有一定理解難度。此外,語音內容中未涉及雙韻尾和音變規則。

表1

表2
從內容上可以看出,相對于《新標韓》,《韓1》對韓文的概述相對簡單,而對語音的分類相對細致,而且講述時以單詞形式出現,并配以插圖,形式活潑生動,易于學習者接受和記憶。每課課后輔以練習,也以讀、寫為主。但與《新標韓》相同的是,《韓1》也缺少對具體發音方法的解釋,需要教師直面教授,且語音排序缺乏相互關聯性,對自學有難度。此外,內容上未也未涉及雙韻尾和音變規則。

表3
從圖3中可看出,《標韓》對于語音的分類更加細致,使每課內容量適中,易于接受;且依據其發音部位(輔音)和演化過程(元音)進行分類講述,有助于學習者聯系理解記憶;此外,詳細的發音說明也便于學生在課下溫習或自學。在內容安排上,實行元輔音穿插學習,有助于學習者熟悉元輔音結合構造及單詞的學習記憶。在練習方面也是以讀寫為主,并在每課后附有兩句常用語,以增加語音學習的趣味和豐富性。但內容上也未涉及語音變化內容。

表4
從圖4可看出,《基韓》與《標韓》類似,將韓國語音進行了相對細致的分類,使每課內容量較為平衡適中,但較之《標韓》中按照發音器官排列的輔音順序,《基韓》是按照傳統字母的排序來列舉的,并且在字母學習完成后對韓國語音的名稱及分類進行了詳細的綜合性介紹。在練習方面,除了讀、寫,《基韓》還增加了聽寫練習,增加了練習的豐富有效性。此外,相對于以上教材,《基韓》對韓語語音變化規則進行了詳細的總結,有助于學習者對韓國語音的整體把握。但由于《基韓》是針對韓語專業的專業性教材,其中列舉的單詞數量相對較多,且說明語言相對專業化,對于初學者,尤其是非專業性的,有可能會增加理解難度,造成一定心理負擔。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各類教材對韓國語音的闡述各有不同,有的偏重綜合性闡述,有的注重分類詳細說明;在內容選定上也有差異,有的涉及創制原理,有的包含雙韻尾,有的說明音變規則;在語音的排序上也各有差別,有的按照傳統排序,有的按照發音方法,有的按照字典排序等等。那么這些差異中,哪種形式更加適合學習者,尤其是非專業的零基礎學習者呢?這就要涉及韓國語音教材開發的原則了。
目前,針對韓國語音教材開發進行的探討已頗為豐富,但就其開發原則的內容,王丹(2004)曾指出,針對中國學習者的韓國語音教材開發應該:
1)充分反映中國學習者的特點。即分析中韓語音特點,找尋中國學習者易犯錯誤,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2)發音的準確性和流暢性相結合。即以前的語音教學多注重準確性,但語言作為交流溝通的工具,在注重準確性的同時,更需要強調流暢性。因此在語音學習過程中,應適當對單詞語句的聲調強弱長短等進行綜合性練習。
3)以學習者為中心。即采取多種豐富的教學形式和手段,調動學習者積極性,達到語音實際運用的有效實踐效果。
基于以上原則,結合以上教材的對比分析,筆者認為在語音教學過程中,針對非專業學習者:
1)在內容選定方面,由于非專業性學習時常受到實際時間限制,所以選擇內容不易過多,過于學術化,可依據中韓語音特點,選取重點或易混淆內容進行詳細講解。筆者認為主要內容應包含:介紹韓國語音創制原理,以幫助學習者了解元輔音書寫構造,易于理解記憶;對元輔音發音方法的說明盡可能通俗易懂,或可配有插圖;韻尾部分中,雙韻尾雖不必如單韻尾重點掌握,但還應有所涉及,使學習者對其有概括了解;此外,語音變化在實際發音運用中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進行列舉說明,不過可依據其使用頻率進行選擇性的重點講解,如可詳細介紹“連音、緊音化、送氣音化、鼻音化”等現象,而其它語音變化可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涉及,以避免面面俱到,給學習者帶來心理負擔。
2)在語音排序方面,以上教材分別采取了不同方式,筆者認為,應遵循學習者特點原則,使學習者在初步學習時便能充分掌握學習的難點和易混淆點,提高學習的有效性。鑒于中國學習者常混淆相同發音部位的 “松音—緊音—送氣音”的區別,因此按照發音部位順序學習輔音,不僅有助于及時且有針對性地區分其差異,而且由于韓語輔音本身就是按照人體發聲器官創制的,這種排序也有助于學習者對字母本身的記憶和識別①。而韓語元音是根據“天、地、人”的理念創制的,因此由“基本元音-單元音-雙元音”的順序是便于學習者理解記憶的。也就是說,筆者認為《標韓》中元輔音的教學順序是便于學習者,尤其是非專業學習者理解和接受的。不過,在學習區分“松、緊、送氣音”前,可先學習元音“”音,以幫助學習者辨別其氣流特性上的差別②。
3)在練習方面,可將形式多樣化。除了以上教材中的“讀、寫、聽”外,可針對學習者感興趣的內容,增加歌曲、臺詞、圖畫、視頻等多種形式手段,以增強學習者興趣,調動積極性。例如,針對輔音“”,可通過單詞“,”,語句“???”等進行練習。如此,可有效鍛煉學習者對韓語語音語調的把握,有利于促進語音學習的流暢性。
本文通過對幾類教材中的韓國語音教學內容進行對比分析,結合韓國語音教材開發原則,針對非專業韓語學習者,探討了韓國語音教學在內容選定、字母排序、練習方面的基本內容。期望能對非專業性韓語學習提供一定的參考。
[4]新標準韓國語:初級上[M].慶熙大學語學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5]韓國語1[M].首爾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6]標準韓國語:1 冊[M].北京大學等 25 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7]基礎韓國語1[M].延邊大學朝鮮:韓國學學院,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2010.
注釋:
②參考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