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奇敏
牙齦出血是口腔常見的癥狀,非為被動出血和自動出血,前者主要是由于刷牙等機械刺激導致炎癥牙齦末梢血管破裂,后者主要是由全身疾病因素導致,特點是出血量多且不易控制[1]。因此及時準確的確定出血原因,施以相應的診治,采取措施止血尤為重要。現將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間收治的110例牙齦出血病人的發病情況和醫治方法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110例牙齦出血患者,男74例,女36例;年齡5~75歲,平均(37.9±8.2)歲;臨床表現均為牙齦出血不止,失血量5~150ml,病程3小時至7日;出血部位累及上前牙區、下前牙區、上磨牙區、下磨牙區。
2.治療方法 局部止血法:①明膠海綿揉捏后,塞入牙齦溝、牙間隙和牙槽窩的出血部分,稍稍按壓。②將無菌紗布剪成適宜形狀,塞入出血部位,進行壓迫止血。③碘酚燒灼止血,首先用3%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清潔口腔,再用紗布壓迫止血15min,接著用碘酚燒灼出血部位2次,最后用紗布壓迫出血部位止血。④采用縫扎止血方法,將出血部位的頰舌側牙齦后打結,5天后拆線。全身的對癥治療:對于炎癥患者采用抗生素如甲硝唑。應用維生素、止血藥進行止血治療。對確診為全身性疾病因素誘發的出血患者,及時轉至相應科室進行治療。
3.評價標準 顯效:牙齦紅腫和肥大現象消失,牙齦止血。有效:牙齦紅腫和肥大現象明顯減輕,牙齦出血情況得到顯著改善。無效:牙齦出血情況未得控制[2]。
1.病因統計 本組110例臨床資料顯示,牙齦炎和牙周炎是主要誘病因素,少數是由全身性疾病因素導致。檢查項目包括牙齦色澤、質地、形態、牙結石、假牙壓迫情況,此外還包郵血常規和凝血檢查等,以準確確定出血的原因。見表1

表1 110例牙齦出血原因
2.止血效果應用局部壓迫止血(明膠海綿或紗布)72例,碘酚燒灼止血12例,縫扎26例,其中30例同時配以全身用藥,全身性疾病因素導致的牙齦出血同時給予對癥治療,并及時轉送相應科室,病情得到顯著改善。根據評價標準,顯效 82例,占74.5%,有效28例,占25.5%,止血效果100%。
牙齦出血的原因主要分為局部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因素。局部因素一般多見牙齦炎和牙周炎,其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不注意牙齒清潔衛生,導致牙齦牙石產生,這種石灰狀的物質會對牙齦產生刺激作用,誘發牙齦炎癥,患者在牙齒受到外物刺激時牙齦出現出血情況。牙齦出血的機制主要是由于牙齦上皮的角質層消失,組織水腫,血管破裂,而牙齦和牙周炎癥導致的出血機制,主要是由于炎癥誘發上訴病理生理變化,在外界輕微刺激下就產生出血情況[3-4]。全身性疾病因素導致的牙齦出血以高血壓為主,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因其血壓增大,毛細血管壁脆弱,管內壓力又大,外界的刺激很容易誘發牙齦毛細血管的破裂,因此中老年牙齦出血患者需測量血壓作為檢察項目,及時到相應科室就診。而血液疾病引發的出血,主要是因為體內凝血酶原障礙,凝血時間變長,病人伴有全身性的出血傾向。肝部疾病的患者出現牙齦出血,主要是由于肝功能紊亂導致機體繼發凝血功能障礙。因為對于牙齦出血患者,不僅要及時止血,更要排查其是否有全身性疾病,以便及時醫治。
局部止血常用明膠海綿和無菌紗布止血,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凝血。對于局部壓迫止血無效的病人,通常采用縫扎法止血,直接結扎血管,迅速達到止血的效果。同時服用止血藥和抗生素,酌情補充維生素,可以起到協同止血的功效。
因此,除對牙齦出血患者做止血處理外,還應應用各種檢查手段仔細排查患者的其他全身性疾病,使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平時注意事項,針對他們病情提出預防出血和診治措施是極為重要的。
1 伍立志,劉志成.牙齦出血的病因分析及臨床處理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08,15(12):81 -82.
2 馬登峰.96例牙齦出血的治療情況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9):10 -11.
3 牛東平.口腔內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60.
4 曹采方.牙周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