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穎 趙明蕊
骨科住院患者中大多數需要長期臥床治療,因而對生活護理與臨床護理的需求較高,導致臨床護理人員心理壓力大,護理任務繁重,造成護患糾紛的發生率較高[1]。人性化管理是一種基于科學的、人性觀基礎上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它以人性為出發點,把人作為管理的主體,在尊重人的個性的前提下,充分激發起人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達到個人和集體均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管理模式[2]。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模式轉變為生物-社會-心理模式,以及以病人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人性化管理正逐步深入到臨床護理工作中,越來越滲透到護理人員的日常護理工作中[3]。作者在骨科護理管理中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選擇本科室12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年齡20~31歲,平均年齡25.6 ±4.1歲,同時將實行人性化管理前以上護理人員護理的48例骨科住院患者分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29 ~62 歲,平均年齡(47.3 ±11.6)歲,平均住院時間(24.3±6.4)天,股骨頸骨折17例、脛腓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12例、其他部位骨折7例;將實行人性化管理后以上護理人員護理的48例骨科住院患者分為觀察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27~63歲,平均年齡(49.5 ±12.7)歲,平均住院時間(26.5±6.8)天,股骨頸骨折15例、脛腓骨骨折15例、肱骨骨折10例、其他部位骨折8例。兩組入選的患者在年齡及性別組成、平均住院時間、病變構成及嚴重程度、治療措施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入選的兩組患者具有臨床可比性。
2.人性化管理方法 實行以下人性化管理措施:⑴人性化行政管理:結合患者及護理人員的具體特點,合理分工,根據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性格特點、年齡結構進行分組,同時明確各自責任;合理排班制度,在允許的情況下采取連續性排班,排班時結合護理人員自身和家庭因素;嚴格執行科內獎懲制度,做到獎罰分明;⑵人性化業務指導:在日常的護理查房中結合“三基”的要求,將理論與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好年輕護理人員的傳教工作,由年齡較高、業務能力較好的護理人員做好傳幫教工作;充分調動年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更多的動手機會;⑶人性化溝通協調:定期主動與護理人員溝通,了解護理人員的想法,積極開導護理人員,消除其不良情緒;定期聽取護理人員的建議和意見,并努力解決落實,培養護理人員主人翁意識。
3.臨床觀察內容及評價方法 以上入選的12名骨科護理人員,在實行人性化管理前與人性化管理后,采用中國醫科大學制定的護士工作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分[4],包括:職業自身、個人與專業發展、工作中人際關系、被表揚與認可、成就感、家庭與工作平衡、排班與工作條件、管理的政策、工資與補貼幾項,每項均為5分制,得分越高則提示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越高;出院前1天,根據患者的主觀感受評價住院期間對臨床護理的滿意情況(100分計):⑴非常滿意為>90分;⑵基本滿意為60~80分;⑶滿意為80~90分;⑷不滿意為<60分。
1.護理人員對護士工作滿意度分析 實行人性化管理前后護理人員職業自身、個人與專業發展、工作中人際關系、被表揚與認可、成就感、排班與工作條件和管理的政策貼幾項比較,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個性化管理后顯著優于個性化管理前;個性化管理后家庭與工作平衡和工資與補貼兩項評分高于個性化管理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實行人性化管理后可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見圖1。
表1 護理人員對護士工作滿意度分析(±s)

表1 護理人員對護士工作滿意度分析(±s)
評分項目 人性化管理前 人性化管理后 t值 P值<0.05個人與專業發展 3.11 ±0.37 3.93 ±0.50 2.153 P <0.05工作中人際關系 2.98 ±0.30 3.76 ±0.42 2.206 P <0.05被表揚與認可 2.81 ±0.27 3.45 ±0.37 2.215 P <0.05成就感 3.01 ±0.32 3.38 ±0.34 2.174 P <0.05家庭與工作平衡 3.06 ±0.31 3.18 ±0.32 0.618 P >0.05排班與工作條件 3.14 ±0.38 3.79 ±0.46 2.094 P <0.05管理的政策 3.07 ±0.34 3.68 ±0.35 2.223 P <0.05工資與補貼 3.11 ±0.28 3.16 ±0.31 0.338 P>0.05職業自身 3.03 ±0.34 3.82 ±0.47 2.117 P
2.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基本滿意率分別為16.7%和4.2%,基本滿意病例數比較,χ2=4.019,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臨床護理非常滿意率分別為52.1%和 72.9%,非常滿意病例數比較,χ2=4.444,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n,%]
人性化管理是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在整個管理過程中人性是這種管理模式的第一要素,同時運用理解、尊重及激勵的措施,最大限度的調動被管理者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終達到完善管理的目的[5]。從本質上講,人性化管理是針對被管理者的思想穩定與變化下所進行的新型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以被管理者思維方式從線性到非線性的轉變為前提,這種管理模式是由現代行為科學演變過來的人性管理學[6]。人性化管理的優勢在于[7]:⑴人性化管理由于強調了人性因素,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宗旨,被管理者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被充分的發揮,將人性化管理運用到臨床護理管理中時,能夠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了工作質量與效率,從而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及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這在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顯得非常必要;⑵將人性化管理運用到臨床護理管理過程中,能夠顯著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激發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為患者進行護理時更加耐心細致與積極主動,遇到護患糾紛時能夠更加沉著冷靜,有效減少了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⑶人性化護理管理能夠顯著改善護理人員間的人際關系,可在護士長與護理人員間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使她們工作中相處融洽,有效提高了科室的凝聚力;將人性化管理運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是現代化管理的重要內容,在增加護理人員對臨床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醫療衛生領域行風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通過臨床觀察證實,實行人性化管理前后護理人員職業自身、個人與專業發展、工作中人際關系、被表揚與認可、成就感、排班與工作條件和管理的政策貼幾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個性化管理后顯著優于個性化管理前;個性化管理后家庭與工作平衡和工資與補貼兩項評分高于個性化管理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實行人性化管理后可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實行人性化護理管理前后,患者對臨床護理基本滿意和非常滿意例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人性化護理管理后均顯著優于人性化護理管理前。因此,在骨科護理管理中應積極推廣人性化管理模式,可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和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
1 李艷靜.護士長人性化管理在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5):125.
2 王艷紅.人性化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8):124 -125.
3 王宏,王思暖,陳芳.人性化護理在骨科病房的應用[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9,11(5):716 -717.
4 葉敏霞.人性化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評價[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8):77 -79.
5 宋玲.國內護士長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應用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6):109 -111.
6 寇賀榮.人性化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09,6(21):130 -131.
7 吳玉美,余庭霞.人性化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下旬刊),2011,17(2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