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燕
腹痛是兒童常見癥狀。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期,機體免疫系統活躍,免疫功能旺盛,淋巴濾泡生發明顯[1]。另一方面,由于兒童機體發育尚不完善,各腸道細菌、病毒、毒素等都可能透過腸粘膜引起腸系膜淋巴結炎,而腸系膜淋巴結炎往往引起腸系膜淋巴結腫。腸系膜淋巴結由于其位置較深、血管粗大、血管網絡多、血管與淋巴結較近等特點,使黑白超聲對腸系膜淋巴結的敏感性、分辨率及精確度下降。過去由于檢查條件限制,腸系膜淋巴結炎引起的兒童慢性腹痛可能因誤診而延誤治療,甚至行不必要手術。超聲是目前所有檢查中被認為對淋巴結最為敏感及特異的檢查,所以超聲觀察兒童腸系膜淋巴結是否腫大在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中具有其重要臨床價值。本文通過觀察兒童慢性腹痛與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關系,探討其臨床價值。
1.一般資料 本組為2008年10月 ~2010年3月主訴以腹痛為主就診的門診病人,共57例,男23例,女34例,年齡2~9歲,部分患者伴有食欲不振、惡心或腹脹,無發熱、腹瀉。腹痛為隱痛、鈍痛或脹痛,多位于臍周,時間為1周以上,最長達3年。查體除體型偏瘦及腹部輕壓痛外,無其它明顯陽性體征。對照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2~9歲,為在校學生及陪伴大人就診的偶而腹痛的相對健康兒童。
2.儀器與方法 采用飛利浦HD11型超聲儀,變頻線陣探頭,頻率5~12MHz。每個受檢對象均空腹8h以上,取平臥位,沿腸系膜上、下動脈分布區域掃查,經彩色顯示確認為淋巴結后,多切面比較測量淋巴結大小,取最大淋巴結長軸徑為縱徑,并在其垂直斷面上測量淋巴結短軸徑為橫徑。腹膜后淋巴結及肝門淋巴結腫大不列入本觀察范圍。
腹痛組及對照組全部受檢對象均觀察到腸系膜淋巴結,兩組檢出率差異無顯著性。腹痛組淋巴結平均縱徑及平均橫徑均大于對照組(P<0.01),而淋巴結縱橫徑之比,腹痛組小于對照組(P<0.01)(表1)。腹痛組淋巴結多為數枚相互聚集,但無明顯融合。對照組淋巴結多為散在出現,所有受檢對象淋巴結長短徑之比均>2。

表1 兩組腸系膜淋巴結大小比較
對淋巴結的檢查以往較多應用CT、淋巴結造影、靜脈造影及超聲[2]。普通 CT由于只能對人體橫斷面進行掃查,難以找到淋巴結最大切面,使精確度下降。過去由于受腹腔氣體的影響及腸系膜淋巴結位置及超聲儀器的限制,超聲僅限于淺表組織及淋巴結的檢查,對深部組織僅能顯示較大淋巴結,使深部組織淋巴結的檢出率下降。隨著超聲技術的進步,特別是高頻遠場聚焦性能的改善及彩色多普勒的應用,加上超聲具有連續、多切面、多角度觀察等特點,目前認為超聲是淋巴結無創性檢查的最佳手段。腸系膜由于其位置較深、血管粗大、血管網絡多、血管與淋巴結較近等特點,使黑白超聲對腸系膜淋巴結的敏感性、分辨率及精確度下降。本研究由于采用高分辨彩色超聲儀對兒童腸系膜淋巴結進行檢查,使檢出率明顯提高,本組全部受檢對象,腸系膜淋巴結均得到顯示。
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期,機體免疫系統活躍,免疫功能旺盛,淋巴濾泡生發明顯。另一方面,由于兒童機體發育尚不完善,各種腸道細菌、病毒、毒素等都可能透過腸粘膜引起腸系膜淋巴結炎[3]。過去由于檢查條件限制,許多兒童慢性腹痛可能因誤診而延誤治療,甚至行不必要手術。本研究腹痛組兒童腸系膜淋巴結長徑及短徑均較對照組明顯增加(P<0.01),提示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與兒童腹痛有關;所有受檢對象淋巴結長短徑之比均>2,且腹痛組小于對照組(P<0.01),提示淋巴結腫大可能與炎癥有關。
我們認為超聲是診斷兒童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可靠檢查。通過超聲檢查慢性腹痛兒童的腸系膜淋巴結,有助于盡早明確腹痛原因,及時合理治療。腸系膜淋巴結炎可能是兒童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1 任躍,李光乾,陳克.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療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2,4(3):252 -253.
2 沈蘋蘋.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診治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00,5(5):110 -111.
3 姜龍仙,徐安妗,周曉慧.高頻超聲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80例[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9):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