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靈佳
高校是整個社會系統中極其重要的子系統,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主要場所,它是否和諧直接影響到和諧社會的建立。和諧校園應該是以校園為載體,以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學生與校園環境和諧相處為理想的校園。
和諧校園 環境建設 思想政治
和諧社會是中國現代化社會的最高價值核心和最高社會境界。高校是整個社會系統中極其重要的子系統,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主要場所,它是否和諧直接影響到和諧社會的建立。和諧校園應該是以校園為載體,以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學生與校園環境和諧相處為理想的校園。
一、高校和諧校園建設
1.高校和諧校園建設之現狀
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現狀不論是學校行政管理人員還是教師和學生,對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認識。極大多數人認為建設高校和諧校園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但學校成員對和諧校園內涵的認識不夠科學、全面和深入,影響了和諧校園建設的實效;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規劃不夠具體、系統和全面,使和諧校園建設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缺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引領、督促和諧校園的實現。
2.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的重要意義
和諧校園的建設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穩定是和諧的前提,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保持社會的平安、穩定、有序。沒有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構建和諧校園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需要。發展是和諧的根基,只有科學發展才能實現校園的真正和諧;和諧校園的建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誠信理念。合作和誠信是中國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之一,強調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大學生理想信念模糊,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大學生接受各種思想觀念的渠道明顯增多、程度明顯加深,導致有的學生理想信念模糊政治思想觀念淡化;大學生價值取向扭曲,集體主義觀念弱化,社會責任感缺乏,僅以個人的利益得失作為衡量一切活動的準繩;大學生誠信意識淡漠,部分大學生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缺乏正確的認識,艱苦奮斗精神日漸淡化。
2.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建設和諧校園進行理論宣傳,有利于學校的穩定,更有利于全社會的穩定;能為建設和諧校園提供動力支持,對大學生“以人為本”不僅是和諧社會帶給我們的一種新理念,更是我們必須堅持的首要原則;能為建設和諧校園提供方向保證,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問題,理解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三、和諧校園構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積累了不少經驗,取得了顯著成績,從而有力地促進了高校穩定,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和精神面貌始終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臨新的機遇,又面臨嚴峻的挑戰,產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等問題。在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情況下,應當把服務和諧社會,創建和諧校園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發展的思想觀念,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1.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成為具有遠大理想、堅定信念、良好品德、過硬本領、身心健康的人才。
2.堅持把思想教育同就業教育相結合
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職業及就業教育和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學生的擇業能力。不僅要加強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的宣傳教育,還需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開展“全程化”職業教育與就業教育,提高學生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科技水平,增強競爭力。加強針對性,做到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提高學生擇業能力。
3.堅持把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健康的心理是健全人格的基礎,也是和諧社會賴以存在的心理基礎。結合大學生的實際,廣泛深入開展談心活動,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具體問題,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幫助學生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學習能力,耐挫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創造能力,確保大學生健康成長。
4.把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教育相結合
校園文化是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共同傳承和創造的精神成果的總和,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對于促進和諧社會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相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體現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使系統中的各個部分、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因此,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應成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5.學校要制定穩定工作預案
應強化責任意識,妥善處理好各種矛盾,做好對學生的教育、疏導工作,及時有效地處置突發事件,消除不安全不穩定隱患,全力維護和確保學校的政治穩定、思想穩定、教學穩定、工作穩定及生活穩定,積極創建平安和諧校園。
6.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創新
建設和諧校園是與時俱進的新概念,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不斷創新,以利于其作用的發揮。隨著社會的不斷的進步,人們的價值觀念呈多元化趨勢。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是要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四、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育人方式
實踐是人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沿著正確方向成長的必經途徑。實踐不僅鍛煉了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又提高了其思想道德素質。這就要求我們真正把教書育人作為學校的基本職能,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觀念,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重要位置,貫穿于教學、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
總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這就要求我們站在建設和諧校園的高度,從教學機制的建立、實踐育人體系的建立、校園環境建設等方面,給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關注和重視,促進和諧校園構建。
參考文獻:
[1]吳剛.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管理觀察,2009,(1).
[2]喻秋蘭,余文龍長.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和諧校園建設[J].長沙大學學報,2009,23(5).
[3]高林,馬丹祥,陳娟濃等.和諧校園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4).
[4]余云蔥.和諧校園的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科教文匯,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