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欠薪糊涂賬須完善監管

羅 燕
本刊編輯
8月14日, 13名孩子到云南大理幫農民工父母討薪,引起了廣泛關注。20日,在大理市政府的緊急約談后,業主方將1400余萬元工程尾款支付到大理白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賬號。然而,承建方云南十建和勞務方金工匠公司一時都不清楚到底拖欠了農民工多少工資,欠薪成了一筆糊涂賬。
本應該無憂無慮過暑假的孩子卻走上為父母討薪的路,盡管有“被策劃”之嫌,但沒有人真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推到風口浪尖上。幾年來,由于云南大理“南國城”項目工程糾紛造成連環債務,農民工甚至不知道找誰要錢,此下策背后是討薪無望后農民工的無奈。
此次討薪的結果看似是圓滿的,工程尾款到賬,農民工的工資有了著落。但這筆糊涂賬卻不那么好算。不清不楚的賬本,意味著財務漏洞可能存在。農民工最后是否能拿到全部欠薪,仍是個未知數。這種糊涂賬在很多工程項目中都存在,各類不明支出消耗了工程款項,最后導致農民工工資發不下來。事實上,任何討薪活動都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雖然國務院、各級地方政府都曾發通知要求不得拖欠農民工工資,但欠薪現象還是很普遍。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完善監管體系,杜絕糊涂賬。
事實上,任何討薪活動都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雖然國務院、各級地方政府都曾發通知要求不得拖欠農民工工資,但欠薪現象還是很普遍。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完善監管體系,杜絕糊涂賬。
企業監管的失控直接導致了農民工工資無法兌現。一個高效運作的企業,必然有一個清晰嚴瑾的財務管理體系,企業的收支盈虧都在財務的賬目中清楚地體現。而云南十建和金工匠公司都沒有實現有效的財務監管。不清楚有多少欠薪,也不知道工程款項流向了何方。討薪事件之前,業主方已支付了承建方80%以上的工程款。承建方有能力優先支付勞務費用,但云南十建卻沒有正確地分配這些款項。工程的層層分包加劇了這種監管的失控,債務最終轉嫁到農民工身上。企業要加強自身在財務、法務方面的管控力度,才能清理糊涂賬目,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也規避企業的財務風險和法律風險。
“娃娃討薪”之后是“市長討薪”,面對輿論的軒然大波,大理市長率領由紀檢監察、宣傳、督查、信息、信訪等部門組成的工作組到現場辦公,約談相關單位,迅速形成了解決方案。市政府的這種反應速度當然值得肯定,但總讓人有亡羊補牢之感。從工作組的構成可知,政府職能部門對企業足額支付農民工工資有監管的職責,為什么要到“娃娃討薪”這樣的極端維權方式出現后才來處理?可見,欠薪的糊涂賬企業不知,政府職能部門也未曾理會。如果督查部門能按期監督建設單位的工程進展及款項分配,企業怎敢隨意拖欠農民工工資。如果社會保障部門及時參與農民工的維權活動,農民工就不會是弱勢群體了。如果信訪部門在接到農民工的投訴后就積極處理,“娃娃討薪”的悲情劇就不會在大理上演。只有政府各職能部門認真履行監管、督查職能,才能長遠保障農民工薪資按時足額發放。
而在討薪事件中,媒體也不應只關注“娃娃討薪”的轟動效應,甚至消費這些討薪的娃娃,而要繞到糊涂賬的后面,揭露被遮蔽的問題,讓監督的力量影響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