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前,武家嘴村人均不到三分地,村民收入不足百元。1982年,20歲的武繼軍跑起了黃砂運輸,用小木船從安徽蕪湖運黃砂到南京,一趟賺了1000多元。初嘗甜頭的他心想:如果有條大船,豈不是賺得更多?他果斷借錢買下一艘68t的木船。當時,南京正在建設新生圩水運碼頭,需要大量黃砂。武繼軍瞄準了這個機遇,做起了黃砂運輸生意。年底不僅還清了債務,成為村里第一個“萬元戶”。正準備在水運業大干一番時,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轉變。當時村民都忙著跑運輸掙錢,村干部沒人愿干,村兩委班子基本上癱瘓。1984年,鳳山鄉(現古柏鎮)黨委找到武繼軍,推舉他為武家嘴村的村主任。權衡再三后,他帶著要村民過上好日子的心愿上任了。在武繼軍的支持下,村委開始積極鼓勵村民造大船搞運輸創收。很多村民沒有造船資金,他和村委骨干帶著大伙人到處跑銀行、信用社。3年時間幫助村民貸款5000多萬元,武家嘴的造船業由此起步,短短的四年中村里運輸船只的噸位由1982年的597t一下發展到1986年的5800t,增長了近10倍。
村民個體造船跑運輸,困難和風險都很大。隨后村里很快組織起村水上運輸服務公司。與保險公司協調,給每個船戶拋出“救生圈”購買保險。枯水季節將專家請進村,辦水上航行技術培訓班,全村95%以上船民拿到內河航運最高技術等級二等船長和三等大管輪證書。為方便村民資金結算,公司先后在上海、寧波、武漢、南京等沿江、近海4大碼頭成立駐外辦事處。各辦事處配備代船戶結算中心,預留300萬元流動資金長期為船戶提供資金周轉。1990年村里已擁有船只100多條艘,一年要耗用近萬噸柴油。村里又投資300多萬元,建造2條加油船,設立水上加油站,晝夜為航行在長江中的運輸船加油,各方位為船隊保駕護航。
1992年的造船熱后,武家嘴船舶噸位有了質的提升,但村里船只基本都是圍著黃砂運輸打轉轉,貨物類型過于單一,發展后勁明顯不足。1993年國內經濟發展迅速升溫,但由于國家壓縮基本建設總量,造成黃砂一度供大于求,砂價一跌再跌。武家嘴村的造船水運業,遭遇了10年快速發展期后第一個低谷。經過調研后,村里當機立斷,擴大運輸范圍,除了黃砂外,農藥、化肥等農用物資都可以運輸。這一招雖立竿見影,讓服務公司扭虧為盈。當時集裝箱運輸已經出現,武家嘴人敏銳地意識到,這是武家嘴調整航運方向的一個機遇。1999年,全村沒有一艘集裝箱船只,在武繼軍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武家嘴集裝箱運輸公司。2002年,公司抓住大小洋山港建設的機遇,建造了一批5000、6000t的江海直達船,全村船舶總噸位達到40多萬噸,隨后與長江航運集團合資組建的長武江海船務有限公司,武家嘴村集體和船民占股40%,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350萬元。武家嘴村開始由家庭式的分散型營運格局向有組織、有計劃的集體性營運格局轉變,先后開辟集裝箱內支線32條。2003年,依托南鋼的大量外礦運輸業務,武家嘴村、南鋼集團共同組建股份制鑫武海運集團,當年就為村集體創收300萬元。同年9月,一張蓋有“交通部內河運輸管理”和“沿海運輸管理”兩個審批專用章的水路運輸許可證,徹底結束了武家嘴水運的掛靠經營時代。交通部授權一個行政村經營“國內沿海及長江中下游普通貨船、長江干線集裝箱外貿內支線班輪運輸”,這在全國絕無僅有。2004年,武家嘴離開湖泊奔向江河,在長江邊累計投資13億元建設了八卦洲和烏江2個造船基地,發展現代化船舶制造業。八卦洲承建3萬噸級以下船舶,烏江承建3萬~8萬噸船舶。2010年,武家嘴造船基地承接新加坡4艘總造價3200萬美元的駁船和保加利亞2艘總造價為3600萬美元的散貨船訂單,出口德國、敘利亞的萬噸級多用途船共10艘,交船5艘,實現產值16.2億元。造船基地目前在建船舶34艘,預計產生效益62億元。造船水運業向“產業集團化、公司經營化、造船工廠化”邁進。
2006年,村委按照“特色化競爭、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運作”思路,依托固城湖濕地生態系統,投資5000萬元在固城湖畔永聯圩內開發200hm2(3000畝)貧瘠圩田,積極籌建國家級高效農業旅游示范點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著力打造集生態養殖、漁業觀光、漁家美食、休閑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金陵武家嘴休閑漁莊”和“千畝經濟林果”。同時努力拓展房地產、商貿經濟。投資3億元按高星級標準打造武家嘴國際大酒店地標性建筑,酒店集客房、餐飲、會議、桑拿、健身、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總建筑面積近4萬m2,擁有同步播放、大型投影儀等國際先進水平的會議設備設施,可全方位地滿足各種國際化會議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