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城縣農機局 何孝龍

2012年汝城縣被定為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省級示范推廣項目縣,經過近一年的實施,全縣新增插秧機45臺、水稻播種流水線5套,成立了機插服務隊7個,舉辦培訓班8期、培訓機插技術人員200余人次,現場演示會25次,確定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基地5個,共完成機插秧面積3347hm2。對比試驗統計結果顯示,機插秧比人工拋秧每畝一季增產20~65kg,平均增產47kg,每畝平均增收118元。在示范推廣項目實施過程中,主要從行政推動、部門聯動、政策拉動、宣傳發動、示范帶動、服務主動等六個方面著手,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績。
(1)行政推動。汝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機插秧技術示范推廣,成立了以縣長為顧問,主管農業副縣長為組長,農機局、農開辦、農業局、財政局、發改局、廣電局、農產辦以及各示范鄉鎮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全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農機局局長擔任主任,設有技術指導組和綜合協調組,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調、分工合作、齊抓共管的局面,為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h農機局也成立了相應工作小組,把機插推廣工作列為全年農機推廣工作的頭等大事,積極爭取縣政府撥付了專項工作經費30萬元,以確保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項目正常實施。
(2)部門聯動??h政府明確了機插推廣的目標任務,實行項目聯動機制,推行機插秧推廣與水稻高產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等農業發展項目聯動,統籌規劃、統一實施。為保證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無盲點、無敗點,做到成功一片、帶動一方,各鄉鎮配齊了農業、農機技術人員各1名??h農機局、縣農業局各派專業技術人員2~3名,分赴鄉鎮指導機械化育插秧??h農機局專門安排一名副局長主抓業務,由局管理股負責技術培訓指導和具體技術管理實施??h委縣政府督查室還專門抽調人員到各鄉鎮進行檢查督辦,對工作開展不力的鄉鎮進行嚴肅批評及責令整改,以確保機插工作能保質保量地完成。
(3)政策拉動??h政府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仍擠出資金10萬元,對購買插秧機的農戶進行累加補貼,每臺插秧機縣財政再補貼5000元,農民只需花1000元錢就可以購回一臺插秧機,極大提高了農民的購機熱情??h農機局為支持鼓勵這種熱情,對原先購置插秧機的農戶今年插秧達4hm2的,再予以每臺2000元補貼,從而確保了插秧機的使用率達到百分之百。
(4)宣傳發動。一是全方位、立體式宣傳。為使機插秧技術和購機補貼政策得到廣泛宣傳,今年共張貼了宣傳橫幅80余條、標語300余張,出刊了宣傳欄25個??h農機局積極加大宣傳力度,組織兩個宣傳隊下鄉巡回宣傳,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發送宣傳短信2000余條。二是多角度、多層次報道??h農機局在刊物、電視、網絡、通告等媒體對水稻機插秧工作報道共計236篇次;在縣政府門戶網站、縣新聞網、市政府門戶網站、省市農業機械化信息網和多個國家級相關網站等積極投稿,及時報道水稻育機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成效。縣電視臺多次宣傳報道機插培訓班、現場會和購機補貼政策,《郴州日報》、《汝城通訊》、《今日汝城》也對汝城水稻育機插技術推廣工作進行了報道,大大提高了人民群眾的認知度。三是加強集中培訓與現場演示。共組織舉辦技術培訓班8期,對農機推廣人員、農機技術人員、農技人員、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科技示范戶、種糧大戶和農機大戶進行了技術集中培訓,培訓人數達200余人次。舉辦了水稻機插現場會25次,觀摩人數3000余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3900余份。
(5)示范帶動。一是著重抓示范基地的建設,實行統一品種、統一育秧、統一機耕、統一機插、統一配方施肥、統一機防、統一機收的“七統一”推廣模式,確保推廣示范一片、成功一片,突出了水稻生產的“全程機械化”特色,增強了示范帶動效應。二是充分發揮水稻種植大戶、農機大戶、科技示范戶和種田能手的技能優勢,使其成為機插育秧和機具操作的骨干力量,實行了育秧相對集中,機插相對連片,形成了一定規模,凸顯“集約化”特色,有效保證了機插秧推廣效果,從而增強了輻射帶動效應。三是設立試驗對比田,組織農戶到機插后的稻田觀摩,了解機插稻生長發育情況,學習田間管理技術,以實實在在的典型,講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輻射帶動廣大農民學習應用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
(6)服務主動。從育秧時起,縣農機局派出專門農機技術人員到各示范基地和各購機農戶進行巡回指導,同時由管理股精心組織廠家專業維修技術人員,進駐示范推廣基地上門免費維修插秧機,并為農機戶傳授插秧機操作技術、日常養護和入庫保養及機插中一般的常見故障排除等有關知識。機插期間,組織縣鄉農機農技技術人員130多人成立了農機“110”,實行全程跟機服務,切實當好“技術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