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胡建君 王鴻定
一寸沉香一寸金
文·圖/胡建君 王鴻定
沉香,非氣、非木、非煙、非火,既非虛無,亦非實有,一如世間種種,活色生香,又如夢幻泡影,竟是存在與虛無相生的幻化百態。古人常說的“沉檀龍麝”四大名香。其中,“沉”即指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沉香因天然生成,取天地之靈養,十分稀少,實屬極為珍貴的香料。
然而,人類的物欲使沉香長期以來過度開采,導致數量驟減,已屬瀕臨絕跡之勢,僅以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有少量出產。
古人品香,講求所謂的“至治馨香,感于神明”,沉香的價值便在書齋琴房中體現,又可縹緲于廟宇佛龕,既能在靜室閉關默照,又能于席間怡情養性,既能在虛里絕慮凝神,又可在實處祛病療疾。那一脈沉香穿越了時空,使人放下得失、寵辱皆忘,使自性為之澄明。
《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寧王驕貴,極于奢侈,每與賓客議論,先含嚼沈麝,方啟口發談,香氣噴于席上。”今人想來,是多么風流、蘊藉的生活態度。魏晉時,流行沉香薰衣,上流社會將焚香品香視為雅事。南北朝,開始盛行焚香祭天。隋唐時期,沉香大量從域外輸入,沉香的薰燃流行。到了以精致生活為風尚的宋代,品香已成為了與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宋人將品香、點茶、插花、掛畫作為四大雅事,以此評判文人生活品位高低。宋代真宗崇奉道教,由此可看出真宗崇道之誠及內燃香料使用量之大。如今道釋兩家弟子,也有在往生時,以七支沉香煎湯,再用布巾七塊分別以沉香水擦拭遺體不同部位七遍的做法,認為能助其往生逍遙、極樂世界。又相傳古代術士用沉香木火化遺體,可助往者飛升的道術思想。

熟結山水雕件(印尼)
那個時代的驕矜與風華已不可復尋。即便在浮躁喧囂的現代社會,品香也能讓我們仿佛置身營營世界之外,似乎嗅覺和各種感覺被完全打開,是與自我的一種寧靜愉悅的對話,也是和傳統文化的一種交流和致意。
可以說,沉香是木中舍利,天工奇樹。歷經千百年腐朽再生,乃天地靈物。沉香的玄妙深邃,因而在佛教中被視作崇高的敬佛圣品,也被用來比喻高尚的德行、修正的境界與佛因的莊嚴。《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因聞沉水香,歡香氣出入無常而證得阿羅漢果位。佛教典藏中關于沉香的記載非常多,可見的就有《阿含經》《華嚴經》《楞嚴經》《六祖壇經》等許多密宗經典,難以計數。

一般來講,沉香與人們熟悉的檀香有所不同,沉香木其實不是一個樹的品種,而是一些樹木在遭受雷擊、風折、蟲害、動物的破壞后,為了保護樹體而分泌了樹脂,樹脂又聚集于傷口周圍。此時,樹木的傷口會被真菌侵入寄生,在菌體內物質酶的作用下,樹木薄壁細胞儲存的淀粉產生一系列變化,形成香脂,最后經年份的累加沉積,產生香脂與木材纖維的混合固態凝聚物,才是真正的沉香。
其實,國際上已有記錄的沉香木種有四科,十六個品種。從植物學來講,能生產沉香的樹木有:橄欖科、樟樹科、瑞香科、大戟科。但不管是哪一科,要想結成沉香,都是非常困難的。而沉香的成因,普遍分為三大類。
熟結:沉香樹在持續分泌油脂時,油線逐漸滿溢阻塞輸送養分的導管,歲久,沉香樹生命終結,木質纖維與油脂的沁合部分再受到外力,如洪水、泥石流等的作用埋入土中或沼澤地中,經常年微生物分解醇化再度結晶的物體。上等的熟結,堅實致密,入水則沉。這種最老的沉香叫 “土沉香”,古代稱之為“黃熟香”。
生結:沉香樹在大自然中受風折、雷擊或人為的砍劈,導致枝干斷裂或受傷時,沉香樹會分泌樹脂修護傷口,在愈合傷口的過程中出現結沉現象,這種直接取自于沉香樹體,而未入土的油脂與木質纖維的結合體叫“生結”。這種沉香,優劣不一,一般樹齡越大,結沉時間越久,質量越好。
蟲漏:沉香樹生長過程中被蟻、蟲蛀,沉香樹的組織遭到破壞時也會分泌樹脂來愈合傷口而結沉。這種方式結出來的沉香古代稱為“棧香”,由于形態各異,因而有 “蓬萊香”、“鷓鴣斑香”、“鯽魚片”、“雞骨香”等名字,都歸屬一類。
除以上三類外,還有一類特殊的品種,稱為奇楠。奇楠,也叫棋楠香、伽羅香,多數的熟香在常溫下幾乎沒有香味,而奇楠即使不加炙烤,也能散發出淡淡的清涼香甜的氣息。因此,奇楠在受到炭火加熱后,比一般沉香有富有香味的變化。初聞涼意重,尾香有乳香味,且香味在空氣中的持續力很久。它的性狀特征和香氣與一般沉香有很大差異,可以說,奇楠是沉香的最上品。沉香大多質地堅硬,而奇楠則柔軟,削之自卷,香屑能捏之成團,嘗之麻舌而不會讓人有不適感,香氣甜涼馥郁持久。品奇楠香時,分成三步,即初香、本香、尾香。


沉香的香氣經科學驗證,來自沉香脂或沉香油。要評判沉香的香味優劣,似如品茶。鑒別沉香好壞有四大標準:香、質、形、色。香居首位,有些沉香雖然結油量高、沉水,但香味腥烈,或帶酸腐氣,若只重質地不聞香味,會對挑選失判。而以產地選沉香,也非一成不變,因為每個主產區和次產區,都會有劣香和好香,再加上結香過程又和氣候、土壤、真菌、陳化年份有關,香氣都是千變萬化的。
一般來說,熟香的香氣比生香沉郁細膩穩定,而生香的香氣則有熟香所沒有的清麗輕柔。而熟香害怕土味和霉味,生香怕的是生青味。
但只要香味濃郁高雅、香甜清逸、變化細膩、持久綿長,就是好香。
黃熟香,生產于越南的黃土沉、紅土沉和黑土沉,品質最佳。香氣醇厚、香甜溫細,穿透力特強。日本東大寺正倉院自古傳來的第一名香“蘭奢待”就是黃熟香,被日本人一致認為是“天上之香”。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西山松之助在品了“蘭奢待”后說:“它的香氣是那么完美無瑕、妙不可言、圓潤可人、恬靜大方。深切地感受到明朗、爽快、豐盈、溫和。”
蟲漏沉香,大多以生香為主。香氣較為清雅甜美,尤其是產于越南的鷓鴣斑香,初香甜涼,中段花果香馥郁,尾香的乳香味悠長。宋·范成大在《志香》中說:“鷓鴣斑香,亦得知于海南沉水、蓬萊及絕好的棧香中。槎牙輕松,色褐黑而有白斑點如鷓鴣臆上毛,氣尤清婉似蓮花。”

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引《唐本草》中說沉香的來源“出天竺、單于二國”。而《本草綱目》明確記載沉香的功效為:去惡氣、清人神、理諸氣調中、補五臟、止喘化痰、暖胃溫脾、通氣定痛。
所以,沉香因行氣不傷氣、溫中不助火,并有通關開竅、暢通氣脈、養心安神等神奇功效。八世紀,印度傳統醫學已有把沉香入藥的記載。日本的知名漢方成藥“救心安神丸”的配方里,即有沉香一味。
由于沉香的藥用價值,各朝各代皆有記錄。唐代詩人羅隱有詩云:“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爐暖玉樓春。憐君亦是無端物,貪作馨香忘卻身。”宋代有一兩沉香一兩金的說法。至明代,更變為一寸沉香一寸金。清代,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品香,國外使臣進貢的上等沉香鎖在庫房里,每天用的香料數量,都會有大內府專人記錄在冊,皇帝興致高時才會賞賜給近臣一些。可見,連帝王都要用心保管的東西,真是一寸沉香一寸金了。
另外,從2000年開始,大量越南籍盜香賊,從中越邊境潛入云南西雙版納原始森林進行盜伐。據中國警方透露,十年來因盜伐沉香被遣返或判刑的越籍人員超過400人。這片被業內人士認為藏有中國最后野生沉香的森林,已難覓粗大沉香樹了,想必以后的沉香是寸金也難買了。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