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虎,王小明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第三總隊,四川成都 610036)
為應對金融危機、保障合同公平公正和有效履行,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5月出臺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該解釋第二十六條中明確:“合同成立以后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于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這就是法學界俗稱的“情勢變更原則”。
情勢變更原則在國外應用的較早,但在我國由于立法上的空白,直到2008年7月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內建筑市場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已遠遠突破正常的通貨膨脹,造成大量的建筑合同無法履行或建筑施工企業的巨額虧損。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司法解釋(二),明確在國內實行情勢變更原則。此后不久,山東某建筑企業一個2000萬元的合同在承包商的訴訟下由司法審價增加直接費886萬元,成為國內第一宗應用該原則的成功案例。
“情勢”指作為合同法律行為基礎或環境的一切客觀事實。包括政治、經濟、法律及商業方面的客觀狀況,如國家政策、行政措施、現行法律規定、物價等。異常變化指當事人無法預見的重大變化。情勢變更原則并不針對所有的外界因素引起的合同執行過程中的異常變化。對法律條文進行細致解讀可知,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條件如下:
(1)情勢異常變化發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畢之前且具有不可預見性。在合同訂立之前發生的情勢異常變化屬于“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的范疇。按照FIDIC 條款的解釋為“一個有經驗的承包商可預見的”風險,該風險應當由合同一方承擔。履行完畢之后發生的情勢異常變化對本合同已無影響,因此也不能由此進行索賠。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特殊情況下,既使可預見的風險也可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如在泥石流災害處理過程中,由于屬應急搶險項目,在河床狹窄部位進行清理作業或疏通作業時,兩岸山體的危石因高差太大而無法進行排危處理,此時的各項安全防護措施將較平時有大幅增加,而屬于此的安全措施費用即可使用“情勢變更”原則進行索賠。另外,對于發生機率很低的某種情況,如飛機失事等,盡管當事人在訂約時會預見這些情況可能發生,但仍應依情勢變更原則進行處理。
(2)有客觀情勢發生異常變化的事實,而且這種事實既不能屬于不可抗力,也不能屬于商業風險。這里所說的異常變化指超過常規或預期的變化。如我國經濟學界認為正常的通貨膨脹應當保持在3%左右,那么,3%以內的物價通脹是當事人可以或者應當能夠預見的變化,因此不能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既使發生超過該標準的通脹,在造價審定時也應扣除該部分造成的價格增加。
(3)情勢異常變化的發生不可歸責于當事人。若歸責于當事人的則由負責任的當事人承擔由此造成的后果。如情勢的變更由可歸責于一方當事人或第三人的事由而發生,則有過錯的一方當事人或第三人應承擔責任,不適用情勢變更原則。
(4)因情勢變更而使原合同的履行顯失公平。這是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實質要件。情勢變更發生以后,如繼續按原合同規定履行義務,將會對一方當事人產生顯失公平的結果。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是為了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消除合同因情勢變更所產生的顯失公平,賦予一方當事人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權利。
例如:2007年9月,某水電建筑公司與業主簽訂的合同中規定對材料價格采用四川省物價指數進行綜合調整,每半年進行一次材料價差結算。調價公式如下:

式中ΔP 為需調整的價格差額;P0為調整期內的結算總產值;A 為定值權重(即不調部分的權重);Bn為各可調因子的變值權重(即可調部分的權重),亦為各可調因子在合同估算價中所占的比例;Ftn為各可調因子的現行價格指數;Fon為各可調因子的基本價格指數。
對于這類已經明確將部分價格風險劃入業主承擔范圍的合同,除按合同規定進行調價結算外,對定值部分應依據“情勢變更”原則將超出正常物價風險的部分予以調整補償。據此,在2008年7月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造成物價大幅上漲期間,該水電建筑公司通過應用“情勢變更”原則,最終獲得762萬元的材料調差補償。
例如:2008年5月,某公路建筑公司與業主簽訂8 km 的二級公路建設合同。由于合同工期僅9個月,合同中規定對材料價格不予調差。2008年7月爆發金融危機后,國內材料市場價格大幅上漲,僅鋼筋一項即由投標階段的2800元/t上漲至4200元/t。建筑公司應用“情勢變更”原則上報的材料調差索賠中直接按施工期省造價信息公布的鋼筋平均價減去投標價申請調差,監理審核時對2008年7月前使用的鋼筋未予以調差,而對此后所使用的鋼筋按省造價信息公布的市場價逐月進行調差,調差時減去了應由承包人承擔的正常物價上漲(按一般標準為3%)。
經濟合同是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主要合同,其有效履行關系到社會發展進步和穩定和諧,“情勢變更”原則的法律條文出臺對應對金融危機等重大形勢變化具有積極意義。但在應用“情勢變更”解決合同實際問題過程中應注意其適用條件,既要及時按實進行變更補償,又要將合同一方當事人應當承擔的風險從變更補償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