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污染:真的防不勝防?
2月1日,龍江河污染事件發生后,在柳州市柳城縣糯米灘水電站,兩名消防戰士將剛運來的袋裝聚合氯化鋁投入水池,以便溶解后引入龍江河稀釋污染水體。
一個需要警惕的趨勢是,隨著產業轉移,原本重金屬污染只是零星分布的西北地區也開始面臨威脅。
半月之前的廣西鉻污染事件再次牽動公眾的神經。短短幾年間,“重金屬污染”與公眾的關系,逐漸從陌生、關注,走到了今天的恐懼。
痛定思痛,防治措施也接蹱而來。去年初,《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得到國務院批復。今年1月份,環保部召開《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視頻工作會議,再次強調重金屬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臨近“兩會”,本刊記者采訪獲悉,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再次把目光聚焦到了“重金屬污染”,如何對其防治或將成為今年“兩會”熱議的焦點之一。
1月15日,廣西河池市宜州市環保部門發現,龍江河拉浪水電站內出現死魚現象,經調查發現,拉郎碼頭前200米處水質監測出現金屬鉻含量超標。
隨著受污染的水體從龍江進入柳江,柳江上游前端一度檢測出鎘超標輕微污染。柳州市政府隨即發出通知,柳江露塘斷面以上河段沿岸居民暫停直接取用該河段河水作為飲用水。1月27日,柳州市政府官方微博稱,柳江上游河段鎘濃度超標達5倍。
龍江河水被確認受到嚴重的鎘污染后長達半個月,龍江下游城市柳州市民經歷從恐慌搶購瓶裝水到逐漸平息,官方幾級應急指揮部不分晝夜在上游設立防線投放中和物資,事件的發端地河池仍然沒有找到污染的源頭。
不久后,官方通報稱,專家組測試發現,金河礦業公司冶化廠所處的溶洞前外排水鎘濃度嚴重超標,地下溶洞入口旁的底泥鎘含量也嚴重超標。金河礦業公司冶化廠通過巖溶洞將鎘濃度超標的廢水排放于龍江河,由于渣場建設不達標,部分廢渣滲濾液及廠區面源污水流向排水溝,而排水溝又通向廠區內山邊的溶洞。
直到2月1日,司法機關對涉嫌違法排污的金城江區鴻泉立德粉材料廠、廣西金河曠野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的8名相關責任人依法刑事拘留,污染企業也鎖定為上述兩家企業。
廣西龍江的鎘污染事件僅是中國重金屬污染事件的又一案例。2005年,廣東北江韶關段出現鎘嚴重超標事件。2006年,湘江湖南株洲段發生鎘污染事故。2009年,湖南省瀏陽市鎘再曝污染事件。
而據其他媒體統計,在其它重金屬污染事件中,僅“血鉛超標”就已涉及陜西、安徽、河南、湖南、福建、廣東、四川、湖南、江蘇、山東等省。
2011年2月,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出席有關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會議時談到,“從2009年至今,我國已經有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嚴重影響群眾健康。”
近10多年來,隨著中國工業化的不斷加速,涉及重金屬排放的行業越來越多,涉及礦山開采、金屬冶煉、化工、印染、皮革、農藥、飼料等領域,再加上一些污染企業的違法開采、超標排污等問題突出,使重金屬污染事件出現高發態勢。
中國重金屬污染呈現出地域差異。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環保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辦公室副主任溫香彩說,東部比西部嚴重,南部又比北部嚴重,珠三角地區尤為顯著。另外,像湖南等有色金屬大省也是重金屬污染的重點地區。湘江是中國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河流。
(據媒體公開報道整理)
有媒體指出,“一個需要警惕的趨勢是,隨著產業轉移,原本重金屬污染只是零星分布的西北地區也開始面臨威脅。近年來,一些東部地區的高能耗、高污染項目開始往中西部省份轉移,這其中,尤其是化工企業、光伏企業和制藥企業,由于中西部省份經濟比較不發達,患有嚴重的‘項目饑渴癥’,對環境的監管水平和力度相對不足或主動放松,導致中西部地區的污染事故也頻頻出現。”
重金屬污染對生態影響極大,2009年的瀏陽鎘污染事件殃及當地的瓜果蔬菜,當地產的水稻和蔬菜都呈黃褐色,茄子辣椒則形態恐怖。
一項由原國家環保總局進行的土壤調查結果顯示,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近40%的農田菜地土壤遭重金屬污染,且其中10%屬嚴重超標。
2008年,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科研團隊分別在廣州6個區各選擇兩個農貿市場采集蔬菜樣本,分析樣本中鎘、鉛的含量情況,結果發現,葉菜類蔬菜的污染情況十分嚴重,除一種為輕度污染外,其余5種均達到重度污染水平。
大量調研結果表明,重金屬污染帶來的危害已經通過土壤、水源、空氣等介質的滲透,逐漸侵入普通百姓的血液。“重金屬污染對身體的危害主要是‘三致’,致癌、致疾、致突變。” 溫香彩介紹說。
2011年年初,《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得到國務院批復,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把重金屬污染的防治納入國家的規劃中。2012年或許有望開啟全國范圍內的重金屬污染治理舉措。
對于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的成因,多數觀點認為,由于以前有關礦區開采的政策體系不完善、缺乏全局統籌、開采工藝落后以及監管不力等因素,很多礦區多采用粗放開采、隨意排污的方式,日積月累,方形成如今的污染境地。
中國環境報認為,針對當前的污染現狀,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予以改善。土壤污染必須防治結合,一方面要嚴把入口,完善監管,杜絕污染源;另一方面就是治理,我國目前已有包括對土壤施加改良劑、控制土壤氧化——還原狀況、改變耕作制度、客土深翻等防治土壤污染的具體措施。
在國家《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正式出臺之前,有些省份的重金屬防治“十二五”規劃也已經著手編制或通過評審。
2010年10月,廣東省舉行重金屬污染防治聯席會議,討論修改正在編制的《廣東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2010-2015年)》。該規劃確定了廣東省5種主要污染物、10個重點防控區、8個重點防控行業和527家重點防控企業;12月30日,《江蘇省“十二五”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順利通過評審。
一些地方已經著手整治重金屬污染。山東省明確提出,嚴禁在敏感區域新建重金屬排放項目,嚴把建設項目環評審批關,建立重金屬排放企業清單。安徽省也要求有關部門對涉鉛等重金屬企業全面開展排查和整治,典型案件要掛牌督辦,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并向社會公開曝光。
作為重金屬污染大省,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謝立表示,湖南將以鉛、鎘、鉻和砷等作為重金屬防治工作的重點,進一步強化對有色礦山采選及冶煉、化工、電鍍、皮革加工、蓄電池加工回收及危險廢物處置等企業的監管;全面排查和整治環境隱患,建立管理檔案,跟蹤監察監測,重點開展有色金屬環境綜合整治,有效遏制水體、空氣、土壤中重金屬污染危害;深入開展湘江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
(本刊綜合)
地方兩會聲音
建議開展重點加密調查,進一步查明廣東農產品產地、污灌區土壤污染程度和范圍。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監測網,定期在全省開展土壤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把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作為地方政府的主要考核指標之一。
——農工黨廣東省委員會副主委、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馬光瑜
從源頭治理,對含重金屬廢水要嚴格實施“零”排放,減少三廢排放,禁止任意堆放工業生產廢渣,防止其中的重金屬滲到土壤;分類收集處理城市垃圾,回收其中有用的重金屬;垃圾的填埋或焚燒要規范,強化和監督垃圾填埋場的防滲設施。
——民盟陜西省委員會
權威觀點
重金屬污染防治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環境保護的頭等大事,各地應進一步加強對重金屬污染企業,特別是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鉛酸蓄電池、鉛冶煉等企業的環境安全隱患進行排查。
要加強源頭防范,嚴格準入。禁止在重要生態功能區和因重金屬污染導致環境質量不能穩定達標區域新建相關項目。制定并實施重點區域行業重金屬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組織好重點區域重金屬產業發展規劃、重點行業專項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并將其作為受理審批區域內重金屬行業相關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前提。
要發現一個,解決一個,警示一片,把污染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出重拳、用重典,嚴厲懲治重金屬環境違法違規行為。
各地一旦發生重金屬污染突發環境事件,要及時報告,妥善處置。各級環保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重金屬污染事件的信息報送工作,做到及時發現,盡早報告。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