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子琦
“蠟”蘋果并非都有毒
□ 本刊記者 張子琦
近日,一條“五個蘋果刮出半斤蠟?”的微博引來諸多網友圍觀。微博稱,長沙市民趙先生洗蘋果時感覺黏糊糊沒洗凈,索性找來刀子刮擦蘋果表皮。這一刮不要緊,竟刮出很多白色粉末,上網一查是蠟。趙先生咨詢當醫生的朋友,得知蠟吃多了肯定對身體不好。這讓喜歡連皮吃蘋果的趙先生大為惱火,發微博譴責給蘋果上蠟的“奸商”。
這對本來已經談“食”變色的國人來說,無疑又是一顆重磅炸彈。連蘋果也不安全了?是不是以后再也不能吃有營養價值的蘋果皮了?
為了證實趙先生的說法,記者分別從市場買來了幾種不同種類和價位的蘋果,用刀削刮表面后,每種蘋果都或多或少刮下了一層“白蠟”,這些“白蠟”究竟是能吃還是有害?
常年賣水果的李先生對記者解釋,為了保鮮和賣相好,蘋果都是打過蠟的。“既好看,又不影響口感,沒害處。”不過,李先生也表示,“也會有商家為了節約成本而使用工業蠟。”但自己“并不清楚”。
那么,打過蠟的蘋果還能吃嗎?是不是真的“沒害處”呢?事實上,蘋果表皮本身就附著著一層果蠟,是一種脂類成分,可防外界微生物入侵,而食品加工行中使用的食用蠟,主要成分是純天然的蟲膠和巴西棕櫚蠟,兩種都是可食用的。
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測試中心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國家允許在水果表面做打蠟保鮮處理。將水果進行清理擦干,再用專門的水果上蠟機器處理即可。經過正規上蠟處理的水果,對人體并無危害。但如果使用工業蠟,因其含有汞、鉛等物質,則會給人體帶來危害。”
李先生說,蘋果是秋天成熟,應季時一般不會做打蠟保鮮處理,這個時間段可以留皮食用。其他季節食用蘋果時,若看見表面特別光滑時,可以削皮之后再吃,會更加安全。
然而,單純從營養角度出發,蘋果皮確實比果肉含有更多營養,能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如何在保留果皮的同時保證食用安全?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博士范志紅在博客上專門撰寫文章表示,果皮上的蠟主要有三種情況:蘋果自帶的果蠟;果農上的食用蠟;不法小販上的工業蠟。前兩者都是可以食用的,實在要去除這層食用蠟也很簡單,用熱水或鹽水沖洗即可。
另外,在鑒別很難用肉眼區分的工業蠟和食用蠟時,范志紅也給出了相應建議:挑選打蠟水果時,可用手或餐巾紙擦拭水果表面,如能擦下一層淡淡的紅色,就很有可能是工業蠟。
由此看來,蘋果打“蠟”并非傳言中那么可怕,未經核實卻盲目恐慌才更讓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