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世林
永不落幕的風景
□ 朱世林
南方的春天似乎總比北方要早些到來,進入春天的感覺對于習慣溫濕的南方人來說,或許是因為冷,總讓人覺得有些不自在。日前,我隨同南下務工大軍乘坐武廣高鐵來到了小別半月的南方,當我們經過廣東韶關站后,車上的乘客開始“換裝瘦身”,儼然一副春天的裝扮……
不經意間,俏皮的兒子對著窗外正在自言自語朗誦唐詩:“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突然,他問我:“爹爹,‘春’是什么啊?”我有點傻眼,因為我也很難一步到位對“春”作出易于學童理解的詮釋,只好逗他說:“回到東莞,我帶你去戶外找找。”
我試圖用戶外自然景觀的對比來幫助他尋找答案,三個半小時后,回到了東莞,并順路去了洪梅鎮。
洪梅,是東莞一個最年輕的水鄉鎮,又是嶺南花燈之鄉;整個洪梅鎮的3D地圖,就像一個 “川”字(兩江自北向南縱貫成“川”),這湊巧與東莞的城市精神不謀而合——厚德務實、海納百川。
晚飯后,老同學執意要帶我我父子倆去瀏覽或見實一下番具有水鄉特色的洪梅夜景和滿街花燈的吉祥與喜氣。于是,我們從自由式駕游在濱江大道和洪梅大道上瀏覽窗外的風景……
水鄉洪梅,地處珠江口東岸,被譽為“廣東省花燈之鄉”;白天,仿佛水天一色;夜晚,火樹銀花。霓虹燈的襯托讓這個年輕的水鄉特色小鎮彰顯出青春的飛揚與激情。
走著走著,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陣舞龍醒獅鑼鼓聲,沿途看到路在綠中、人在花中的洪梅到處張燈結彩,一條南北縱貫的洪梅大道兩旁掛滿了形態各異的花燈,遠處望去, 在大道的南端就是洪梅鎮市民廣場,在光與影的交錯中人潮如織。
兒子執意要去看熱鬧,臨近市民的主題公園,正好趕上廣東省的首屆花燈文化節暨2012第三屆洪梅花燈節。兒子一臉興奮,比兔子跑得還快,“哇,爹爹,你看,好多人,好多燈喔”。
瞧!有高11米,寬9米的洪梅燈王、有長達15米的洪梅龍燈展區、祈福花燈區、全省花燈聯展區、異型花燈區、特色彩燈區等,目不暇接,儼然花燈的海洋。20000多盞花燈,造型各異、千姿百態,讓我也大飽眼福。
就在我們準備離開時,兒子站在一塊文化展板面前喃喃自語,“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現在想來,從我的童年到兒子的童年,鬧元宵和賞花燈,不僅是一種快樂,更是一種希望與祈福!此刻,我似乎可以回答我那俏皮兒子的提問了——“春”是什么?“春”是年首,“春”是播種的季節,“春”是放飛理想和希望的早晨!而在今宵,“春”似乎又是燈與月和諧融合后一道永不落幕的風景;春好了,自然什么都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