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 郭 軍 特約通訊員 李子鳴
2011年1月,北京。
人民大會堂里燈光璀璨,鮮花吐艷,氣氛莊重而熱烈,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軍隊項目《某型指揮平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消息傳回廣州,作為參研單位之一的廣州軍區75753部隊沸騰了,付出了無數心血與汗水,今天終于體會到了豐收的喜悅。
回顧該部10年來的科研創新歷程,一張張獲獎證書閃爍著奪目的光芒: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36項、集體二等功1次……一個并非專門從事科研工作、只有區區五十多名干部的團級單位,取得了如此豐碩的成果,引起了業界的關注,被人們稱為“廣州現象”。
小單位如何創造出大成果?認真探索他們的發展道路,也許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別看75753部隊如今碩果累累,可是當2002年該部部隊長肖華春剛剛走馬上任之際,卻發現這個有著2名博士,22名碩士的單位組建18年來卻只獲得過一項軍隊科技進步獎,而且不久前的一次科研立項申報中該部申報的項目幾乎為零。肖華春納了悶,在這樣一個高學歷群體中,為何出現的卻是反常的“科研荒”?

75753部隊部隊長肖華春
在他的帶領下,該部黨委痛定思痛,認真查找癥結所在。原來,一直以來該部的科研創新工作都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沒有人為科研擔綱領銜,大家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過得優哉游哉,上頭給什么活兒就干什么活兒,不給就不干,端著金飯碗到處要飯吃。而這種現象背后所隱藏的深層次原因,則是黨委班子的無所作為。
有的才好放矢,找到了癥結就要對癥下藥。該部黨委決定從自身抓起,從激活制度機制著手,從頂層規劃科研的方向和目標,讓單位的科技創新步入有序軌道,實現持續發展。
可對于當時沉寂許久的75753部隊來說,如何創新發展同樣也是一道難題。因此,建章立制工作成了頭等大事。該部專門成立科研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全站科研創新的統籌和規劃;組建了專門的技術開發中心,與10多所地方科研院所和生產廠家建立了協作關系;制定出臺了《科研創新五年規劃》,對科研項目的理論研究、前期論證、方案設計、選擇協作單位、技術攻關、評審報獎、推廣應用等環節的程序和內容進行規范化管理,大到科研課題的選取、科研課題的攻關領銜人,小到科研攻關的數據參數由誰負責記錄,都一一進行了明確。
有了完善的制度機制作保障,科研骨干們如魚得水,工作起來得心應手。第一批共計十余項科研項目很快上馬,沒過多久就初見成效:
2003年,該部一改往日的沉寂,一舉摘得3項軍隊科技進步獎。
2004年,該部再次獲得4項軍隊科技進步獎。
2005年,他們更是一口氣捧回7項軍隊科技進步獎,其中還有一項為一等獎。
……
該部順利實現了華麗轉身,由低谷一躍而出,令所有人刮目相看。但是該部黨委卻并不滿足于眼前的成績,而是持續發力,再上層樓。2007年該部又出臺了第二個《科研創新五年規劃》,沿著我軍戰斗力生成的內在規律,科研觸角從低到高、層層推進,像一顆根深葉茂的大樹,緊緊圍繞信息化建設這一核心不斷延伸拓展、開花結果。
有一句經典的電影臺詞:“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在75753部隊也有一句話:“人才是創新的智力基礎,而一支穩定的人才隊伍,則是科研創新得以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石。”兩句不同的話卻同樣折射出人才的重要意義。
今天的75753部隊擁有一支以7名博士為核心、26名碩士為主體的信息化人才方陣,意氣風發、斗志昂揚,在科研創新的征途上一路披荊斬棘、無往不勝。然而10年之前,這里卻是另一番光景。
肖華春到該部任職沒多久,正準備帶領大家施展一番拳腳,突然被當頭潑了一瓢冷水:一名名牌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向他提出轉業申請。
該部地處廣州大都市,各方面的條件都較為優越,為何卻人才思走?肖華春找他談心,發現高材生也有他的苦惱:畢業后在單位工作一年多,每天干的居然只是裝裝軟件、殺殺病毒、擰擰螺絲之類的活。他的轉業念頭很簡單:“高學歷干部干這種低技術含量的活,豈不是白白耗費專業和青春?”
這些語言像一根針深深地刺痛了肖華春的心,然而更讓他揪心的是,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當時單位不少高學歷的年輕人都在干著與能力不符的“簡單勞動”。
肖華春在黨委會上提出了這個問題,引起了黨委成員們的深思:人才猶如鋼刀,不時時磨礪就會生銹,如果不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能量,做到人盡其才,久而久之,高學歷人才也會退化,最終只剩下毫無意義的“高學歷”。
靠什么磨礪人才?事業和平臺就是最好的磨刀石。針對這名干部的專業優勢,該部果斷地將他調整到重要崗位,參與某項目科研攻關,不到一年成果出爐,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名干部也因表現突出,被破格提拔為業務室領導。
通過這件事,該部黨委深刻認識到:現代戰爭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武器裝備日益復雜,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人在起作用。人才是科研之基、發展之本,要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就必須有一大批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
為了培養出一個過硬的科研團隊,該部開始在培養人才上下工夫,大膽讓年輕干部挑大梁,作為開發某型辦公信息系統的主力。該系統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結構復雜,要求功能全面、性能穩定,任務非常艱巨。有人對此提出了疑問,認為年輕人缺乏經驗,恐怕挑不起這個擔子!
但肖華春反問道:“有誰天生就會搞科研?誰的經驗不是從實踐中得來?不給新人壓擔子,他們又如何成長、怎么積累經驗?”
科研開發領導小組力排眾議,將大量年輕人吸納進入課題組。他們充分發揮觀念新穎、思想活躍的優勢,在前輩們的指導和幫助下,不分晝夜加班加點,最終不負眾望,圓滿完成了任務。
“現在,他們開發的系統已經正式投入了使用,這些年輕人也都成為了技術骨干。我們也實現了課題與人才培養的雙豐收。”肖華春有些自豪的說。近年來,該部官兵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取得了一個個驕人的的成績,同時也培養出了一支把握前沿技術的科技帶頭人隊伍、專業技術精湛的研究生隊伍、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干部隊伍以及業務技術過硬的士官隊伍,被大家譽為“南國科研尖兵群體”。
75753部隊每次組織召開科研任務部署會的時候,都會講到一段比武冠軍在科研創新中“敗北”的故事,作為對科研人員的警示與勉勵。
該部一名畢業于軍隊某名牌院校的碩士研究生,分配到單位沒多久,就趕上全軍專業大比武。這名干部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技術能力,被選拔為參賽選手,并在比武中一舉奪魁,摘得多枚獎牌。

2012年肖華春(右)在演習現場

2012年軍區比武榮獲總分第一名

創新人才群體
載譽歸來,該部很快就讓他擔綱負責某項課題的科研攻關。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科研成果新鮮出爐并交付部隊試用。然而就在準備申報科技進步獎的時候,卻從擔負科研成果試用檢驗的部隊傳來了不好的消息:盡管科研成果技術含量很高,但與部隊新裝備訓練、使用的實際脫節,成果實用性差,中看不中用。比武賽場上的勝利者在科研戰場上遭遇了“滑鐵盧”。
這瓢冷水將比武冠軍澆懵了,同時也將單位黨委“一班人”澆醒了:科研創新,必須圍繞戰斗力建設的需求。能否聯系實際、指導實踐、取得實效,最終推動戰斗力生成,將是檢驗科研創新是否成功的首要標準。
認識到了問題所在,該部黨委立即主動對規劃中的10余項科研課題進行了重新審視,用部隊是否需要、能為部隊戰斗力建設發揮多大作用、能否與部隊實際相結合為標準,一一進行仔細考量。最終將3項和部隊戰斗力建設貼得不緊、實踐價值不大的科研課題果斷叫停。
從那時起,該部每年都要組織2批以上的技術骨干深入一線部隊,進行深入廣泛的調研。通過調查,他們找準了20余個制約部隊戰斗力生成的瓶頸問題,并根據部隊戰斗力建設的需求,確定與之相關的科研課題,直接服務部隊打贏需要。
該部曾于2006年研制開發了某型指揮信息系統,在部隊投入使用并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為部隊作戰指揮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術手段,在當時極大地推動了戰斗力提升。然而通過近年來到部隊的調研,他們發現隨著部隊任務形勢的變化、戰斗力生成模式的轉變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該系統已逐漸無法滿足實戰的需求,甚至造成諸多不便,反而成為了制約戰斗力生成的瓶頸。
科研人員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1年,該部決定對這一系統進行升級改造。雖然名為升級改造,可是在這個信息技術一日千里的時代,一個5年前的系統已經可以用“老態龍鐘”來形容了,設備老化、技術過時、效率低下,升級改造無異于全盤推倒重來。
該部黨委迎難而上,組織了一批精兵強將,奮戰100多個日夜、攻克30余個技術難關、50萬字的總體方案大改了6次、與各類用戶進行100余次試驗,最終取得圓滿成功。上級專家組鑒定后認為:該系統大量運用信息領域的最新成果,在野戰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對各類信息網絡進行集成整合,實現了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和共享,在多個領域填補了我軍野戰條件下指控系統方面的空白,整體性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盡管專家們已經給出高度評價,但他們卻沒有急于去報獎,而是在緊接下來的軍區年度演習中,將該系統放到實戰條件下接受實踐的檢驗。在實戰應用中,他們不斷查找暴露出的問題,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改進完善,先后修改調整硬件和軟件30余次,最終將該系統打造成為倍受部隊指揮員歡迎的一把利劍。就在今年,這項科研成果又為該部捧回一個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肖華春常常對該部官兵說:“我們擔負著部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任務,黨和人民把這么重要的崗位交給了我們,我們一定要擔當起這份重任。”這些年來,該部科研團隊在單位黨委的帶領下,精誠團結,奮勇拼搏,不斷成就著他們的科研夢想,為推動我軍信息化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于信息化建設的漫長征途而言,未來充滿了未知的挑戰,怎樣鋪就我軍信息化建設的創新發展之路,還有待75753部隊的科研工作者們考量,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他們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