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蘇小惠
供應鏈的概念最初是由擴大的生產(Extended production)演化而來的,主要指對企業生產活動的環節進行延伸。企業將供應商的活動當成是生產活動的環節而加以協調和控制,這就是生產向前延伸;企業將產品的銷售和服務納入生產活動的環節,這就是生產向后延伸。因此,所謂的供應鏈就是指由原材料供應商、產品制造商、產品批發商、產品零售商、終端用戶共同組成的價值增值鏈。但其中最重要的含義是指用戶的需求,即在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展開的一條生產鏈條。
簡單的說,供應鏈管理是指對整個供應鏈條的管理,即從原材料等供應商開始一直到終端用戶的這樣一種物流管理模式,包括對供應鏈的各參與方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進行統一計劃、統一協調、統一控制,實現各參與方之間的伙伴關系,最終達到整個供應鏈的總成本最小,實現鏈條系統整體的效率最優。
源于物流管理的供應鏈管理,在被連鎖企業應用之后,實現了連鎖企業內部管理的巨大變革,使得連鎖企業的管理模式煥然一新。
在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出現之前,大多數的企業都在追逐著自己的單贏,為了實現自己的利潤,會選擇盡可能的將成本轉嫁給自己的上下游企業,對于整條供應鏈來說,總的物流成本并沒有降低。以犧牲商業伙伴的利益來實現自身的利益并不可取,結果不是產品的競爭力提升,而是整個鏈條企業的互相斗爭。但是在實行供應鏈管理之后,整個供應鏈條上的企業共同協作,一起努力降低整個供應鏈的物流成本及提升產品的質量。這種追求共同利益的管理原則,使整個供應鏈企業能夠作為一體來參與市場競爭,并獲得持續的共同利益。
在以往的企業管理實踐中,上下游企業之間各自為政,信息流的傳遞方式為從上游企業向下游企業再向消費者的依次傳遞,而且在這種信息傳遞中,經常出現信息中斷,各個企業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來進行決策。但是在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出現以后,信息流的傳遞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變成了以信息由消費者向下游企業再向上游企業的傳遞為主體的雙向信息流動,并且供應鏈條上的企業變成了完全的利益共同體,并保持間斷的信息互動,由此得到了企業競爭所必須的重要信息資源,包括消費者的偏好、顧客的購買行為、顧客的意見等等,最終實現了企業從生產者管理向消費者管理的行為轉變。
傳統的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是作為交易對手,這種情況下,難免會存在因信息不對稱而故意損壞對方利益,保護自己利益的情況,并且交易對手之間都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去調查對手方以防范風險,這些都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在供應鏈管理出現之后,供應鏈上的成員企業作為利益的共同體,實現了交易信息的內部化,各成員企業更像是一個大企業的各個部門,交易成本壓縮到了最小,相應的收益放大到最大。
傳統的上下游企業對待庫存的態度一向非常矛盾。針對熱銷的商品來說,下游企業希望能夠經銷,上游企業會采取囤積庫存甚至干脆自己開設專賣渠道,以便獲得最大的收益,這時候上游企業對下游企業形成一種拉力。但是當產品滯銷的時候,下游企業更希望代銷而不是經銷,因為如果經銷要面臨商品賣不出去的風險,這時候上游企業會采取各種促銷形式,希望下游企業能夠一次性盡量多的采購商品,這時候上游企業對下游企業形成的是一種推力。而這中間最核心的問題還是上下游企業之間難以解決的利益矛盾。在供應鏈管理出現之后,企業之間會相互配合,實現信息代替庫存的形式,上游企業可以實現按需生產。下游企業根據自己對市場的了解向上游企業訂貨,上游企業根據下游企業的需要來生產,這樣就節約了大量的協調成本,并且降低了整個供應鏈條的庫存。這種模式的轉變給供應鏈條上的各個企業都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供應鏈管理對提升連鎖企業競爭力有著巨大的作用,著名學者邁克爾?波特曾提出,企業有三種基本的競爭戰略,包括有差異化戰略、成本優先戰略、集聚戰略。而集聚戰略又是差異化戰略和成本優先戰略在細分市場中的應用,以差異化戰略和成本優先戰略為基礎。而實行供應鏈管理非常有利于連鎖企業實行差異化戰略和成本優先戰略。
零售企業中連鎖企業很多,如各個大型超市往往都是連鎖企業,并且經常提出“低價”、“平價”的口號,這也意味著成本對于這些連鎖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實行供應鏈管理可以明顯降低成本。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實行供應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物流費用。首先,當采用供應鏈管理之后,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通暢起來,不會再像以前一樣生產和采購的數量要靠自己來主觀判斷,而是根據供應鏈企業之間的電子數據交換,進行銷售、配送、庫存、生產等一條供應鏈上的信息共享,這樣供應鏈條上的企業成員就可以隨時準確地掌握整個鏈條上產品的生產、銷售、配送等等情況,減少不確定的庫存量,大大節省庫存成本。其次,供應鏈條上的企業成員共同協作,使得物流的配送都能夠按照一定程度來自動調節,會大大提高物流的配送效率。最后,通過供應鏈管理還可以減少企業自建配送中心的數量,減少供應鏈上不同企業間配送中心的重復建設,節省供應鏈條上企業的建設資金。
(2)實行供應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費用。在傳統的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中,各方作為交易對手,必須要傾注較多的精力來協商、談判、調查、簽約等等,每一筆生意都要這樣重復下去,交易成本很大。實行供應鏈管理之后,企業之間更傾向于長期合作,各方之間的關系比較穩固,合作也比較成熟,結果就是大大減少了談判和調查、履約的費用等等。尤其是在連鎖企業,供應商有成百上千家,交易費用的降低就表現得尤為突出。
差別化競爭戰略就是提供與其他廠家或企業不同的產品和服務,以便提升自己的議價能力。供應鏈管理有助于企業實行商品差別化戰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連鎖企業往往進行的是零售服務,而且供應鏈管理要求信息自下而上地傳遞,這樣顧客的需求就容易通過供應鏈反映到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并通過供應鏈進行信息的各方傳導和控制,最終提供給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尤其是能夠及時反映消費者的變化,及時提供不一樣的產品。
(2)在企業提供給客戶不一樣的產品之后,通過供應鏈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傳遞,供應鏈企業作為一體又能夠滿足這些產品不脫銷不斷檔。快速反應的機制、不間斷提供產品,本身就是企業差異化和競爭力的所在。
沃爾瑪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連鎖企業,連年保持世界500強的第一名。而沃爾瑪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充分利用了供應鏈管理的優勢。
沃爾瑪的企業目標就是“讓客戶滿意”,而且沃爾瑪每周都會對客戶的期望進行調查和收集,并且及時根據客戶的需求將產品信息傳遞給上游企業,并隨時準備更換商品、隨時營造新的購物環境。在和上游企業的關系處理當中,沃爾瑪堅定地站在了客戶的一邊,成為了顧客的真實代言人,負責為客戶討價還價,不斷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
雖然沃爾瑪作為客戶的代言人激烈地和供應商討價還價,但這并不影響其與各供應商間的合作伙伴關系。沃爾瑪將計算機聯網到供應商那里,及時地和供應商傳遞消費者的意見,并幫助供應商完善和改進產品。另外,對于一些重要的供貨商,沃爾瑪會在店里為其安排一些空間,幫助其展示產品。通過和供應商的真誠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機制,將互相的利益緊緊綁在了一起。
信息共享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基礎,為了進行有效的供應鏈信息傳遞,沃爾瑪不惜重金,不斷地完善其信息技術系統,并且由休斯公司幫助其發射了一顆專用衛星,以便實現全球聯網。這樣,沃爾瑪可以在1個小時內就對全球的所有連鎖店的商品和庫存進行盤點。尤其是沃爾瑪使用的電子交換系統,建立了自動訂貨系統,可以實現隨時根據庫存自動訂貨。大大提升了沃爾瑪使用供應鏈的效率。
供應鏈管理的順暢執行,需要一套先進、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沃爾瑪在實現信息自下而上傳遞之后,將信息匯總,總部統一訂貨、全球幾十個物流配送中心專門為其連鎖門店提供配送服務。其響應時間僅僅需要48個小時,但是同行業先進的零售商的響應時間都需要120個小時;與此同時沃爾瑪的貨物運輸成本也比同行業低一到二個百分點。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使得沃爾瑪的供應鏈管理更趨完美。
根據上文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的策略建議,希望能為我國的連鎖企業提升競爭力提供一些思路。
面對國外連鎖企業的強力攻勢,國內連鎖企業在感受到壓力的同時,應該同時學習其優秀的管理經驗,即供應鏈管理。這包括從企業戰略思維由單贏到多贏的轉變、包括和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伙伴關系、包括構建信息傳遞系統、包括以顧客為導向等等。其次要在實踐上深刻執行供應鏈管理的內涵,盡量滿足供應鏈管理所需要的各類前提條件,改變企業的執行觀念、引入供應鏈管理的人才等等。
構建供應鏈,必須要選擇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積極構建戰略合作關系。沒有一個企業是具有所有的優勢的,通過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實現整體的競爭力提升。
不論是連鎖企業內部之間還是和上下游企業之間,都要建立一條自下而上的信息傳遞系統,才可能滿足顧客需求為先的基本原則。通暢的信息傳遞系統是供應鏈環節所不可缺少的,不能因為這個信息系統沒有實際產出而猶豫投資。
一條完整的供應鏈,除了信息傳遞之外,更依賴于信息傳遞的物流傳遞。企業一方面要發展供應商到配送中心到各連鎖門店的快速物流體系,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外界資源,發展第三方物流或者是外包物流,實現快速供貨的高效供應鏈貨物傳輸。
[1]馬士華.供應鏈的拓展應用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4(1).
[2]陳立功.零售連鎖業供應鏈管理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
[3]李中東.中國零售業的沃爾瑪誤讀[J].中國科技財富,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