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曉麗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關于中小學評價及考試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在學生評價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
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是以課程標淮中對各年級階段各類知識掌握程度的具體要求為評價目標,是學習智力知識與能力的評價,他是各科學習的基礎。
通過展示學生的作業本及階段性測試題等可視的內容,依此進行衡量。從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加以評價。
通過 “高手闖關游戲”“閱讀記錄卡”“創意作業”“手抄報”來衡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強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運用情況的評價。
考查學生的非書面素質能力,如朗讀、古詩文誦讀、口語表達、計算、想象、制作、模擬……采用學生互查,教師考查,學校抽查的形式近一評價。
通過以上內容的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促使教師在課改的過程中依然要重視基礎教育,促使學生扎扎實實的學習并運用知識與技能,避免了走極端。
過程與方法是學習的重點,即學習智慧。我們主要件各類指標通過填寫量表的形式進行評價,讓隱形的顯形,讓抽象的具體,讓不易捕捉的行蹤留下痕跡。其中語文評價見表格。
此表格由個人自評、同學互評、教師總評相結合,較全面地評價了學生學習過程,能發揮評價的反饋調節、展示激勵、反思總結、記錄成長、積極導向的功能。

A級指標 B級指標達標情況好較好 一般課堂參與注意聽講發表見解閱讀習慣讀書流利有情感會邊讀邊批注表達能力留心觀察善于表達學習方法會預習、復習、善于總結方法。能動手查閱資料課外學習摘錄粘貼完成閱讀量
情感和態度是學習的保證,也是學習的動力。其評價目標主要包括是否有積極的學習興趣,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坐姿、讀書姿勢、握筆滋事、用眼衛生等),是否有適當的學習方法,是否能與他人交流合作,是否在困難面前能表現出自強不息,是否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包括 “五愛”“集體意識”“責任心”等)。評價的方式主要通過觀察、訪談、成長記錄、資料分析,以此來描繪學生成長、發展的曲線。
關注學生個體間發展的差異性和個體內發展的不均衡性。將評價標準分層。先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優勢的領域,如善唱的,然他參加合唱隊或管樂隊;善運動的,讓他參加體育隊;善寫作的,讓他參加學校文學社,善畫的,讓他參加美術小組……充分挖掘學生的優勢潛能,并給予充分的肯定與欣賞,樹立他們的自尊和自信,然后依此為切入點,有意識的將其從事優勢領域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智力特點和意志品質遷移到弱勢領域去,讓學生在個性得到張揚的同時,引領自己全面發展。我校舉行的 “寫字比賽”“作文競賽”“奧林匹克競賽”“英語口語大賽”“師生書畫作品集”“運動會”“古詩文誦讀匯報會”“朗讀比賽”及各類興趣小組,變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空間,而學期末設置的獎項,如“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文明少年”“校園之星”“小巧手”“金點子獎”……各班巧立名目,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給予肯定,恰是體現了評價的多層次性,這樣,學生的需要得到了尊重,他們的智力優勢領域與弱勢領域得到很好的互補,促進了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評價的改革應堅持從單向轉為多向,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強調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建立學生、教師、家長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機制,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老師們建立了家校聯系本,在學校的表現有小組長在教師的指導下給每個組員予以評價,每周與家長聯系一次,家長寫出孩子在家的表現及對孩子在校表現的意見或希望。班內建立具有本班特色的評價表格,如“悄悄話”:記錄父母、老師、小伙伴的悄悄話和自己的承諾,了解他人對自己的關注,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課堂表現評價”:包括八個方面,實現多主評價;“鯉魚跳龍門”:反映一段時間各學科的學習情況;“我長大了”:記錄父母、老師、小伙伴的悄悄話,自己的感受,對來自他人的信息及自己的反思進行小結……這樣來自多主體的評價,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體現了評價的平等。
質性評價記錄了學生的各種行為表現、作品、思考等描述性的內容。我們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評語。包括作業本評語、課堂評語、期末評語等。老師們即時就學生作業本中的進步與退步現象即時肯定或指出,起到即時總結的作用。課堂評語更是情真意誠,內涵豐富。有針對學習內容的,有針對學習習慣的;有針對學習方法的,有針對情感態度的;有針對合作學習的,有針對自我評價的。
2.建立成長檔案袋。我們精心的設計了檔案袋中內容的構成,主要有10項,見表。

內容 構成 目的個人小檔案 姓名、出生年月、興趣愛好、孟祥、家庭。介紹自己的基本情況。健康成長 身高、體重、視力、齲齒、病史。 剛入學時的身體情況。悄悄話 父母、老師、小伙伴的悄悄話,我的承諾。了解他人對自己的關注,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課堂表現評價表 包括課前準備,認真傾聽等八個方面,實現多主體評價。反映課堂表現情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鯉魚跳龍門 各學科的評價表及在教育過程中收集的資料。反映一段時間各學科的學習情況。我最喜歡的…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一幅畫,一句話,一個人。反映個性特點。星光滿天 設立十顆小星星,進行十星級達標活動。對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進行評價。收獲園 各科測評情況。 反映一學期各科學習情況。我長大了 爸爸、媽媽、老師對我說,小伙伴的悄悄話,我的感受。來自他人的信息及自己的反思與小結。快樂的假期 我的計劃,我的收獲。 訂計劃,談收獲,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促發展。
這十項內容從不同側面記錄著學生的成長歷程,他們可以隨時翻閱,看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認識自己的不足,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傷心,在情感的交流與理智的思考中前進。教師定期主持召開成長檔案袋的反思與交流與評分會議,知道學生的改進行為。家長通過檔案袋,可以全面細致地了解孩子在校表現情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向自己挑戰,不斷的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3.成果展示。創設活動情景評價學生的創造性。包括展示學生的手抄報、讀書筆記、創意作業、學習園地等,開展各類競賽活動,在高年級開展專題活動,如做課題、搞調查、舉行實踐活動匯報會等。
為全面落實課改精神,我校在期末測評這一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力求摸索出一條促進學生發展的期末測評新路子。
測評內容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加強與生活的聯系。
考試方式出傳統的閉卷考試外,鼓勵實行開卷考試;鼓勵嘗試。
學生出題考自己;學生出題考同伴;家長出題考學生。
允許學生對自己不滿意的答卷進行二次甚至三次的測評。這種“推遲判斷”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展。更能讓學生在這種成功的喜悅中,提高興趣,增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