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丹 胡賢豪(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 上海 200438)
跆拳道運動進入我國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有了飛速的發展,全國各地對跆拳道運動的重視,隨著多年的發展,其競技水平越來越高,對抗越來越激烈,在競技水平提高的背后腿法的應用理論也不斷的發展完善,并且有效、有目的的指導著各種腿法技術的發展,以及在新規則比賽實踐中的運用,直接推動著跆拳道運動的競技水平的提高。
2010年跆拳道冠軍賽半決賽、決賽中隨機抽取了26場比賽;
2.2.1 、文獻資料法
2.2.2 、錄像觀察法
2.2.3 、數據統計法
表1 :2010年跆拳道冠軍賽基本技術使用情況分析
以上數據告訴我們在跆拳道比賽中橫踢技術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占最高。這是因為新規則把原來得一分的旋轉技術如后踢、旋風踢改成得兩分,拳的技術只要擊打腹部力度干脆可以得一分。在電子護具的使用下推踢擊中腹部也可以得一分,原來得三分的擊頭技術上只要是加上旋轉擊中頭部改為得四分。這對于比賽和每個運動員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挑戰。這種改變使運動員在比賽中要考慮更多對手在中高位技術上的變化,對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技戰術要求更高。所以出現在以上的情況橫踢技術還是最多,其次就是推踢技術,然后是下劈,雙飛、后旋、旋風踢、后踢、拳、和其他的技術。
比賽中只有非擊頭技術的話,就會顯得運動員在運用技術上的單一性。這就說明非擊頭技術與擊頭技術運用要相互結合,在運用非擊頭技術時要想到擊頭技術,同樣運用擊頭技術時也要想到非擊頭技術,低位中有高位,高位中有低位,高低共贏,這樣才能達到比賽中得分的目的。隨著電子護具的出臺,運動員對非擊頭技術的防守意識有明顯的提高,假設沒有擊頭技術的話,運動員就不能使用攻上打下,攻下打上的戰略。比賽中技戰術沒有路線上的變化是很難掌控比賽的勝利。
運動員在比賽中迅速觀察分析對手的實力,在對手猛烈進攻時,運用擊頭技術,阻止對方進攻,做出得分的技術,也就是說對手一動我就動,在阻止對手進攻中尋找戰勝對手的時機。這時候就很適合運用擊頭的技術,也就是說擊頭的技術中下劈是阻止對手進攻最有利的技術之一,其次是橫踢、后旋踢、雙飛踢、旋風踢、后踢。
表2 :2010年跆拳道冠軍賽迎擊時擊頭技術運用情況
綜上述結果我們不難看出,在跆拳道比賽中,下劈擊頭技術是在三種戰術中使用的最為頻繁的技術也是主要的得分技術。把使用率和得分率進行比較發現,不管是在進攻中、反擊中還是迎擊中,下劈技術都是占主要得分地位的。這些規律告訴我們在擊頭技術的得分價值應該遵照戰術形式的合理運用,哪種技術在哪種戰術中得分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在今后的訓練比賽中作為得分標準的參考。
非擊頭技術占使用率的81.8%,擊頭技術占使用率的18.2%,雖然非擊頭技術的得分率為50.9%,擊頭技術的得分率為49.1;但是相比較下來擊頭技術的得分率和非擊頭技術的得分率基本相近。
在平時訓練中,應該多加強擊頭技術的訓練,有針對性的強化動作要領和細節,然后在實戰中大膽的去運用。平時多看比賽錄像,借鑒別人在使用擊頭技術的時機把握和戰術形式,深入理解新規則的內容,合理利用規則,了解裁判員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