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論從市場發展角度,還是從政府推動角度,我國的數字出版“走出去”都恰逢其時。出版社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讓優秀內容以“數字出版”的形式“走出去”。
出版業“走出去”,向世界傳播優秀的中華文化,是出版者的一項神圣責任。近年來,在主管部門的推動下,一大批圖書走出國門,深受海外讀者的喜歡,扭轉了版權交易的逆差局面,傳播了中華文化。不過,紙質圖書只是出版的一種方式,數字媒體出版物發展迅速,已成為我國的文化產品走入國際市場的重要載體形式。
一、數字出版物的影響不斷擴大,“走出去”恰逢其時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出版物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占據了較大的用戶份額。2007年,亞馬遜推出了電子閱讀器Kindle,讀者可通過Kindle下載閱讀電子書。數據顯示,到2010年7月,電子書的銷售額已超過精裝書,6個月后又超過平裝書,一躍成為亞馬遜(中國)網站最受歡迎的圖書形式。蘋果公司于2010 年正式推出iPad, 作為iPad 核心應用的 iBook Store隨之上線,在iPad銷量28天突破100 萬元之際,iBook Store 上的圖書購買量也成功突破150 萬冊。日本電子書市場也發展迅速,索尼推出的閱讀器Reader稱 “文庫本的大小可容納1400冊圖書”,讀者可以用電腦連接索尼公司的網上書店“Reader Store”并下載。電信公司KDDI的閱讀器 Biblio Leaf SP02能存儲約3000冊圖書。日本大型網絡購物公司樂天集團已從2012年7月19日開始發售電子書終端Kobo Touch和配送電子書。日本各大出版社先后祭出法寶,積極轉型已成共識。例如,角川集團下屬的10個出版副牌,都將有圖書電子版上傳到平臺,包括Ascii Media Works的輕小說、角川Marketing的雜志、角川書店的文藝書和漫畫、中經出版的實用類圖書、新人物往來社的歷史圖書等。法國、德國、韓國等國的電子書市場也在發展之中,數字化閱讀的影響越來越大。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對數字出版物“走出去”也給予了較大支持。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王仲偉在 “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外國專家座談會上表示,在“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和“中國文化著作翻譯出版工程”已制定新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到“十二五”末,兩個工程資助的“走出去”圖書數量將實現翻一番目標,將加大對發達國家、周邊國家的版權輸出和合作出版力度,拓展對發展中國家的版權輸出和合作出版;重點資助反映當代中國的項目;在扶持紙質項目的同時,加強對數字出版產品的支持,更加有力地推動中國圖書“走出去”。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也指出,基于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中國的出版機構必須緊跟數字和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趨勢,加速數字出版“走出去”的步伐,充分發揮新聞出版骨干企業和技術服務企業在“走出去”中的橋頭堡作用,全面梳理對外業務發展模式,探索建立穩定有效的商業模式。
因此,不論從市場發展角度,還是從政府推動角度,我國的數字出版“走出去”都恰逢其時。出版社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讓優秀內容以“數字出版”的形式“走出去”。
二、通過與海外出版商合作,讓數字出版物“走出去”
本土出版社不一定都有海外分社,為了“走出去”,與國外出版商合作是一個方式。而且要盡早動手,在成書出版之前,就可以與海外出版商聯系,達到合作議向,同步開發紙書和數字出版物,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2012年科學普及出版社(以下簡稱“科普社”)就策劃了一套《“中國古老文化探秘”叢書》,包括“百工之人”“遠古部落”“古樂流長”“民俗神韻”四部。該套叢書不僅文圖并茂,其作者還提供了大量的音頻和視頻珍貴資料,旨在讓國人了解中華文化的絢麗多彩,讓世界領悟中華文化的多元和包容。“百工之人”分冊精選在中國流傳千年的傳統手工藝,淋漓盡致地展現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精髓;“遠古部落”分冊以生活在中華大地的民族部落為載體,向國內外民眾宣傳中國的多民族文化;“古樂流長”分冊精選百余件古樂器,為讀者還原中國歷代精美樂器的制作過程;“民俗神韻”分冊從100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精選最具中國文化特色的項目,通過形神兼備的描繪展示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價值極高。
科普社據此認為,通過搶救性地采集、整理瀕危傳統文化、傳統工藝和傳統民樂,以保護我國相應領域的傳統文化遺產;同時還要積極響應國家文化產品“走出去”戰略,通過輸出版權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瑰麗多姿和博大包容情懷,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為此,該社與英國DK公司和坎普迪出版公司、美國牛津出版社等國際主流出版機構聯系洽談,各方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并與英國DK公司達成國際版權合作意向。這套叢書還同步開發數字出版物,以CD和DVD-ROM為載體,其中除了文字,還包括更多的動畫、圖片、音頻和視頻。出版社不但要讓該套叢書“走出去”,發行圖書的英文紙質版,并且還將通過與國外出版商合作的方式,在國外出版發行數字出版物,以多種媒體的方式更直觀地向海外世界傳遞中華文化,做到 “一蝦兩吃”,覆蓋年齡和文化程度不同的更多人群。
三、通過與渠道商合作,讓數字出版物“走出去”
蘋果、亞馬遜都是巨無霸式的電商平臺,也是著名的數字產品渠道商,但中國出版物“走出去”還要一些專業的渠道平臺。世界三大數字圖書館平臺之一的英捷特全球數字圖書館平臺,覆蓋170多個國家,擁有25000多家圖書館和機構用戶,同時提供涵蓋250 多家各類學術科技出版商的16000 多種電子期刊和出版物,超過500 萬篇各類期刊文章的數字內容,可幫助中國的出版企業獲得寶貴的國際市場和用戶。2011年,數字出版領軍企業北京中文在線數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文在線”)與英捷特全球數字圖書館平臺共同簽署了“海外數字圖書館”項目合作協議。中文在線的版權資源和服務平臺將與英捷特全球數字圖書館平臺實現對接,中文在線的數字內容將通過英捷特平臺實現在25000家海外圖書館的可見和可售。出版社也可以通過這個渠道,使自己數字圖書“走出去”。
一些出版社在此也進行了探索,取得不錯的成績,值得我們借鑒。例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以下簡稱“外研社”)通過iPad、iPhone等移動終端的國際化銷售渠道,開拓國際市場,讓自己的數字化圖書產品“走出去”,直接面對國際用戶。近三年來,外研社利用自身內容資源自主開發或合作開發的大量電子書和教育類App產品,已進入了國際市場,贏得海外用戶的支持。外研社還與亞馬遜等平臺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不但讓自己的圖書內容進入Kindle閱讀器,還利用跨國界的亞馬遜網絡平臺推廣數字圖書。通過與渠道商的合作,外研社目前已有100多種漢語圖書以電子書形式輸出海外,產品進入包括美、英等國家在內的英語國家,實現了圖書產品的國際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除了蘋果和亞馬遜這些大的渠道商,國外還有一些中小型渠道商,我國的出版社與它們進行合作,也可以促使我們的圖書以數字產品的形式走向世界。例如,2010年,由蘇青社長牽頭,科普社經過多次商談與美國磐石公司簽定了合作協議,將該社的出版物電子版通過磐石公司的發行渠道在北美地區宣傳和發行。磐石公司擁有自己的數字媒體發行渠道,還以美國蘋果電腦公司合作,能通過iPad 和iPhone 這一新載體作為傳播媒介,宣傳推廣和銷售出版的科技類圖書的數字版。這是科普社首次與國外公司簽定協議銷售數字出版物。迄今為止,科普社已經有《學科發展報告》117個品種、金融和醫學圖書近20個品種放在蘋果的媒介網店上。經統計,2011年,通過磐石公司網站瀏覽科普社圖書6000余人次,通過蘋果的媒介網店瀏覽量為2000人次,下載數字圖書若干本。
目前,科普社正在與美國磐石公司商談,采用Adobe公司的最新技術,使電子圖書形式更加新穎和美觀。下一步,科普社還將系統地上傳更多的科技類圖書到蘋果的媒介網店上,為海外讀者提供更為豐富的科技科普圖書信息,以通過數字化新媒體的方式傳播圖書內容,同時也有助于促進紙質圖書的版權輸出,讓優秀圖書以各種形式“走出去”。
四、通過與技術商合作,讓圖書數字化走向海外
一些技術商也有著較大的渠道能力,因為技術商也要推廣自己的技術產品,而且它們在數字出版產業尚未成熟的情況下,為了使出版社看到前途,往往先要親自做發行渠道。例如,方正阿帕比公司在身為技術商的同時,開拓了數字出版物的發行渠道,以B2B的方式,將數字化的圖書發行到各個圖書館等網點。利用這個機會,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與方正阿帕比公司合作,利用數字技術將出版的245 種紙質圖書數字化,并放入“中華數字書苑”電子書庫,被國家機關選中,溫總理親自為這套電子書庫題字——“中華數字書苑”。
國禮“中華數字書苑”內置20萬種電子書,涉及中國政治、經濟、歷史、教育、科技、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將中華文明的深邃與中國科技的進步融為一體,折射出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與傳統出版相比,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興起的數字出版具有在線閱讀、實時交流快捷方便的優勢。更為重要的是,作為文化交流的新使者,數字出版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為用戶大容量地聚合某一個或某幾個領域的優秀內容,為國外廣大的網友奉獻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傳播優秀的中華科技和文化。溫總理出訪歐洲時將“中華數字書苑”作為國禮送給英國劍橋大學,這一事件標志著數字圖書作為一種新興的數字出版物,已經受到我國政府部門的高度認可,并在國際上被廣泛關注,成為“走出去”的重要載體。出版社完全可以參考這一方式,通過技術商渠道,讓自己的圖書通過數字化走出國門。
五、出版社直接操盤,讓數字出版物“走出去”
借助出版商、渠道商、技術商等外力讓數字出版“走出去”,畢竟不如自己直接做效果好。如果有能力,出版社完全可以獨自進行數字出版物的“走出去”嘗試工作。
例如,外研社正在著力打造一個綜合性的國際語言文化交互平臺,結合社內內容管理平臺、協同式翻譯平臺、學術出版平臺及悠游網等不同功能數據庫的支持,該平臺將形成集漢語/外語學習、信息服務、線上培訓、圖書銷售、數字產品網上發布、在線社區等功能于一體的面向國際市場的大型中國內容門戶網站。目前平臺處于一期內測階段。有了這一平臺,再通過海外形成的營銷網絡,輔以靈活穩健的資本運作以及線下出版、培訓服務的呼應,外研社將最終實現跨平臺發展,形成一個覆蓋海內外用戶的立體化教育服務體系。外研社數字出版“走出去”及海外戰略的宏偉藍圖是,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整體數字化出版體系的搭建,建設“國際多語言公共服務平臺”,為國際市場提供整套的漢語和外語教育集成服務與解決方案(語言培訓+數字化出版+信息服務),成為“國際市場專業化、數字化的中國內容的權威提供者”。
類似的例子還有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該社從2007年起就把版權輸出的重點轉移到電子網絡版權和電視播放權輸出上。他們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實現校內資源整合,打造網絡漢語教育平臺,并實現對外漢語教材數字出版。世界各地的學生通過網絡付費,可以輕松下載學習漢語教學資料。該社還打造了國際最大的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庫,利用本社1700種圖書內容建立資源庫,讓漢語教學產品實現國際化,建立了立體化的對外漢語教育的世界品牌。這種做法,也值得一些出版社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