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知識科普圖書與其他少兒圖書相比較,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它可以有效傳遞科學知識,為小讀者建立一個充滿趣味的文字空間,并使這個空間不失童心的魅力。
著名科幻文學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說,“科普讀物對于青少年,尤其對于兒童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大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把科學知識變成可見的、文學化的、形象化的生活,將其用更好的形式展現到孩子面前,這是少兒知識科普圖書必須要走的道路。少兒知識科普圖書與其他少兒圖書相比較,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它可以有效傳遞科學知識,為小讀者建立一個充滿趣味的文字空間,并使這個空間不失童心的魅力。讓少兒閱讀知識科普讀物,是引領他們走進科學世界,接受審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一個較好途徑。
現今圖書市場上的少兒科普圖書林林總總,并不都被家長和孩子認可,銷售情況能讓出版社滿意的也不多,初版銷售幾千冊就打住的圖書不在少數。究其原因,恐怕不能怪家長和孩子沒眼光,而應該檢討我們的少兒知識科普圖書哪些地方沒做到位,為什么不能吸引家長和孩子的關注。除了在圖書出版后加強營銷工作,出版社在選題策劃之初就應當細化讀者對象,充分考慮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力發展水平,為不同年齡的兒童打造不同的少兒知識科普圖書,讓圖書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年齡特征。根據不同年齡段少年兒童的知識科普圖書,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第一,學前兒童的知識科普圖書,應該以簡單、直接的概念建立為宗旨
對于學前兒童來說,由于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領悟能力也較弱,給他們講大道理是行不通的,這時只能針對他們感興趣的方面,給予概念性的講述或知識點的陳列。因此,少兒知識科普圖書的文字必須簡潔、活潑、形象,而具有輔助理解功能的圖畫則應當占據相當大的位置??梢哉f,這類圖書應該與看圖識字書相似,都是借助圖畫達到概念傳輸的目的。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些冠名為“是什么”“為什么”“我的第一套什么什么”的圖書。這類圖書或者以直觀的圖片配以文字注解,或者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呈現,書中文字不多,內容點到為止,但能讓小讀者較快地進行基本的知識構建,幫助年齡較小的孩子掌握基本概念,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童趣出版公司引進出版的《我的第一套百科全書》,在故事中穿插介紹知識,既有實物圖片又有卡通形象,語言生動活潑,可讀性強,算得上這種類型圖書的上品。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也曾有過這樣的杰作。1989年推出的《幼兒十萬個為什么》,全書涉及的所有問題均是幼兒提出,撰文解答的則是一批資深的兒童科普作家,該書自出版后就一直得到孩子們的喜愛,截至目前已發行數十萬套。此外,筆者和同事還根據讀者反饋和市場銷售情況,在《幼兒十萬個為什么》初版圖書基礎上不斷調整,補充新問題,1998年版和2004年版都獲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
第二,低齡小學生的知識科普圖書,應該以傳播科學知識為宗旨
小學的適齡兒童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的“是什么”,他們對世界有更多好奇心,更想對其一探究竟。因此,給他們提供的少兒知識科普圖書就應該加入“怎么樣”的內容,除了有知識點,還必須有足夠的內涵,引導他們關注世界、發現科學。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閱讀能力還不夠強,為他們提供的少兒知識科普圖書,內容不應該太復雜冗長,通常應該在一兩個通版之內完成一個話題,這樣有利于小讀者的閱讀。內容也不要求大求全,而是要從小處出發,做細某一知識點。除此之外,這個年齡段的科普圖書中,內容不應該局限于傳授知識,還應增加游戲或動手制作的內容,讓活潑好動的孩子在參與中學習知識,從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以前我國常見的知識讀物重在知識灌輸,輕視參與和操作,而西方發達國家一直非常重視少年兒童動手能力的培養,認為青少年有巨大的創造潛能。打開亞馬遜圖書網站,各種DIY圖書琳瑯滿目,內容新奇巧妙,語言輕松活潑,能與讀者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果。國外出版的一些少兒知識科普圖書值得國內的編輯參考學習。例如,德國經典兒童科普書《妙趣科學立體翻翻書》系列,就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參與其中,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接力出版社從法國伽利瑪出版社引進出版的《第一次發現》叢書,就從兒童的視角出發,運用解剖學原理,采用透明膠片雙面印刷,激發孩子們親身體驗探索的熱情,也培養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近年來,國內的編輯也在不斷動腦筋,想方設法增加少兒知識科普圖書的參與性和互動性。例如,2008年推出的《小聰仔·自然》,在編輯和出版形式上就別具匠心。閱讀《草莓》時,可以在紙上嗅到草莓的清香;閱讀《螞蟻》時,翻動膠片頁,可以看到螞蟻把卵在左右頁上來回搬動,用書中配送的小紙片可以看到整個地下蟻穴的秘密……五花八門的道具,讓孩子在閱讀中手腦并用,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第三,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生的科普圖書,應該以培養博物情懷和探索精神為宗旨
當兒童的閱讀能力提高之后,他們對世界的關注度也大幅度加強,對科普讀物的要求也就更高,單純的“是什么”和“怎么樣”在他們眼里就顯得很小兒科。此時,他們更愿意以少年老成的眼光挑剔世界,挑戰權威,那些揭秘的、質疑的甚至玄幻的科普讀物,就很容易為他們所青睞。因此,給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提供的少兒知識科普圖書,就不能局限于傳授絕對正確的知識,還必須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特別是懷疑精神,讓孩子們興味盎然地去探索世界、詢問未知、質疑已知,獲得探索和發現的樂趣。同時,科普讀物還需要用創新的手法,以博物情懷去感染小讀者,引領他們進入科學的角色與境界,去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
2001年,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首次引進的《神奇的校車》第一輯,盡管是圖畫書,開始時被小學生認為是幼兒讀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慢慢地被兒童熟悉,大家才發現它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優秀的少兒知識科普圖書。那些奇幻的探索之旅,涉及少年兒童生活的諸多方面,引發了孩子們強烈的興趣,受到孩子們的大力追捧,使得該書熱賣至今。除此之外,2011年,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引進的 “這是真的”系列叢書也是一個很好的典范。這套系列叢書沒有簡單地羅列知識或概念,而是從新奇甚至比較怪異的角度來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比如《你的床上有怪物》《豬真的能飛》《頭發一年可以長15千米》等10冊圖書,單看這些書名就夠怪的,足以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斑@是真的”系列叢書為孩子們揭開了世界某方面的一些奧秘,讓孩子們產生探索大千世界和重新認識世界的興趣,具有很強可讀性和趣味性。
綜上所述,不管采用哪種形式,給少年兒童提供的知識科普圖書,一定要適合特定的讀者群,才能為他們喜愛,被他們接受,從而才能完成知識科普圖書傳播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開啟科學思維的最終目的。
(作者單位: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