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現在圖書零售市場比較低迷,但我們必須冷靜下來,不要有浮躁的心態,要做實市場,抓住摸得著的終端市場,而不是無限擴大出版規模。
自1983年建社以來,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共有240余種出版物獲得國家、省、部級獎勵,2009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一級出版社,并獲“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榮譽稱號。此外,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也取得不俗成績,現已同培生教育集團、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劍橋大學出版社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版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大學出版社在國內出版業一直處于弱勢地位,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為何能取得如此佳績呢?為此,我們采訪了林全社長。在他的眼里,穩扎穩打,保證出版社的優勢領域,尋求多元化發展路線才能從市場中脫穎而出。
謹慎多元化,確?!捌放屏Α钡目沙掷m發展
出版廣角:林社您好,在當前多元化的出版環境下,少兒社涉及文藝類和生活類圖書,科技社出版少兒生活類圖書,眾多出版社為發展都謀求多元化擴張。對此,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是如何考慮的?
林全:從經營角度來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出版業,一個出版社靠著某一個方向強大,這樣的發展路線是比較危險的。因為市場的變化是誰也無法預測的,所以健康的出版社應該是多元化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一個企業良好的發展。這就是為什么現今很多少兒社、科技社都不斷地多元化發展的原因,每一個出版社都希望在確定自己優勢領域的同時,能做強做大。
我簡單舉一個例子,全國大學學科專業設置是有限的,這就明確地告訴大家讀者市場是有限的,因此銷量同樣是有限的。西安交通大學的工科比較厲害,但并不是每一個工科方向都具備頂尖優勢,因此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在依托西安交通大學母體優勢時,應確保其優勢學科的出版物,同時以市場為導向,有針對性地出版其他科目圖書,這才是一條比較理性的發展道路。20世紀末,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安醫科大學合并,為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提供了良好機遇。雖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在兩所院校合并之前曾零碎出版過醫學圖書,但是都沒有形成良好的出版氛圍。正因為有這樣的先天性優勢,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在改制之后,成立了醫學分社,力求出版更多有品質的醫學專業圖書,目的就是為了能在醫學圖書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眾所周知,醫學圖書是單獨的市場,如果它運作得好,我們就相當于開拓一片新的市場,如果效果不明顯,我們則會對此做出相應的調整,尋求更好的多元化發展路線。
出版廣角:您剛才提到,要確保優勢學科出版物的出版,要努力打造、維護圖書品牌,貴社有哪些經驗?請跟我們一起分享下?
林全:對圖書品牌的打造,是當今各大出版社的重中之重?!捌放啤币馕吨霭娴目沙掷m性。顯而易見,一本精品圖書的出版效應肯定比不過一套精品圖書的出版效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在這方面同樣下足了工夫。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是盲目走大眾市場,主要依靠西安交通大學的師資力量,走專業市場?!秳蛏賰河⒄Z》和《任汝芬考研》系列圖書,就是比較成功的品牌圖書。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在兒童英語市場中有很大的優勢,我們就此成立了青少分社,希望能夠借助《劍橋少兒英語》這個品牌,以絕對優勢占領該類圖書的出版市場。同時,我社是國內較早涉足考研輔導圖書的出版社,目前,已經打造了較為完善的圖書體系。這個體系以《任汝芬考研政治》輔導圖書為品牌核心,還出版英語、數學和專業課等其他考研輔導圖書,希望我們的考研圖書能成為品牌系列,擴大市場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眾所周知,現在圖書零售市場比較低迷,但我們必須冷靜下來,不要有浮躁的心理,要做實市場,抓住摸得著的終端市場,而不是無限擴大出版規模。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會重點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力爭打造更多的圖書品牌,踏踏實實服務市場。
準確定位,共謀發展
出版廣角:2012年年初,新聞出版總署出臺了關于教輔材料出版發行整改文件,以教輔為主的大學出版社是否受到影響?
林全:總的來說,文件的目的主要是對一些以買賣書號做教輔為主的出版社進行限制,從總體上還是比較寬松的,沒有將線劃得很死,其目的也是為了保證市場的規范化。
大學出版社主要以大學教材出版為主,其教輔資料也大多面對大學生,而此次的整改主要是針對中小學教輔。當然,大學出版社在涉及大學教輔的同時,對中小學教輔的出版也尤為重視,但大多是根據自己的優勢科目出版。例如,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此次獲得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和化學五大學科的中小學教輔出版準許,就是基于這個前提的。
出版廣角:您是大學出版協會的副理事長,對大學社發展的機遇和挑戰自然有獨到的體會,能就此談談您的想法嗎?
林全:每個大學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它們都會很自覺地把大學的學科建設、各類教材建設、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利用母體學校的優勢平臺,將自己的產業不斷擴大。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也不例外。我們在總結20多年的辦社經驗后,深刻認識到,準確定位是大學出版社生存之本,辦出特色是大學出版社發展之源。
在當前嚴峻的出版形勢面前,對大學出版社來說,要想獲得健康、持續、快速的發展,改革勢在必行,創新不可或缺。我社自建社以來,就不斷對內部管理機制進行改革,從初期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到進—步的全員聘用制、社務會工作制度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等,現在又開始實行全員競聘上崗制度,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組織機制上,我社形成編輯業務專業化,出版發行業務逐漸公司化的新型組織結構,有效地提升各部門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市場駕馭能力。分配制度也從原來的崗位、責任和貢獻掛鉤的獎金分配制度發展到推行面向策劃編輯和營銷人員的“啞鈴”型傾斜政策,鼓勵“多勞多得”和“優勞優得”。我們深知,只有通過改革,不斷引進和學習新的東西,大學出版社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出版廣角:面對眾多出版社強強聯合組成集團的出版大環境,各地區的大學出版社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是否也有結盟的可能性?林社長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林全:強強聯合,做強做大是目前中國出版的大趨勢。國內幾大出版集團通過重組聯合后,其優勢已經日益凸顯。面對日益激烈的出版環境,大學出版社同樣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是否通過聯合使得自己的發展變得更加強大。每年的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這樣的問題都會被同行們所談論,但是這樣的想法還只能停留在構思階段。因為每個大學出版社都是每個大學的二級單位,它們都是由各個大學的經管委員會管理,所以大學出版社之間要形成集團或聯合結盟,無形中存在阻礙。對于未來的發展來說,有這樣的思考,就會有解決的辦法,雖然目前的形勢不太明朗,但是日后的發展大學出版社會更加注重這方面的合作。無論如何,謀求更大的發展是現今大學出版社的目標。
出版廣角: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是重要的溝通平臺,而隨著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規模的不斷擴大日益備受關注。您能否再詳細介紹下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的相關情況?
林全: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截至2012年一共舉辦了25屆,主要以圖書宣傳和銷售為主??梢赃@么說,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對大學出版社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學出版社的第一桶金,都是在大學圖書訂貨會中收獲的。以前,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之外還有一個教育音像出版訂貨會,性質與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一樣。隨著行業的發展,音像和圖書越來越密切,為更好地推動大學出版社的發展,教育音像委員會已決定,將教育音像訂貨會合并到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中。近幾年,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還邀請民營圖書公司參加,一方面是讓參展單位更加多元化、氣氛更加活躍,另一方面也是加大競爭力度、促進出版精品圖書。
當然,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網絡的發展,圖書銷售形式的多樣化,音像市場的萎縮,如果只將新書宣傳和銷售停留在一次訂貨會上的意義已經不大。現在的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更像是一次大學出版社形象的展示,許多大學出版社通過這個宣傳和展示平臺,加大了自身品牌的建設,對形象的包裝更加細致。近幾年,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就出現這樣的場景:對展臺設計更加精心,不遜于北京圖書訂貨會、全國圖書博覽會等行業盛會;相同院校共同展示,例如,師范類院校出版社聯合展臺、四所交通大學出版社共同展示、三航院校出版社統一展示……這些集中展示都顯示出合理的效益;訂貨會期間研討活動更具深入,目的都是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雖然訂貨功能已經弱化,但是大家仍很看重現在的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通過這樣的會議,以書會友,大家一起探討,共謀發展。
各盡其責,做好數字出版工作
出版廣角:數字出版浪潮洶涌而來,而大學出版社所面對的讀者群又多是接受數字閱讀的先鋒部隊。請問,您怎么考慮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工作的重要性?
林全: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誰也抵擋不住這些規律,就像人類的發展史一樣,我們一步步按著潮流和規律向前發展,而不是逆著它的規律去發展。數字出版的發展同樣如此,雖然數字出版不一定能代替紙質出版,但是它會成為未來出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隨著90后、00后讀者群成為主體后,他們更容易接受數字閱讀方式。至于紙質出版會不會消亡?這不是我們需要討論的問題,等到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回過頭來看,紙質出版依然會作出很大的貢獻?,F今的數字出版雖然很熱鬧,但是引領模式和方式還是比較少,它們更多是在發展動漫、游戲這樣的產業,真正涉及圖書的比重較少。值得關注的是,手機閱讀逐漸興起,盈利模式初現。但數字出版的發展模式依然處于探索階段,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出版社既愿意投資數字出版產業,但又不愿意大規模投入的原因,更多的行業人都處于觀望狀態。
出版廣角:國內不少出版社已經成立數字出版部門、國家也在打造數字化平臺和建立數字出版實驗基地……一系列的動作都表明數字出版是出版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貴社對此有何動作?
林全: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在改制過程中,也曾考慮過成立這樣的數字出版部門,但是后來我在想,這個數字出版部門重點在哪里?它們平時的工作是什么?其發展方向又是怎么樣的呢?據我所知,現在很多出版社成立數字出版部后,其工作通常是在做以前編輯們所做的選題,或者把以前的出版物轉化為數字化產品。他們在數字化工作的過程中,與傳統編輯發生了沖突。假若利益沖突小的時候,矛盾暫時還不會顯現,若是利益沖突擴大了,傳統編輯就會產生不滿,這時數字出版部門編輯將會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因此,對于數字出版部門的建立我持謹慎的態度,首先要弄清楚成立這一部門的工作性質,才有其運作的意義,而不是成立后再做重復的工作。
現在國家非常重視數字出版的工作,已經投入很大資金去支持數字出版的建設項目。例如,建立數字平臺、成立各種數字出版課題、地區數字出版實驗基地……這些項目的構建都備受關注。我個人認為,如果數字出版部門的重心是放在這些項目的建設上,利用這方面的資源去尋求發展的路徑,這樣的數字出版部門的編輯才會有屬于他們的工作,才不會和傳統編輯發生沖突,也就不會出現搶資源的現象。從目前的出版形式來說,建立這樣的框架和平臺是很有必要的,單單依靠一個出版社來發展數字出版是能力有限的,應該是更多的出版社聯合起來共同發展數字出版,為其尋求一條正確的道路。因此,政府、出版社、技術提供商,應該是分工做好數字出版工作,各盡其責,這樣數字出版的發展才會有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