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豐平
(義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浙江 義烏322000)
近幾年來,由于化妝品行業發展迅速,隨之而來的產品質量問題也不斷發生。國內,從2006年寶潔旗下SK-II重金屬超標,到2009年“霸王”洗發產品的二惡烷風波,再到2010年“章光101”的西藥事件,化妝品的產品質量問題不斷增多。在出口方面,化妝品產品也屢遭壁壘,據《歐盟非食品快速預警系統(RAPEX)》網站顯示,2011年以來歐盟通報的針對中國不合格化妝品的案例,主要問題也集中在重金屬超標、有機溶劑如甲醇和苯超標等方面;從2010年起,美國FDA對中國出口化妝品的通報也越來越多,可見出口化妝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國外關注。
化妝品屢屢被國外通報,主要原因是當前的部分化妝品生產企業對原料本身安全性的重視程度不夠。而化妝品生產者往往對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的危害認識不足,對生產過程的關鍵點控制不到位。
一般化妝品的生產流程見圖1和圖2。

圖1 洗浴品、潤膚/護膚品、唇部產品/眼部產品、粉類產品生產流程

圖2 香水類化妝品生產流程
根據以上產品的種類、生產流程圖、加工工藝,化妝品原料到成品可能存在的安全危害可以分成3類分別為:物理安全危害、化學安全危害、生物安全危害。
3.1.1 物理安全危害
物理安全危害是指出口化妝品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非安全衛生項目的風險危害,主要有:化妝品的感官質量、化妝品的銷售包裝、化妝品的標簽、化妝品的運輸包裝。
3.1.2 化學安全危害
化學安全危害主要是指出口化妝品生產過程可能存在的化學因子的風險危害,主要有:原料中的禁用物質、原料中的限用物質、包裝材料中可能帶入的禁用物質和限用物質、生產過程中可能帶入的禁限用物質。
3.1.3 生物安全危害
生物安全危害主要是指出口化妝品生產過程可能存在的生物因子的風險危害,主要有:原料中的細菌及致病菌、生產過程中帶入的細菌及致病菌、防腐劑使用不當造成的微生物超標。
3.2.1 物理安全危害的控制
化妝品生產過程中的物理危害主要有以下幾種:產品的包裝有缺陷、產品的感官不符合有關要求、產品的標簽不符合出口國的法規要求,產品的運輸包裝(特別是危險品包裝)破損。控制以上危害的手段有:配件采購控制、標簽確認、成分確認,車間質檢、包裝檢驗。
3.2.2 化學安全危害的控制
化妝品化學安全危害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原料中的禁用物質、原料中的限用物質、防腐劑添加過量、包裝材料中可能帶入的禁用物質和限用物質。控制以上危害的主要手段有:原料采購控制、原料的驗收制度。
3.2.3 生物安全危害的控制
化妝品生產過程中生物危害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原料中的細菌及致病菌、包材中存在的細菌及致病菌污染、生產過程中帶入的細菌及致病菌、防腐劑使用不當造成的微生物超標。控制以上危害的主要手段有:原料的采購控制、原料的合格驗收、車間環境、員工衛生、消毒設備和措施。
化妝品生產過程中的風險及其控制見表1。

表1 化妝品生產過程的風險分析及控制措施

續表1
通過以上對化妝品生產過程以及原料使用的危害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關鍵點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達到控制產品質量的目的,保證出口化妝品的質量安全。
[1]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風險物質風險評估指南[S].北京: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0.
[2]中華人民給和國衛生部.化妝品衛生規范[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7.
[3]浙江出入境檢驗驗疫局.出口化妝品國外技術壁壘應對指南[S].杭州: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