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慶祥
(江寧高級中學,江蘇 南京 211100)
在研究恒定電流電路時,U-I圖像既是電流與電壓變化關系一種形象直觀的表達方式,更可以成為我們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特別對一些非線性變化的問題(如本文的問題2),利用圖像及其交點的意義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但對交點意義的詮釋仿佛有著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困難,是教學一大難點.本文努力對U-I圖像中交點意義做出解釋.
例1.如圖1所示的U-I圖像中,直線I為某電源的路端電壓與電流的關系,直線Ⅱ為某一電阻R的伏安特性曲線,用該電源直接與電阻R連接成閉合電路,電源的輸出功率為多少?
解法1:絕大多數學生會這樣求解.
由曲線Ⅰ得電源電動勢、內阻分別為E=3.0V,r=1.5Ω.由曲線Ⅱ得R=1.5Ω.當電阻R接在電源兩端時,由歐姆定律,可求得U=1.5V,I=1.0A.則電源的輸出功率為P=UI=1.5W.
解法2:少數學生會直接從圖上讀出R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U=1.5V,I=1.0A.電源的輸出功率為P=UI=1.5W.
當我們直接用第2種解法時,學生都會問:當電阻R接在電源兩端時,為什么它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剛好是圖中交點坐標值?是一種巧合,還是一種必然?有時,老師也很茫然.
實際上,交點的意義我們可以這樣解釋:
曲線Ⅰ表示電源的路端電壓U隨電流I變化的關系,即 U=E-Ir. (1)
曲線Ⅱ表示電阻R兩端電壓U′隨電流I′變化的關系,即 U′=I′R. (2)
當把R接在電源兩端時,U和U′,I和I′是同一的,那么,什么樣的電壓和電流既符合函數關系(1),又符合函數關系(2)?
在數學上就是聯解方程組:

學生也知道這個方程組的解就是圖像中兩條曲線的交點.
所以,第1種解法實際上是求方程組解的過程細分,而絕非“舍近求遠”.它物理圖景明晰,邏輯思維清楚,是一種本源的做法,在我們進行基礎年級的教學時,首先應幫助學生建立這樣一種明晰的物理圖景和思考順序,萬萬不可因學生解法不是最簡潔而求全責備,而第2種解法必定要經過第1種解法完全相同的思考,是在第1種方法基礎上的抽象.

圖1
在學生有了上面問題解決的基礎之后,我們再進行下面的練習,鞏固并深化學生對U-I圖像交點意義的認識.
例2.如圖2所示,圖甲為某學生測繪額定電壓為2.5V小燈泡的I-U圖線實驗電路圖,圖乙為小燈泡的I-U圖線,把小燈泡連接在電動勢為3V,內阻為10Ω電源兩端,小燈泡消耗的功率為多少?


圖2
首先,由圖像乙可知,小燈泡的電阻是隨電流或電壓的變化而變化的,且電流和電壓的函數表達式不知,因此不能夠用上文中的第1種方法列方程求解,那么,如何求得小燈泡的電流和電壓?
其次,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函數的圖像也是一種表示變化規律的方式,也即圖乙給出了小燈泡電流隨電壓變化的關系.
第三,給定電源的路端電壓隨電流的變化關系為U=E-Ir,要求學生在圖丙中畫出此函數的圖像.
第四,小燈泡接在電源兩端時,小燈泡兩端電壓和電源路端電壓、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和通過電源電流是相同的,是U-I圖像上的一個坐標點.
第五,問小燈泡接在電源兩端時,滿足兩個變化關系的電壓和電流的點在哪?
問題迎刃而解.特別要指出的是,有些教師在沒有進行本文例1的討論時,就進行例2的教學,不光是教學上的囫圇吞棗,更是對U-I圖像交點數學、物理意義的不理解.同時,在解釋U-I圖像交點物理意義時,借助學生對數學函數方程的認識及對應圖像交點意義是問題的關鍵,局限在原地思考是此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