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澤 ,王項南 ,王 鑫 ,金 鑫 ,路 寬 ,韓林生 ,楊 寧
(1.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天津 300112;2.天津海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天津 300100)
基于SACS的重力式潮流能發電裝置試驗平臺波流荷載下疲勞分析
宋雨澤1,王項南1,王 鑫1,金 鑫2,路 寬1,韓林生1,楊 寧1
(1.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天津 300112;2.天津海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天津 300100)
管節點是重力式海洋平臺結構關鍵卻薄弱的構件,海洋平臺的失事很多也是由于構件疲勞造成的,因此對管節點進行合理的疲勞分析,可以有效地減少管節點的應力集中,增加節點疲勞壽命。以重力式潮流能發電裝置試驗海洋平臺為例,采用三維SACS軟件建立平臺結構模型,依據現有設計資料,應用SACS軟件對平臺進行基于線彈性響應的靜態加載條件下結構分析,并計算相應節點應力,根據S-N曲線計算在各種工況下平臺的管節點的疲勞損傷,其目的是為重力式可升降海洋平臺設計建造以及疲勞分析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重力式;潮流能發電裝置;海洋平臺;SACS;疲勞分析
重力式平臺結構是在我國海上平臺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平臺結構,該平臺結構是靠平臺自身重量穩坐在海底堅實土層之上。平臺的底部是一個或多個鋼筋混凝土沉箱組成的基座,基座上有鋼立柱或鋼筋混凝土立柱支撐上部甲板。重力式平臺在海洋環境中長期工作,由于受到波浪荷載、工作荷載、自重、碰位荷載、風荷載及冰荷載等多種荷載作用,引起結構應力循環變化,而產生結構的疲勞損傷。平臺結構是由管件構成的,在節點處產生嚴重的應力集中,使疲勞問題更加突出。為此,本文以擁有良好應用前景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試驗平臺-潮流能發電裝置試驗平臺在黃渤海區某海域環境條件下為例,通過SACS軟件進行疲勞分析,為進行平臺工程設計相關疲勞計算應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圖1 重力式可升降式平臺
重力式可升降式平臺,上部是鋼結構升降式平臺,下部為混凝土沉箱基礎。設計水深為22 m,設計壽命為25 a。總體重量約為860 t,上部結構平臺總共為一層,總體標高為水平面上14 m,甲板面積大約為450 m2,下部結構為兩根12 m高的立柱,底部固定到底座上,用于支持上部平臺結構和升降平臺。整個平臺組成如圖(1)所示。

圖2 計算模型

圖3 計算模型選取疲勞點
采用專業用于海洋工程有限元計算的軟件SACS,加載海洋平臺靜力分析軟件包和基本動力疲勞軟件分析包進行建模并進行結構模擬計算。SACS軟件中包含三維圖形交互式建模,有限元求解器以及圖形交互后處理程序。整體在位分析模型包括維修平臺、升降平臺、立柱三部分。疲勞分析應予以考慮在波浪力荷載作用下的結構疲勞強度,整體計算模型見圖2,平臺立柱及升降平臺與混凝土底座約束見圖3所示。
波浪條件應是長期內預期出現的全部海況的集合,為了結構分析的目的,這種集合為波浪能量譜和具有出現概率的物理參數來表達的代表性海況。疲勞分析中所加載的基本荷載為波浪荷載,波浪力計算采用Morison方程結合SACS軟件電算方法。計算波浪作用在圓柱形體上的力取決于波長與桿件直徑的比值。當比值較大(>5)時,則桿件不會明顯改變入射波浪,波浪力可按式(1)作為拖拽力和慣性力的和來計算:

式中:F為垂直于構件軸線單位長度上的水動力矢量;FD為垂直作用于構件軸線并在構件軸線和速度U平面內單位長度上拖拽力矢量;FI為垂直作用于構件軸線和平面內的單位長度的慣性力矢量;Cd為拖拽力系數,對典型設計情況,計算平臺的總波力時非遮蔽圓柱形構件可取0.65;w為水的重度;g為重力加速度;A為垂直于圓桿軸線單位長度上的投影面積;V為圓桿單位長度上的面積(即直徑為D的圓桿面積);D為圓形桿件有效直徑;U為垂直于桿件軸線的水流(由波浪引起的);Cm為慣性力系數,取1.6;為垂直于構件軸線的水流局部加速度矢量分量。該Morison方程,在計算慣性力時忽略了對流的加速度分量,同時也忽略了升力、沖擊力和軸向的Froude-Krylov力。根據該海域區域海洋環境波浪數據,采用1 a一遇最大值作為操作工況下的環境荷載取值,采用100 a一遇的最大值作為極端工況下的環境荷載取值。 結合 SACS 軟件采用 NE(ENE)、E(ESE)、SE(SSE)和S四個方位的年極值序列進行波浪重現期推算,見表1,其中L011點流速是最壞,極限工況表層、中層、底層以2.5 m/s推算。
部分有代表性的在位分析基本荷載如表2。

表1 平臺點各方向不同重現期最大波高/m、有效周期/s
在管連接的設計中,應考慮與局部循環應力有關的疲勞問題,對于承受環境荷載或操作引起的交變應力的管連接,應采用圖4所示S-N曲線。該曲線適用于隨機荷載并假定具有有效的陰極保護。應用SACS軟件對平臺進行基于線彈性響應的靜態加載條件下結構分析,計算在上述各種工況下的節點L011和L012點的最大應力幅。

表2 基本荷載

圖4 疲勞S-N曲線
圖4中曲線可以表示為:

式中:N為循環應力次數范圍Δσ和表3所列Δσref商的-m次方。

表3 Δσref和m時的容許循環次數

圖5 SACS結構建模

圖6 波浪力疲勞分析
依據前表給出的波浪和海流參數的工況,可以計算出每個波浪荷載作用下平臺的疲勞應力,平臺節點L011及L012節點的最大應力幅和最大彎矩幅、節點L011和L012使用疲勞壽命以及極限疲勞壽命如表4,根據疲勞S-N曲線法驗算平臺在服役期(25 a)遠小于表3中疲勞極限值。

表4 節點最大應力幅及疲勞壽命計算結果
重力式潮流能發電裝置試驗海洋平臺在海洋環境中長期工作,由于受到各種荷載作用,引起結構應力循環變化,使疲勞問題更加突出。因此需在平臺設計過程中進行平臺疲勞分析計算,本文針對擁有良好應用前景的重力式潮流能發電裝置試驗海洋平臺設計中疲勞分析,采用SACS軟件電算法結合S-N曲線法,分析重力式海洋平臺疲勞壽命年限,從工程實際出發,為進行重力式海洋平臺工程設計中疲勞計算應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1]戴仰山,沈進威,宋競正.船舶波浪荷載[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2]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4905-2004.海上固定平臺規劃、設計和建造的推薦做法、工作應力設計法[S].2004-07-03.
[3]徐灝.疲勞強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4]龍馭球.結構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李明,陶正梁,姚海田.基于ANSYS的平臺波流載荷下動力分析及疲勞分析[J].石油鉆探技術,2005,33(3):45-48.
Fatigue Analysis for the Gravity Tidal Current Energy Generation Device Test Platform under the Wave and Current Forces Based on SACS
SONG Yu-ze1,WANG Xiang-nan1,WANG Xin1,JIN Xin2,LU Kuan1,HAN LIN-sheng1,YANG Ning1
(1.National Ocean Technology Center,Tianjin 300112,China;2.Petro-Offshore Engineering,Tianjin 300100,China)
The tubular join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weakest component of ocean platform.It has been found that tubular joints fatigue cracks are a dominating type of damage in ocean platform.So it is evident to study tubular joins fatigue behaviors to reduce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improve fatigue lifetimes.Taking the gravity tidal current energy generation device test platform as an example,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was built using SACS.Basing on the information
,the SACS software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platform structure analysis based on linear elastic response under static loading conditions and to calculate the corresponding node stress.The fatigue damage of the component was calculated by S-N curve.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building gravity tidal current energy generation device test platform and analysis of the fatigue for platform.
gravity;tidal current energy generation device;offshore platform;SACS;fatigue analysis
P75
A
1003-2029(2012)04-0071-04
2012-07-13
波浪能、潮流能海上試驗與測試場建設論證及工程設計(GHME2010ZC10)
宋雨澤(1986-),男,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結構工程。Email:songyuze2008@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