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斌 馬 賓
(寶雞市馮家山水庫管理局 陜西 寶雞 721300)
近年來,關中灌區隨世行貸款項目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的實施,渠道防滲工程技術得到了推廣和應用,但由于各地的地質、水文條件不同,選用的防滲材料以及采用的施工方法也不盡相同,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樣,在此就以作者在施工一線總結的經驗做出介紹,以便同行指正交流。
現澆襯砌渠道的結構型式有很多種,比如梯形渠道、弧底梯形渠道和“U”形渠道等,其中弧底梯形渠道是一種具有水力條件好,沖淤作用明顯,工程量較少,投資較小的渠道斷面形式,近幾年來,在馮家山灌區支渠改造工程中得到了大量應用。
弧底梯形渠道的設計參數:考慮到現澆后的渠道邊坡穩定、便于施工和渠道流量,渠道梯形段傾角15°~45°之間,弧底段半徑根據原狀斷面和設計流量確定;根據渠道設計流量及抗凍抗滲要求,選定砼防滲層為等厚度10 c m,強度標號為C 15,抗凍標準為F 50,抗滲等級為W4;砼襯砌板下全斷面鋪設0.25 m m厚P E膜料+100 g土工布的復合土工膜一層;為避免砼的熱脹冷縮而造成的破壞,每4 m設一道橫向伸縮,伸縮縫的型式為矩形,寬度2 m,用聚氯乙烯膠泥填充。
馮家山灌區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初期,經過30多年運行,渠道輸水能力和安全性降低,支渠渠道斷面主要為梯形斷面,無膜料防滲和聚氯乙烯防滲,襯砌老化、脫落、錯位、裂縫,滲透嚴重,渠道水利用系數僅0.4。灌區自1999年實施續建配套節水改造以來,主要對原梯形渠道進行拆除,改造為弧底梯形斷面,新增防滲措施主要為土方回填基礎防滲、砼防滲、土工膜料防滲和聚氯乙烯膠泥防滲。
土方回填:一是對原砼襯砌板拆除后與新設計斷面之間的空間進行回填補充;二是對高填方段和土壤含水率大于20%的渠段,清理基面后進行換填處理。馮家山灌區位于黃土塬區,以典型褐色土為主,其次為粘性土,可滿足渠道工程的需要。
土料的選取以就近為原則,在項目附近區域選擇3到4處料場,每個料場隨機取樣三組送實驗室進行試驗(防滲土料技術要求見表1),選取符合要求的作為采料場。馮家山灌區渠道主要選取粘性土防滲。
表1中未提出對土壤含水率的要求,因各地地質、水文、氣象條件不同。含水率是回填的一個關鍵控制點,直接影響渠道的運行安全和防滲安全。在冬季氣溫降至O℃以下時,由于渠床土中含水量不同和土壤凍脹量不同,造成斷面上各點的凍脹不均勻,易對已襯砌渠道形成凍脹破壞。結合馮家山灌區的地質、水文、和氣象特征,四季土料最優含水率在16%~19%之間,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天氣情況按規范做好監測和控制。
我國自60年代中期開始用塑膜防滲,經20年~30年的運用,實踐表明,其具有防滲效果好、質輕、延伸性能強和抗老化的優點。馮家山灌區采用土工織物與土工膜結合而成的新型復合材料為“一布一膜”(上層為100 g/m2的土工布,下層為0.25 m m的聚氯乙烯膜)。經過運行,結果顯示可減少滲漏,適應凍土的不均勻凍脹變形,與混凝土板剛性材料結合,既保護了防護層,穩定了邊坡又延長了使用壽命。
膜料物理力學性能指標要求:
密度(ρ)不低于900 k g/m3;破壞拉應力(σ)不低于12 M P a;斷裂伸長率(ε)不低于300%;撕裂強度應大于或等于40 N/m m;滲透系數應小于10-11 c m/s。
砼是由砂、石、水、水泥和外加劑等材料組成的,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又長期處在水的環境中,是防滲的主體。

表1 渠道防滲土料技術要求
2.3.1 水泥
砼渠道所用水泥應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S D J 207-82的有關規定。馮家山灌區項目主要選用冀東海德堡(扶風)水泥有限公司生產的盾石牌P c 32.5 R普通硅酸鹽水泥,運到工地的水泥有制造廠的品種試驗報告;使用前,按現行國家標準復驗。
2.3.2 砂
現澆砼所用的砂為渭河中砂,級配良好、質地堅硬、顆粒潔凈,且不得包含團塊、鹽堿、壤土、有機物和其它有害雜質。細度模數控制在2.2~3.0內,含泥量小于3%,含水量小于4%。
2.3.3 石頭
現澆砼所用石頭為渭河河卵石,粒徑為1 c m~4 c m或1 c m~3 c m。超徑含量控制在15%以內,遜徑應小于10%,針片狀含量不大于10%。
2.3.4 外加劑
砼現澆渠道均有抗凍、抗滲要求,采用P C-2型引氣劑,其主要成份為松香皂及其熱聚合物,具有引氣、減水、提高砼抗滲和抗凍性能的功能,配制時按重量比,一般加入量為水泥重量的0.5/10000~1/10000。
伸縮縫止水材料采用聚氯乙烯膠泥,以石油瀝青為基料,輔以改性材料和填料混合配制而成的一種冷用(氣溫在15℃能施工)防水接縫材科。其具有柔韌性、耐熱性、粘結性和防水性。采用人工填塞,噴燈加熱,施工方便,防滲效果好。
馮家山灌區屬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極端最高氣溫41.4℃,極端最低氣溫-20.6℃,凍土深度為0.33 m,渠道改造工程施工一般在灌溉間隙進行。剛行過水的渠道內由于砼的破損、脫落水分滲漏使土基松軟,特別是東西走向的渠道,右坡面陽光照射時間短、較左坡面含水率偏大,若土壤含水量超過22%時,可考慮換土。填方渠道渠底土壤換水量超過20%,進行換填土。也可在土模削成后不急于砼現澆,利用日光照射待含水量達到18%后,再行砼澆筑?;靥钍┕け仨氉龅揭韵聨c:
(1)清除渠床內的樹根、淤泥、腐質土、垃圾及隱藏的暗管磚石等,對原基進行夯實。
(2)回填夯實采用分層開蹬夯實的方法,每層鋪土厚度≤30 c m,鋪土要均勻平整。若土壤比較干燥應采用灑水的方法調節土壤含水量,若土壤含水量較大,應采用排水、晾曬、換土等方法以使含水量控制在適宜范圍之內。
(3)夯實機械為蛙式打夯機或其它能達到相同質量要求的機械,分層夯實遍數不得少于4遍,夯實后土樣干容重不小于1.55 t/m3。一次回填夯實工作面不小于100 m,渠道內側應預留20 c m~30 c m的削坡量。
防滲土工膜料的鋪設方式有埋壓式、明鋪式、多層防滲式,馮家山灌區渠道防滲膜料主要采取明鋪式。其施工為土方削模結束后,進行全斷面鋪設,接縫采用疊壓和焊接兩種方式,疊壓的長度不小于20 c m,采用上游膜料壓下游膜料,可以有效防滲。鋪設注意要求:
(1)鋪設防滲復合土工布前應仔細檢查土模表面是否有堅硬物質,操作中應謹慎細致,盡量避免損壞防滲膜料。
(2)防滲復合土工布應按產品說明書的要求采用專用焊接機進行焊接,其壓茬順序不得錯亂、搭接寬(長)度不能小于設計值或規范要求。
(3)防滲膜料采用復合土工布,以100 m為一段,鋪設平整。
3.3.1 砼拌制
拌制砼時,按照試驗室簽發的砼配料單進行配料,入機拌和量不超過攪拌機規定容量的10%,水泥、砂、石、混合材料以重量計,水和外加劑可按重量折算成體積,稱量的偏差不超過規范規定的要求。在砼拌和過程中,保持骨料含水率穩定,遇降雨等特殊情況現場測定后調整砼中的加水量。
3.3.2 砼運輸
砼運輸采用農用三輪或機動斗車。為保證砼連續澆筑,可增加斗車數量,當有離析現象時,在澆筑前進行二次攪拌。砼運輸時間符合規范規定,因故停歇過久,砼產生初凝時,作廢料處理。在任何情況下,嚴禁中途加水后運入倉內。
3.3.3 砼澆筑
人工入倉、平倉,插入式振搗器或者平板式振搗器進行振搗,澆筑混凝土時應分層分塊分段進行,每層澆筑高度應根據結構特點,一般分層高度為插入式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 c m,平板振搗器的分層厚度為20 c m。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按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0 m m~400 m 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一層混凝土50 m 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
聚氯乙烯膠泥灌縫是渠道防滲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在砼澆筑滿14天后即可進行,前提是縫內必須清理干凈且干燥,便于膠泥與砼粘接良好。注意事項如下:
(1)施工縫內須保持干凈,不得有塵土、水泥渣、銹等。
(2)施工縫內須保持干燥,不得潮濕,雨天不得施工,確保工程質量。
(3)將油膏用手搓成與縫寬適合的圓條(表面嚴禁粘著塵土等粉末)立即嵌入縫內。
(4)再用本板或鎦子或用手指將嵌入縫內的油膏用力壓緊,抹平,按實,必須與縫密粘牢。
(5)壓緊摸平的油膏與縫口鼓出,采用酒精噴燈進行加熱,木板抹平。
渠道防滲工程的施工是渠道施工質量的控制關鍵。馮家山灌區地貌單元屬渭北黃土原區,干旱災害多,危害程度大,節水防滲將成為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主題。我們希望與水利同行共同研討,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渠道的防滲技術施工工藝更加成熟,為農民增收,灌區發展做出貢獻。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