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創新時代,很多企業通過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升了核心競爭力,同時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實施其知識產權戰略與履行社會責任產生了沖突,即發展自身知識產權的同時沒有保護相對主體以及社會公共利益,最終對社會造成了消極的影響。本文將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與社會責任結合起來予以研究,嘗試尋求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使其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達到相互融合的狀態,并試圖構建企業知識產權社會責任體系,有助于企業在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企業通過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發展自身經濟實力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企業的社會屬性要求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與其社會責任的履行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沖突。我們僅以發生在著作權領域的百度競價排名事件為例進行分析。競價排名,即搜索引擎的一種商業模式,顧名思義,商家只按照支付的費用進行排名,對其企業信譽、產品質量等關鍵要素基本不加以考慮,最終導致了消費者在搜索中誤信排名靠前商家的信譽度最終利益受到損害。不僅如此,百度自身由于競價排名事件被曝光,其名譽由于社會責任的缺失直線下降。從知識產權的角度看,競價排名是百度的一項智力成果,百度為這種軟件的開發和商業模式的推廣付出了無形的腦力勞動應獲得著作權的保護,然而這種合法行為卻夾雜著違背商業道德和誠信服務的因素。百度作為搜索引擎,其技術的文化屬性、傳播的商業屬性和服務的社會屬性都是不可回避的,必須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必須考慮合道德的商業模式與合商業的道德尺度,這兩者不可偏廢。[1]因此在這個事件中,百度發展自身的知識產權與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之間產生了沖突,而這種沖突最終帶來的是對企業長久并且巨大的消極影響。
除此之外,在專利領域這種沖突主要表現為專利開發與社區環境之間的沖突。實踐中眾多企業為了發展自己的知識產權,積極主動地進行技術創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專利的研發,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顧及所在社區環境的承受能力,對社區環境造成了污染,給社區居民的生活帶來消極影響。商標領域,例如三鹿企業將消費者對馳名商標的信任棄之不顧,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給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并且對正常有序的市場競爭帶來了惡劣的影響。作為擁有馳名商標的企業在商標權的行使過程中,更應當注重產品以及服務質量,這不僅是企業長久發展的要求,更是對馳名商標高名譽高信譽的保障。
我們應當注意到的是:這些實際發生在著作權、專利、商標等企業知識產權領域的事件不僅是一樁樁簡單的個案,在這些事件的背后是企業發展過程中追求經濟利益與履行社會責任產生的矛盾。如果企業家們在這兩者發生沖突的時候更多地選擇前者,隨之而來的可能是企業利潤的增加,但所引起的各種社會矛盾卻更加尖銳了。因此,融合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與企業社會責任,避免沖突的發生,成為企業和社會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
盡管發生的很多實際案例都表明了企業在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與履行社會責任之間存在沖突,但從應然上來看這樣的沖突不是必然存在的,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與社會責任兩者之間存在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與履行社會責任具有融合的必要性,兩者只有相互融合和相互促進才能為企業增加自身實力,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獲取優勢。首先,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動力。作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化企業,通過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能夠將自身創造的智力成果轉化為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實力,幫助企業切實有效地履行社會責任。其次,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組成部分。當今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除了傳統理論上對債權人、消費者、員工等相關利益者的保護之外,還要關注相關主體的知識產權權益,以及通過發展自己的知識產權為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貢獻力量。
企業實施知識產權與履行社會責任具有融合的可行性表現為兩者在理論基礎以及目標上的趨同性。知識產權理論認為:知識產權創造的目的在于服務社會、造福人類,因而必須從法律上促成知識產品交易的橋梁,由此便產生了“知識產權”這一制度產品。[1]利益平衡作為知識產權制度創立以及發展的基石,始終貫穿于法律法規的制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制定以及各種知識產權行為當中。企業社會責任的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除了應該對股東履行經濟責任外,還應該對企業從事經濟活動過程中相關的利益者負有一定的義務,因為利益相關者的權益與企業的發展存在著緊密的關系。實踐中,現代公司法對公司的綜合規范,十分專注公司內外的兩大均衡:即公司內部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平衡與和諧;以及公司與外部更廣闊的平衡與和諧,以此實現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2]通過上述梳理,不難發現,企業在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與履行社會責任具有相融合的理論基礎。同時,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與履行社會責任具有目標上的一致性,這些共同的目標有: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謀求企業長遠發展。
如前所述,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和社會責任履行具有可融合性,企業知識產權社會責任的構建是契合兩者有效途徑。目前國內學界還沒有企業知識產權社會責任這一概念。本文認為,所謂企業知識產權社會責任應該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中的一個部分,是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與履行社會責任相結合的產物,具體是指企業在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過程中需要承擔的創造、運用、管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利益相關人的知識產權以及通過發展知識產權促進社會發展的責任。企業知識產權社會責任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四項內容。
將知識產權社會責任納入公司章程是企業履行知識產權社會責任的有力保障。依據企業知識產權社會責任關注的權益主體與活動范圍,知識產權社會責任規章大體上應當包含針對企業破產程序中的股東以及債權人、創造知識的企業員工、企業客戶與相關消費者、企業所在社區等主體在從事知識產權活動所需履行的責任和義務進行規章的制定。例如企業與客戶進行知識產權合作開發、轉讓等活動中企業應當做到的對知識產權的尊重與保護,企業研發人員對所開發的智力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
除此之外,還可以制定企業“知識產權文化周”活動。活動開展的時間頻率與具體活動安排依據公司自身發展水平和能力來決定,活動內容有內部和外部之分:內部活動主要是為了發展企業員工社會責任的知識產權文化,培養員工的知識產權責任意識,可以開展業務培訓、知識競賽等活動。外部活動主要包括宣傳與普及知識產權知識和發起與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企業可以通過與政府、非政府組織和高校的溝通與合作為企業提供履行知識產權責任提供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支持,同時社會也從企業自身貢獻的知識產權成果中達到科技、文化水平的提升。
企業知識產權銀行不同于金融業的銀行,而是以員工在工作中所進行的技術創新和其他智力成果為銀行賬戶的客體內容,為每位員工所屬的個人知識產權賬戶,每位員工在生產、管理和經營活動中所創造的知識產權,都會獲得對應的知識產權積點,這些積點存于知識產權銀行賬戶中,到達一定點數和階段員工會相應的獲得物質和精神獎勵。并且在知識產權銀行的運行過程中加入社會責任作為評價依據,每項知識產權積點的多少不僅僅在于知識產權成果的價值性、實用性以及創新性,并且加入社會責任作為一定的評定依據,這樣企業能夠通過這樣一項創新激勵制度很好的達到發展知識產權與履行社會責任的雙重目的,企業知識產權社會責任也由此有程序、有步驟、有效率地履行了。
2011年中天科技集團建立的全國民營制造業企業首家“知識產權銀行”開創的以知識產權作為激勵制度的企業創新新路徑,就很好地實際應用了,但是如果加入社會責任這個評價因素,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本文認為企業知識產權銀行的設置同時對人才引進與培養這個方面也進行了完善,對員工權益也有了多一層的保障。
社會知識產權責任職能部門可以依據企業具體情況設置,中小企業可以在企業社會責任部門或公關部門單獨設置企業知識產權社會責任執行專員的職位,其職能是與企業其他相關部門例如研發、人力、市場等部門在固定時間階段進行溝通,保障彼此間的信息共享,隨時根據企業經營活動制定相關計劃,具體負責企業相關知識產權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的執行和監督,反饋執行效果形成書面報告,并且在企業遇到危機的時候聯合企業公關部門一起解決,重新為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和信譽。企業社會責任職能部門目前已經在大多數的跨國公司以及國內知名企業中設立。星巴克設立的CSR部門就表明了企業單獨設置企業社會責任部門不僅不會對企業造成成本的浪費、經濟利益上的損失,反而會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信譽,也使企業更切實有效地履行了社會責任。企業知識產權社會責任部門或職位的設立會起到更加完善的作用。
現有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都是依據國際標準或行業相關指南,針對不同類型的行業進行的分類,例如《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這是中國最早的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然而其內容局限于狹義的社會責任范圍,只針對員工權益設置的單一的評價指標。另外,《浦東新區企業社會責任導則》是中國第一個地方標準,雖然內容已經從法律與道義兩個層面和權益、環境、誠信、和諧四個方面進行了完善,但是規范仍舊不夠細致。除了上述兩個較為典型的現有的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其他的也普遍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即目前的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缺乏對知識產權因素的考慮,這對于企業發展知識產權會帶來或多或少的阻礙以及不利因素。因此,企業知識產權社會責任的履行必須要建立專門的企業知識產權社會責任評價體系。這個體系要同時考慮企業知識產權和社會責任兩個因素,在評價指標的選取上可依據SA8000:政府、投資者、員工、業務伙伴、消費者、環保、社區、創新、公益事業和廣義社會責任,然而重點是這些評價指標的具體內容中應當加入知識產權因素,例如某項專利的合作開發是否會損害業務伙伴的知識產權。
本文提出的企業知識產權社會責任的構建僅從企業內部機構設置和制度設計的角度提出了內容上的建議,希望能夠為企業切實有效的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和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一條可行的路徑。當然,這還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例如相關立法的完善,企業與政府以及非政府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社會公眾的理解與支持等等都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有利條件。在社會普遍關注和積極倡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大背景下,企業通過自身努力,一定會平衡好企業自身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承擔起發展社會經濟、科技以及文化的重要責任。
[1] 金定海.百度還是不百度——關于百度競價排名的思考[J].中國廣告,2009(2).
[2] 吳漢東.知識產權基本問題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 王作全,馬旭東,牛麗云.公司利益相關者法律保護及實證分析[M].法律出版社,2010.
[4] 張銜,譚克誠.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新探[J].中國流通經濟,2011(1).
[5] 王思鋒.透析馳名商標法律保護困境——兼論經濟法的介入[J].河北法學,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