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欣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東北亞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150018)
黑龍江省是我國農業大省和糧食生產大省,擁有耕地面積1187.07 萬公頃。2011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達1114.1 億斤,首超河南省躍居全國產糧第一大省;綠色食品產地認證面積達6430 萬畝,占全國的1/4;畜禽產品產量整體平穩增長,豬肉、牛肉和禽肉產量分別達到116.9 萬、39.3 萬和31.0 萬噸。
一直以來,農產品作為主要出口產品對黑龍江省外貿發展貢獻巨大。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1年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額為7.9 億美元,同比增長14.7%。然而,從全國范圍看,2011年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額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總額比重僅為1.3%,規模較小。因此,黑龍江省需要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步伐,爭取盡早實現由農產品生產大省向農產品出口大省轉變。
據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2010年韓國耕地面積為171.5 萬公頃,農業人口306.3 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僅為6.4%,且31.8%以上年齡超過65 歲。韓國農業規模小,農村勞動力逐步減少且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農業處于相對脆弱地位。
由于農產品生產力低,韓國很多農產品消費不得不高度依賴進口。韓國依賴進口的農產品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麥及牛肉等。其中,谷物(大米除外)的對外依賴程度更是高達60% ~70%。另一方面,為保護本國脆弱的農業,韓國對內宣揚“身土不二”的理念以鼓勵國民購買本國農產品,同時對外實行嚴格的農產品貿易保護政策,以維持本國農產品的零售高價。
黑龍江省對韓農產品貿易以出口為主,進口規模極小,2011年僅為32.22 萬美元。目前黑龍江省對韓農產品出口存在規模偏小、結構單一等問題。
2006年,機電產品首超農產品成為黑龍江省對韓出口第一大類商品。從此,黑龍江省對韓農產品出口額不斷減少且在黑龍江省對韓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逐年下滑。2009—2011年,黑龍江省對韓農產品出口規?;揪S持在1 億美元左右,在對韓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不足20%。

表1 2006—2011年黑龍江省對韓農副產品出口情況單位:億美元
糧食是黑龍江省對韓出口的主要農產品。根據2001—2010年黑龍江省對各國家(地區)糧食出口額統計可知,韓國是黑龍江省玉米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大米、大豆的第二大出口市場。
目前,大米仍是黑龍江省對韓出口主要農產品,但大豆出口幾乎處于停滯狀態。數據顯示,2011年黑龍江省對韓出口農副產品1.03 億美元。其中,大米占比約為25%,大豆占比不足1%;大米出口同比增長了14.53%,大豆出口則同比下降了98.37%。另從對韓出口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來看,2011年黑龍江省對韓出口蔬菜296.75萬美元,同比減少33.73%,其中,干的食用菌類出口額僅為4.47 萬美元;鮮、干水果及堅果的出口額也較低,僅為1.78 萬美元,同比減少了90.49%。由此可見,目前菌類、堅果等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對韓出口規模較小,且逐漸減少。

表2 2001—2010年黑龍江省對韓出口的主要農產品單位:萬美元
目前,黑龍江省對韓出口的農產品以大米、玉米等糧食產品為主。但由于在良種培育推廣、儲藏和包裝方面的技術比較落后,再加上大部分農民一家一戶式的種植模式,使得生產的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由于農產品加工企業難以收購到品質相同的原料,再加上有些企業追求短期效益,采取“重數量,輕質量”的生產或加工方式,使得出口的糧食產品品種混雜、雜質含量高,無法滿足韓國市場對農產品品質嚴格且多樣的要求。
在黑龍江省對韓農產品出口結構中,經過精深加工的農產品較少。目前,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率僅為40%左右,且85%以上為初加工,這與發達國家90%以上的加工率相差甚遠;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黑龍江省在農產品加工規模、加工能力、精深加工程度以及技術研發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據統計,2011年科技進步對黑龍江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僅為30% ~40%。整體來看,黑龍江省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力度還不夠,產學研有效結合機制尚未形成,企業對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少,產品附加值低。
目前,在黑龍江省像“北大荒”這樣全國知名的優勢品牌數量較少。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競爭意識、品牌意識薄弱。一些企業的品牌缺乏競爭力,再加上企業對于商標的宣傳力度不夠,使得消費者對品牌及品牌認知程度低。此外,企業之間聯系松散、缺乏合作,使得優勢農產品和優勢龍頭企業無法實現有效整合。一些地方政府對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給予的重視不夠,缺少對企業品牌創建的引導與扶持也是制約因素之一。
由于農產品出口所面臨的農殘、質監等貿易壁壘要高于其他產品,因此上規模的出口基地建設一直被認為是促進農產品出口的有效支撐。2011年8月,黑龍江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標準化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的意見》,計劃用3 ~5年時間建立30 個農產品出口基地。然而,與國內其他省份相比,黑龍江省的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起步相對較晚。如山東省在2007年已開始推進該項工作,到2010年其標準化農產品出口基地規模已達200多萬畝。因此,為擴大對韓農產品出口規模,實現黑龍江省由農產品生產大省向農產品出口大省轉變,并確保大力推進標準化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
自2005年黑龍江省大力推進物流業發展以來,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業迅速發展并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但仍存在著道路交通、運輸設備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專業技術及管理人才匱乏,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諸多問題。具體體現在:農村道路路況較差,多式聯運交通網絡尚未形成,關卡收費過多等增加了農產品物流成本;物流業中冷藏保鮮鏈物流尚未形成,制約了部分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流通;開設物流專業的高校較少且培養方向多為工業產品物流,農產品物流相關人才缺乏;統一的物流信息系統尚未形成,無法及時公布農產品交易信息。
韓國為了保護本國相對脆弱的農業,對內號召國民優先購買本國農產品,對外則在農產品貿易上實行許可制和高關稅制,限制農產品進口。具體體現在,對許多進口農產品征收臨時關稅、調節關稅或是限制其進口;有針對性地對一些農產品進口實施通關前稅額審查制度;有針對性地提高對部分進口農產品的抽檢率;有針對性地對一些進口農產品設置苛刻的檢驗標準,并不斷修改。整體來看,韓國針對中國農產品設置了較高的貿易壁壘,給黑龍江省發展對韓農產品貿易造成了阻礙。
目前,糧食出口仍是黑龍江省對韓農產品貿易的重點,為繼續保持優勢,黑龍江省的種植業亟須打破以往散、弱以及不規范的經營模式,形成一批成規模的大型現代化農場,通過不斷擴大良種覆蓋率和規模化生產來發展精品農業。同時,還要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擴大蔬菜、瓜果和藥材等作物生產,發展精品畜牧業。并在此基礎上,以韓國的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農民有針對性地開展生產,讓對韓農產品出口企業與農戶之間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督體系,使出口農產品品質得到有力保證。
黑龍江省的非轉基因大豆世界聞名,綠色有機大米、山野菜等綠色、特色農產品優勢明顯,具有發展精深加工的基礎。但目前,對韓出口此類農產品較少且多以原料或半成品形式廉價出售,經濟效益不高。針對這種情況,黑龍江省需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大力培養專業農業科技人員,并鼓勵更多地針對農業生產需要和農民需求開展技術研發與科技服務,使新研發成果盡快應用于農業生產。此外,政府應在稅收、信貸和國際認證費用等方面給予農產品加工企業更多的扶持,鼓勵企業不斷開發新產品,攻克精深加工難關,促進產品向精深化、多樣化邁進。
品牌是確保農產品出口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黑龍江省農產品知名品牌數量并不多。黑龍江省一要繼續做大做強“北大荒”、“九三”和“完達山”等已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通過知名品牌帶動黑龍江省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及特色農產品拓展國際市場;二要培養一批新的自主品牌,通過增加農產品企業品牌數量,帶動農產品出口;三要加大農產品品牌宣傳力度??衫妹襟w幫助企業進行品牌宣傳來擴大其知名度,在國內外開設黑龍江省農產品品牌店、專柜等來擴大品牌農產品的輻射范圍,組織農產品出口企業參加國內外各大農產品展會來幫助企業開發新客戶,拓展市場。
韓國企業一般會選擇與擁有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的供應商合作,以確保進口農產品能有穩定的貨源及較好的品質。因此,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是黑龍江省擴大對韓農產品出口,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必要舉措。目前,黑龍江省重點扶持果菜、糧食、特色農產品、山特產品和畜產品五大類標準化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已建起12 個農產品種植示范區和15 個養殖小區,取得了較快發展。但由于起步較晚,黑龍江省必須加快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步伐,以確保在與國內其他農產品出口大省的競爭中保持優勢。此外,為保證出口基地功能的有效發揮,除硬件設施以外,還應配套推進出口農產品質量標準化建設,加強出口農產品質量監管。
目前,造成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效率低下的制約因素包括運輸設備落后,農村道路路況差,農產品物流專業人才匱乏,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等多個方面。黑龍江省應淘汰不符合運輸及食品衛生標準的物流車輛,研發或引進一些能夠滿足特殊運輸需要的設備,滿足農產品物流多樣化需求;要進一步加大農村道路、儲藏庫等基礎設施投入,以保證農產品能夠順暢流通;劃撥專項經費用于建立多層次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具體可采用高校培養,企業和民辦教育機構培訓,農產品物流業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等方式;建設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的信息網絡,及時準確地向農民和農產品出口企業提供韓國農產品生產、價格、進出口等相關信息,引導農民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并提供農產品貿易咨詢和中介等服務;要與吉林、遼寧等周邊省份的物流發展規劃對接,形成大的物流市場環境,并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優惠政策,促進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
面對韓國嚴格的貿易壁壘,應為黑龍江省對韓農產品出口企業建立暢通的信息渠道,掌握韓國農產品進口技術標準,并及時關注其調整動向。此外,還要根據不同農產品的壁壘強度,及時調整對韓農產品出口結構。這需要黑龍江省相關檢驗檢疫部門根據檢驗要求,對企業的加工生產過程加以指導,并為企業提供信息、技術支持和技術培訓,以幫助企業規避風險。此外,還應加大對韓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韓企投資黑龍江省農業領域。通過合作可以提高黑龍江省農產品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還可調動韓國合作企業提供該國農產品進口技術標準等相關信息的積極性,以便我方企業更好地規避貿易風險。
[1]張蕙杰,王瑜潔. 韓國的農產品貿易政策[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5).
[2]劉桂榮,殷杰,李娜,貝君,李立. 韓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及進口食品監管制度簡介[J]. 檢驗檢疫學刊,2010(2).
[3]潘娟,崔磊. 黑龍江省農產品貿易持續發展的探討[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3).
[4]楊瑩,范亞東. 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