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肖萌
(上海海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上海201306)
在當今世界,各國港口都承擔著促進城市經濟、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港口的作用日漸突出,功能也不斷拓展完善。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港口物流服務需求不斷提高,同時客戶對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需要港口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優化經營管理服務,不斷提高產品競爭力。在此背景下,我國沿海諸多港口爭相向第四代港口轉型。第四代港口采用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目標為實現港口物流供應鏈各環節的無縫鏈接。然而,港口物流供應鏈的所有節點成員均獨立決策,它們之所以加入供應鏈,最終目的在于分享不斷增加的供應鏈利益。因此,堅持“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分配原則是構建和維系供應鏈的關鍵。
港口供應鏈是指以港口為核心企業,將各類服務供應商(裝卸搬運、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報關報檢,甚至外匯、銀行、稅務和商業服務等企業)和客戶(托運人和船公司等)緊密結合為一個供應鏈聯盟,通過協調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在正確的時間內把正確的商品運達正確的地點,將整條供應鏈的成本降到最低,從而獲得最大收益。
港口供應鏈屬于服務型供應鏈,與制造型供應鏈不同的是,它不存在傳統的材料供應商、產品制造商、商品分銷商和商品零售商。港口供應鏈上主要節點為:港(港口)、航(航運企業或船公司)、貨(供貨商或貨主)、代(貨運代理和船舶代理)和陸地上的運輸企業等。各節點企業的目標并不完全一致,有的甚至背道而馳。港口供應鏈正是通過集成統籌各節點企業提供的各項物流服務(運輸、裝卸、倉儲等)來創造價值的。具體來說,港口物流供應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協調性要求較高
港口物流供應鏈是一個協調一致、集成統籌的服務系統,它有裝卸搬運、倉儲、運輸、流通加工、配送、報關報檢、船公司和投資金融等多個合作者,他們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增大供應鏈收益而相互配合,協調運營。
2. 不確定性加大
當前物流業發展十分迅猛,但供應鏈生命周期的不確定性也日益增大,不同港口間提供的物流服務也日漸趨同,這使得企業的物流決策過程存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同時,港口發展政策的地區差異也加大了不確定性。
3. 選擇性和動態性增強
港口物流供應鏈中的成員,需經過嚴格篩選而產生,即參與者集合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物流運作目標、運營方式的改變而變化,供應鏈通過不斷的動態調整而保持活力和競爭優勢。
4. 虛擬性和復雜性顯現
港口物流供應鏈是一個協調合作組織,是上下游優勢企業的緊密鏈接,依托相互之間的信任和信息共享實現協調運營,就像一個虛擬的強勢企業集群,通過優化組合和動態調整得以延續和發展。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港口物流供應鏈運作需要定位準確、反應快速,同時保證服務質量。然而供應鏈成員的設施設備、技術水平和管理理念等存在差異,這促使供應鏈呈現一定的復雜性。
供應鏈利益分配即在一定時期內,依據事先制定的分配原則,將供應鏈聯盟成員共同創造的利益進行科學分配的過程。需做分配的利益不僅包含直接經濟價值的利潤,還有供應鏈運作過程中產生的商標、商譽、技術訣竅、營銷渠道和發明專利等非資金收益。
1. 供應鏈利益分配主要以對各個節點的產品或服務進行定價的方式體現。
2. 供應鏈利益分配機制需要各參與方協商制定。
3. 供應鏈利益分配須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1. 投入資源
一條供應鏈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其成員企業的核心能力水平,因此,人力資源、技術能力、運作流程管理等方面的投入成為影響成員企業利益分配的最重要因素。此外,企業對設施設備、資金資本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投入也要全面加以考慮。
2. 對供應鏈整體的貢獻
供應鏈運營需要不斷動態調整和優化組合,因此成員企業必須努力適應市場變化,而這可能需要付出額外的努力與貢獻,如客戶對質量、技術、交貨期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市場原因導致庫存保有量增大等。這些額外的要求必然會使得成員企業付出更高的額外作業成本,視為對供應鏈的額外貢獻。
3. 承擔風險
供應鏈運營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級別的風險,直接影響到供應鏈的整體收益。由于成員企業在供應鏈中職責不同,分擔的任務不同,因此承擔的風險程度各有高低。為了體現供應鏈中“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企業承擔的風險越大,其分得的利益也就相應越大。
1. 科學分配原則
科學分配,即必須有充分的依據,使用科學的方法,不能僅憑主觀臆斷;利益分配不僅是對合作產生的有形收益的分配,還要對獲得的無形收益(如營銷渠道、商標、商譽、技術訣竅和發明專利等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行分配。
2. 公平分配原則
(1)保證企業獲得的價值與其為聯盟運作而投入的資源和承擔的風險相匹配。
(2)在分配過程中,各成員企業參與分配的權利必須對稱,保證每個企業能享受平等的待遇。
(3)運用“同一把尺度”即相同的分配標準決定每個成員企業參與分配的份額。
(4)確保聯盟分配過程中的信息公開。
3. 民主決策原則
利益分配方案須由所有成員企業共同決策制定。在此過程中,各成員企業可以先從自身出發提出相關建議,依據這些建議,全體成員企業再進行討論協商,確定最后的分配解決方案。民主決策的原則即可體現在此群體決策過程中。
4. 協調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原則
在設計利益分配解決方案時,既要考慮各成員企業的個體利益,也要保障集體利益的最大化。顯然,如果不能保障集體利益,就失去了供應鏈構建的前提;而在保障集體利益的前提下,必須考慮成員企業的個體利益,至少讓他們所得利益不低于其不加入供應鏈時的最低收益,否則,供應鏈將無法維持穩定。
提出n 個局中人合作的利益分配公式,對局中人事先預測的利益值進行假設,而Shapley 值是局中人對聯盟貢獻的期望邊際價值。全部收益分配中的“公平”的概念即是在聯盟中的獲利能力的基礎,此分配理念具體實施起來即把Shapley 值作為各聯盟成員的分配額。模型具體闡述如下:
設集合I={1,2,……n},I 的任意子集合S 都對應著一個函數U(S),若滿足:

則稱[I,U]為多人合作對策,U 為對策模型的特征函數。其中xi表示I 中成員i 自合作聯盟的最大收益U(I)中分配得到的利益。在合作I 的基礎下,模型的最終解,即分配到各成員手中的利益用X=(x1,x2,……xn)表示。顯然,達成該合作必須滿足如下條件:

在Shapley 值法中,聯盟成員所得利益分配值成為Shapley 值,通常記作其中表示聯盟中成員i 的所得利益:

其中Si表示包含I 中成員i 的所有子集,|S|表示S中成員的個數,U(S/i)表示中除去i 后的聯盟收益。
此方法考慮到聯盟內部不同成員形成的子聯盟對合作結果的影響,因此成為目前公認的研究聯盟博弈中成員利益分配的比較合理的方法。
雖然Shapley 模型對于解決供應鏈聯盟內部利益分配問題十分重要,但它仍有一些缺陷,需要針對港口物流供應鏈的特點進行修正。
1. 考慮企業投入的資源
港口物流供應鏈的利益分配應嚴格遵守公平原則,其中重點體現在分得利益與前期投入相匹配。應用Shapely 值解決港口物流供應鏈利益分配問題時,我們首先假設系統成員的投入是均等的,并未考慮存在的差異性。當然在經濟學中,利益的分配必然考慮投入因素,這是重要依據之一。
假設A1是投入因素,其中又包括技術和服務水平B1、資本和固定資產B2、人力資源B3、商譽和品牌B4以及創新資源B5等。接下來要求出各個成員的投入權重,可使用層次分析法(AHP)對各種投入指標進行定量分析。
由此看出,考慮投入因素是十分必要的,港口物流供應鏈的合作利益必須依據各個成員的前期投入情況進行分配。僅考慮投入情況下,補償值應為:

其中α1為調節系數具體取值應用AHP法求得即為Shapley 模型中得出的值。
顯然,由△Ci的正負情況可看出成員i 在港口物流供應鏈中的投入與平均水平相比是高還是低:當0 時,在利益分配中應該給予成員i 正的利益補償;當時,在利益分配中要給予成員i 負的利益補償。
綜上所述,在僅考慮投入情況時港口物流供應鏈的成員i 應當分得的利益Φ2i(U)為:

2. 考慮企業承擔的風險
假設A2是港口物流供應鏈系統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包括成員間合作的風險B6、市場不確定性風險B7、信息不對稱風險B8、技術風險B9和聯盟解散的風險B10。設dk為各項風險指標的權重各聯盟成員承擔的各種風險可表示為Bik,那么成員i 承擔的風險Ri=dkBik,各成員承擔的總風險R=∑Ri=1,成員i實際承擔的風險Ri與系統平攤風險1/n 的差值顯然
由此可知,在僅考慮風險因素的情況下,港口物流供應鏈各成員的利益補償值應為:

顯然,由△Ri的正負情況可看出成員i 在港口物流供應鏈中實際承擔的風險與平均水平相比是高還是低:當時,在利益分配中應該給予正的利益補償;當時,在利益分配中要給予成員i 負的利益補償。
綜上所述,在僅考慮風險因素時,港口物流供應鏈的成員i 應分得的利益應該為:

3. 考慮其他相關因素
除需要考慮企業投入的資源及承擔的風險因素外,還有供應鏈核心企業的特點,各個參與者的努力程度以及各節點企業間的競爭合作關系等因素有待深入思考。
4. 模型整合

本文以第四代港口為研究基礎,借鑒早期企業聯盟中有關利益分配的研究成果——Shapely 模型,并針對港口物流供應鏈的具體實際對模型進行改進,重點考慮企業在供應鏈中的資源投入及風險承擔,體現了供應鏈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科學性。
[1]李肇坤. 基于供應鏈的港口物流服務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
[2]張年,謝輝. 港口供應鏈中船公司與貨主協作關系初探[J]. 商場現代化,2008(5):142 -143.
[3]王振鋒,王旭,鄧蕾. 基于Shapley 值修正的服務供應鏈系統利益分配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1,47(26):235 -237.
[4]劉文杰. 醫院藥品供應鏈的利益分配機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
[5]劉陽陽,張婕姝,湯霞. 第四代港口的供應鏈構建與運作模式[J].集裝箱化,2010(9):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