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曉黎 陜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副處長

消費維權工作事關民生,做好消費維權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環節。隨著商品經濟的日益繁榮,消費問題凸顯,消費維權不斷擴展,呈現出領域擴大化、途徑多元化、流通國際化的趨勢,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挑戰,對我們的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消費者權益保護作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重要職責,以堅持關注民生,維護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為出發點,創新維權手段,提升維權效能,最大化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一是采取多種有效形式,組織開展消費教育引導工作。引導和加快居民消費結構優化與升級轉型,實現改善民生和擴大內需的和諧統一,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后勁;對消費市場進行集中專項執法活動,突出圍繞食品、知識產權等開展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加強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查處和揭露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及時發布消費警示,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圍繞消費者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加強社會監督,促進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提振消費信心,增加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廣泛宣傳綠色、環保和低碳消費,引導消費者選擇節能降耗、綠色環保的產品,引導消費者從自身做起,節約能源、資源,崇尚低碳消費,轉變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發揮廣大消費者的特殊作用。
二是管理重心下移,讓農村消費者享受到與城鎮消費者同等的消費權益。相對于城市,農村消保維權工作十分薄弱,一方面,廣大農民群眾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不強,另一方面,投訴渠道不暢,維權成本過高,投訴案件解決周期長,使得農民群眾的合法利益受到損害事件增多,消費糾紛不斷,從而引發社會矛盾上升。這些都是社會穩定水面下潛伏著的隱患,這些隱患和矛盾嚴重阻礙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為了切實維護好廣大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重心下移,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農村群眾消費維權上。
1、建立健全社會消費維權網絡,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分會、消費者投訴站、12315聯絡站(簡稱“一會兩站”)服務基層群眾的作用。以鄉鎮設會,以村設站,構建起由工商部門、鄉鎮政府、村委會三位一體“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橫聯動、上下聯動”的農村維權網絡,把維權組織建到農民的家門口,把維權觸角延伸到田間地頭,農民不出村就可以投訴舉報,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及時為廣大農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有效整頓農村市場經濟秩序,優化農村經濟發展環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深入開展紅盾護農行動,站在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高度,重點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加大對農資市場的巡查頻次,嚴厲查處制售假冒偽劣農資案件,認真受理和處理涉農申(投)訴案件;針對農村消費習性、消費季節和消費重點進行督促、檢查、指導,切實保障“家電三下鄉”產品的售后服務工作落到實處,維護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三是高度重視解決群眾意見集中、事關消費領域民生重大問題的突出矛盾。在完善基層消費者投訴網絡的同時,提高調解技巧和水平,著力搭建消費者與經營者的協商和解平臺,暢通和解渠道,完善和解制度,妥善解決消費糾紛,確保消費者投訴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努力為消費者排憂解難辦實事,依法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大力推進受理消費者投訴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推進和解機制建設,提高投訴調解率,完善消費糾紛的調解制度;著力搭建消費者與經營者的協商和解平臺,暢通和解渠道,健全和解制度;選擇適當行業、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發揮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機關和消費者協會組織的整體聯動作用,重點解決群眾意見集中、事關民生的重大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化解社會矛盾。
四是充分發揮“12315”行政執法體系“四個平臺”建設作用。健全12315信息網絡體系為重點,推進12315進市場、進商場、進超市、進企業、進景區的“五進”活動,延伸消費維權網絡覆蓋面,建設工商部門與廣大消費者和人民群眾信息互動的平臺;以建立健全社會消費維權組織網絡為重點,建設工商部門暢通民意的平臺,努力實現12315網絡向“一會兩站”延伸;建立健全執法監督機制為重點,建設工商部門接受社會監督和聽取群眾意見的平臺;以建立健全指揮調度、快速處置和分析發布機制為重點,建設工商部門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平臺,在擴大功能,提升水平上下工夫,全面提升消費維權工作效能,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