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桂英 赫玉麗 于洪杰
(哈爾濱泰富實業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電機溫升是電機的關鍵性能指標,影響溫升的關鍵因素主要是發熱和散熱,電機的主要熱源是繞組,在電機的電磁設計時就會考慮繞組的發熱問題,而散熱問題相對比較復雜,理論計算很難準確評估,需要試驗來摸索和驗證,本文所研究的水冷直線電機散熱就是以實際產品試制為基礎,以試驗數據為依據進行的,通過試驗和分析來探尋原因并提出改進方案,從而改善電機的散熱效果。
本文研究的電機初級初始結構是初級鐵芯槽型為矩形開口槽,鐵芯沖片之間用膠粘接壓緊,在鐵芯軛部均勻分布多個圓底斜口槽,槽內安裝冷卻管,初級繞組采用分數槽環形散繞組形式,電機有外殼,并用環氧樹脂進行灌封,其冷卻結構如圖1所示。運行法測額定負載時的電機溫升為158.9K。

圖1
電機溫升太高,已嚴重超過F級絕緣標準。電機的熱源為電機繞組,熱量傳遞路線如圖2所示,熱量傳遞第一路由繞組傳遞給鐵芯再由鐵芯分兩路導出,一路傳遞給冷卻管通過冷卻循環水將熱量帶走,另一路由鐵芯通過環氧樹脂傳遞給外殼上下板,通過外殼上下板與外界空氣進行熱交換;第二路由繞組通過環氧樹脂傳遞給外殼側板,由外殼側板跟外界空氣進行熱交換。
為分析各環節熱傳遞情況需監測各環節溫度,試驗結果如表1、表2所示:
本試驗是自冷方式故不考慮冷卻管和冷卻循環水的原因,依據試驗數據分析,樣機的繞組熱敏電阻末態對應溫度120℃,即繞組實際溫度不小于120℃,樣機的鐵芯末態溫度為79℃,外殼末態溫度僅為43℃,說明樣機的繞組與初級鐵芯之間,初級鐵芯與電機外殼之間,繞組與電機外殼之間的熱傳遞不好。
本試驗主要分析水冷卻情況,依據試驗數據分析,樣機的繞組熱敏電阻末態對應溫度120℃,即繞組實際溫度不小于120℃,而冷卻水溫差僅為3℃,分析認為冷卻循環水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該環節存在問題。
根據熱傳遞路線分析溫升高原因,如圖3所示,現忽略發熱狀況來分析其原因:
原因 1.電機繞組-初級鐵芯:繞組與鐵芯之間有槽絕緣,如果槽絕緣薄達不到絕緣要求,但槽絕緣越厚就會越硬,會導致槽絕緣與鐵芯之間有微小空隙,空氣是無限大熱阻會直接減少電機繞組傳遞給鐵芯的熱量。所以環氧樹脂的流動性和導熱性很重要。同時初級鐵芯的疊壓緊致度也會影響熱量傳遞。
原因2.初級鐵芯-冷卻管:初級鐵芯與冷卻管均為金屬材料,本身導熱性非常好,但二者之間不可能完全接觸,非接觸處就會有空氣,對熱量傳遞影響非常大,所以要采取措施保證初級鐵芯與冷卻管完全接觸。
原因3.冷卻管-冷卻循環水:冷卻循環水是主要的冷卻手段,在水流量相同的情況下,冷卻水與冷卻管的接觸面積是影響冷卻效果的直接原因,所以要改善冷卻效果就要增加循環水與冷卻管的接觸面積。
原因4.初級鐵芯-外殼,電機繞組-外殼:電機整體用環氧樹脂進行灌封,所以初級鐵芯、電機繞組與外殼之間將有環氧樹脂填充,又體現了環氧樹脂的流動性和導熱性的重要性。
針對以上試驗數據和原因分析采取了如下措施:
1)鐵芯沖片之間取消膠粘,改用鉚接方式;
2)采用流動性和導熱系數更高的環氧樹脂;

圖2

表1

表2

圖3
3)冷卻管與初級鐵芯改為過盈配合,鐵芯軛部的圓底斜口槽改為圓底直口槽;
4)冷卻管與初級鐵芯之間涂高導熱材料;
5)冷卻管采用內外表面非光滑的冷卻岐管,即異型管。
改進后同樣采用運行法測額定負載時的電機溫升,溫升值為81.6K。與改進前電機的溫升值158.9K降低了77.3K,說明以上針對散熱問題的分析和改進措施都是有效的。
[1]史志東,易于散熱的直流電機[P].2010-07-21.中國專利:2009.2021.3942.
[2]董明海,一種鋼鋁復合散熱結構電機.[P]武漢登奇機電技術有限公司.武漢登奇機電技術有限公司,2010-10-27.中國專利:2009.2024.7117.
[3]蘇楠,變頻電機自帶散熱風機的供電結構.[P].2010-10-20.中國專利:2009.2031.91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