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東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學院,四川成都610031)
當今的電影及相關產業越來越規?;⒃壕€化,與此同時,人們的觀影行為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其具體表現為:觀影路線由單純的“入場-觀影”向“購物-觀影-餐飲”轉變。因此,從觀影人群行為、流線角度出發研究多廳影院前廳內各區域之間的關系,對處理好影院建筑中的集散問題與提高觀影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多廳電影院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小廳概念的延續。在當時并沒有實質意義上的“多廳”概念,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出現了4個以上的多廳化影院(表1),但時至今日,多廳影院的定義并沒有一個標準,根據《電影院建筑設計規范》(JGJ 58—2008)與作者調研的數據統計,可以這樣定義:具有四個及以上影廳的電影院才可稱為多廳電影院。

表1 90年代部分多廳影院
前廳的概念最早來源于《魏書·楊播轉》:“兄弟旦則聚於廳堂,終日相對?!逼涠x為接待普通客人的廳堂。影院的前廳則是把“接待”的概念功能化,例如售票區、商業區、休息區、體驗區。分區式的布局提高了空間指向性,同時也使得流線變得復雜。
現有的影院形式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獨立的影院建筑及商業綜合體內部的電影院,后者又可分為修建在商業綜合體中間層及頂層的影院。即便是獨立的影城建筑,其建筑內也設有相對獨立的純商業性質空間。經過實例調研發現,無論是何種形式、規模的影院,前廳的流線都包括兩部分:影院與商業空間之間的流線、影院前廳內部流線。在實例中,兩種流線經常轉化。
2.1.1 前廳內部流線
影院內部的流線即觀影人群在前廳內各區域(售票區、休息區、商業區、文化體驗區、衛生間、附屬商業等)之間的流線行為。不同的影院行為路徑亦不同,一方面是由于不同影院間各區域設置的位置不同;另一方面與觀影人群自身的消費行為習慣有關,有較大的隨機性。
2.1.2 前廳與相鄰空間流線
前廳相鄰空間流線包括前廳與觀影廳的流線、前廳與周圍商業空間的流線。在設計時要注意觀眾進、散場流線與前廳內人群流線的路徑關系,商業空間流線與前廳內流線之間的相互轉化,應本著以有利于消費群體之間的互動性與安全性進行設計。
既然影院多是與其他空間并存于一個建筑體,那么人們的行為流線自然也是立體化的,其中影院前廳內的流線主要包括:水平觀影流線、水平與垂直交通相結合的觀影流線。
只具有平面流線的影院,其前廳內的區域(售票區、休息區、商業區、文化體驗區、衛生間、附屬商業等)都位于同一標高層,此類影院多隸屬于商業體的夾層或頂層,前廳與觀影廳的流線都是平面性的,但前廳的流線內會隨著設置區域的增多而變得復雜。
水平、垂直流線相結合的影院,前廳內的流線是綜合化的,設計的關鍵在于豎向交通的位置與形式。前廳內的區域可分散設置于上下層,此類流線常設置于單獨建設的影城中,其中觀影廳與前廳可分層設置,并通過豎向交通(如電梯、扶梯、樓梯等)空間相互連接。
作為觀影性建筑,觀眾的集散組織是流線設計的重點,好的觀影流線應該具有以下特征:流線順暢、路線短捷、入場及出場人流不交叉,以此來保證每位觀眾可以順利、愉快地到達相應的區域并進行活動。
現有影院的空間存在狀態可歸納為三種形式:獨立的影院建筑、商業體中間層的影院和商業體頂層的影院。針對相應的空間形式,作者以分類的方法對成都地區三家多廳影院做了流線方面的調研,三家影院分別是:正天影城、新城市影城、東方世紀影城。
正天影城位于華僑城歡樂谷商業區,屬于獨立的影院建筑,共有10個影廳,座位數2 170個,影城共兩層,一層包含售票區兩個、商業區、休息區、小商業、儲物柜等(圖1);二層為觀影廳(包含一個巨幕廳)、電影相關產品、咖啡屋、衛生間等(圖2)。強調影城內部的豎向交通(表2)。人群流線以通過性為主,很少停留于廳內(圖3)。

圖1 正天影城一層前廳平面

圖2 正天影城二層前廳

表2 正天影城前廳調研結果
新城市電影城位于西大街1號新城市廣場A棟二樓,附屬于商業綜合體中間層,擁有7個國際標準的電影放映廳,座位數915個。其中商業綜合體的一層為餐飲,三至五層為商業娛樂,五層以上為住宅。二層是影城層,內含售票區、商業區、小商業、儲物區、衛生間、相鄰商業(圖4)。強調前廳內外部流線的相互轉換(表3)。人群流線在前廳內部的穿越性強(圖5)。

圖3 正天影城一層前廳一小時內主要區域人群分布數值統計

圖4 新城市影城前廳平面

圖5 新城市影城前廳一小時內主要區域人群分布數值統計

表3 新城市影城前廳調研結果
東方世紀電影城位于成都市一環路南三段東方世紀廣場,屬于商業體的頂層。東方世紀廣場三層及以下均為商業層,四層是影城和其他商業空間。影城分12個廳,座位數2 000個,前廳內含售票區、商業區、衛生間、相鄰商業(圖6)。位于頂層的前廳有一定的開放性,可兼做此層的休憩節點空間(表4)。影城外部豎向交通的位置、數量影響著前廳的流線組織(圖7)。
從調研分析可以總結出影響前廳流線的主要因素:前廳內的柱子過多過密;交通空間狹長且能見度低;各區域面積沒有按需分配。

圖6 東方世紀影城前廳平面

表4 東方世紀影城前廳調研結果

圖7 東方世紀影城前廳一小時內主要區域人群分布數值統計
前廳內的合理有效流線,應極力避免不同區域流線的交叉,根據《電影院建筑設計規范》JGJ 58-2008和以上調研分析,現對多廳影院前廳流線設計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強調前廳內各區域間的流線轉換設計,增加空間的指向性。不同類別的人群在前廳內的行為方式是不同的,為了避免各區域間流線的過渡交叉,在設計之初應對其進行合理的布局,使區域間范圍界定更明顯,并避免區域間的功能重合。
舒適度主要包括前廳面積尺度、前廳觀影氛圍營造。由于消費行為的差異,人們在前廳內的路徑是隨機性的。消費路徑、進出場路徑、工作人員路徑等,在前廳空間里縱橫交錯。所以,合理的前廳尺度是不同行為路徑發生的前提,也是滿足舒適度的關鍵。除此之外,還應通過適當的設計手法,營造出高質量的觀影氛圍,達到人與影院互動的效果。
主要指防火、疏散通道、室內坡道、照度等的相關要求。其中規范規定門的凈寬不應小于1.4 m,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廳內疏散路線不能被陳設物中斷;室內設臺階時,必須有明顯標示和采光照明;室內坡道不大于1∶8等。同時必須避免出現過長的豎向交通,以減少其帶來的不安心理及安全隱患。
在給定空間區域內,布局十分重要。不同規模、等級的影院,其內在的功能與進出場流線是不同的,在流線的組織設計上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從環境心理的角度出發,設計出高效、舒適、安全的視聽環境。
(注:本文在導師王曉南教授悉心指導下完成,以示感謝)
[1]周忠人.電影院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14
[2]JGJ 58—2008電影院建筑設計規范[S]
[3][美]程大錦(Francis D.K.Ching).建筑:形式、空間和秩序(第二版)[M].劉叢紅,譯.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188-225
[4]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16-19
[5]吳德基.觀演建筑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59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