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劉小昭
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么樣的人?”三毛說:“看得順眼的,千萬富翁也嫁;看不順眼的,億萬富翁也嫁。”荷西:“說來說去還是想嫁個有錢的。”三毛看了荷西一眼:“也有例外。”“那你要是嫁給我呢?”荷西問道。三毛嘆了口氣:“要是你的話,只要夠吃飯的錢就夠了。”“那你吃得多嗎?”荷西問。“不多不多,以后還可以少吃點。”
我真的很喜歡這段對話,卻并非如很多人想的那樣為這份深情所感動。恰恰相反,我覺得三毛在很理性地講一個道理。
首先,姑娘都想找個有錢人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不是,那才有問題。生活需要有種向上的力量,想要好的東西沒有什么可讓你覺得羞恥的。如果反反復復去強調不愛物質不愛錢,才會讓人懷疑“此地無銀三百兩”。
那么,姑娘都會找個有錢人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重點是不選看起來更好的是需要理由的。甜蜜、溫暖、安穩,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可是,很多人不禁要問: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姑娘明里暗里非要找個有錢人?唉,說句不夠溫暖不夠積極不夠正面的實話,有錢人、窮小子都可能會有背叛、有缺點,那為何不索性找個有錢人?如同大S講的:“帥哥丑男都會出軌,為什么不找個好看的?”
不過確實,有些話哪怕大家都心知肚明,說出來也難免傷感情,還不如彼此執手相看信誓旦旦山盟海誓死生契闊來得美好。
但你走在路上,總要有一個方向,具體到兩個人的關系,總要有你“想要的東西”:求感情的得到纏綿悱惻,求安穩的得到歲月靜好,求富足的得到衣食無憂,這都叫求仁得仁,無可厚非。
最可怕的不在于你“想要的東西”究竟是什么,畢竟那是你自己的選擇,而是很多人想要的太多。說是求仁得仁,可偏偏要求“仁義禮智信”,最后哪怕得到了一個“仁”,大概還是心有不甘,到底意難平吧?有句諺語說得好:“你想要什么盡管伸手去拿,不過得付出相應的代價。”
聰明如三毛,字里行間早就說得明白:“我非不愛錢財,但現在卻可以連吃飯都節制,那是因為要有‘你’來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