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杰 (浙江慈溪市新浦鎮衛生院 315322)
現代工業中,由機器旋轉、撕脫、擠壓、熱壓造成的指腹皮膚缺損相當常見。我院處于慈溪市工業密集區,2010年共收治10例手指腹皮膚缺損患者,應用足二趾皮瓣移植修復,獲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0例均屬于機器擠壓傷,致手指皮膚缺損或皮膚撕脫傷壞死,平均缺損面積2.0cm×1.5cm。男6例,女4例。年齡18~45歲。所有病例均為二期手術,受傷至手術時間3~5天。
1.2 術前準備 使用肥皂水清創周圍皮膚,過氧化氫溶液(雙氧水)、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消毒,創面徹底清創,用聚維酮碘液浸泡10分鐘。于顯微鏡下清創,并標出準備吻合的動脈和神經,計算皮膚缺損形狀及大小。
1.3 手術方法 根據皮膚缺損大小,在同側第二足趾脛側設計皮瓣,以脛側趾底固有動脈走行在體表的投影線(趾側方與趾底分界線)為軸線。皮瓣切取范圍上界達趾端,前后不超過趾中線,最大可取4cm×6cm[1]。根據需要切取皮瓣,以脛側趾底動脈為血管蒂,蒂長4cm,帶趾神經及足背淺靜脈一根,游離移植于指腹缺損,動脈、神經直接吻合,靜脈通過指背隧道吻合于指背靜脈。同時,足二趾游離植皮,打包加壓。步驟如圖1-4。

圖1

圖2

圖3

圖4
10例患者術后皮瓣全部成活,供區植皮均成活。術后隨訪4個月,皮瓣質地、彈性外形良好,患者感覺較好,足部活動不受影響。
手指腹皮膚缺損是常見損傷,傳統的腹部帶蒂皮瓣、鄰指皮瓣、魚際皮瓣為修復的常用方法。腹部帶蒂皮瓣修復無感覺,外形臃腫,經多次修整也不盡滿意;鄰指皮瓣及魚際皮瓣對手的其他部位有破壞,影響手指功能,恢復時間也較長;而游離足趾皮瓣質地、外觀與手指差別較小,可滿足外觀及功能恢復的需要。
足二趾皮瓣移植的優勢在于血管移植,要求術者須掌握顯微技術及血管解剖、變異,因足二趾趾底固有動脈的位置與走向較為恒定,分脛側和腓側,分別由屬于足底內外側動脈組成的足底弓發出的第一、二趾底動脈的分支,脛側較腓側粗。目前,臨床多采用脛側趾底固有動脈。足二趾靜脈分淺深兩組,淺靜脈較發達,分布于趾背、趾底、趾蹼等,一般利用趾背淺靜脈,手術時從遠端解剖至趾背靜脈干。該皮瓣的感覺由脛側趾底神經支配,為足底神經的分支,與趾底動脈伴行。
足二趾皮瓣的并發癥及處理:①血液循環障礙。皮瓣的設計、形成、轉移和血管吻合技術,以及供血血管與回流血管的通暢與否,會直接影響血液循環。因此,要提高吻合技術,應用抗凝、解痙藥物。如術后發生血管危象,應及時予抗凝、解痙處理,必要時手術探查重建血供。②皮瓣的血腫形成及感染。它是手術成敗的重要因素,術中創面止血要仔細,結扎游離皮瓣的細小分支,術后皮下引流,可預防血腫形成[2]。注意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術后應用有效抗生素,預防感染。
[1]周孝艇,姚建民,馬亮,等.第二足趾脛側皮瓣修復手指組織缺損[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7,23(4):27-28.
[2]王樹寰.手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