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愛武
當今世界,美國是國際公認的出版強國。二戰至今,美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外語教育。本世紀初,美國教育部批準資助的外語教材開發系列項目,無疑成為通過教材規劃與出版來落實和推進21世紀外語教育戰略的重要實例。
美國對外語教育的高度重視,始于1942年著名的軍隊特別培訓計劃。二戰期間,由于美國急需大批精通德、法、意、日等語種的外語人才擔任翻譯和密碼室工作人員,美國政府就委托耶魯大學等著名高校的語言學家、人類學家開發出以提高軍事人才外語口語能力為目的的外語計劃。該計劃成效顯著,并產生了風靡國際的“聽說”教學法,這一切都對美國外語教學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動作用。從此以后,美國外語教育發展史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重要事件和法案,主要有:1958年《國防教育法》;1965年《高等教育法》;1984年《經濟安全教育法》;1993年《國家安全教育法》;1994年《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案》和《改進美國學校法案》;1996年《外語學習標準:為21世紀作準備》;2001年《不讓一個孩子落后法案》;2004年全國語言大會和《提高國民外語能力之行動號召》白皮書;2005年“外語學習年”、全國語言政策峰會和《語言教育行動藍圖》;2006年 《國家安全語言啟動計劃》;2008年《高等教育機會法案》以及2010年教育部部長鄧肯《以教育為媒介的國際參與》[1]和《教育與語言障礙》[2]報告。
這些具有歷史連續性的標志性事件和法案,表現出美國外語教育戰略具有的4個特征。
第一,在認識方面,作為文化軟實力的外語教育,一直備受政界重視,并不斷強化其在保障美國經濟競爭、國家安全、增進國際理解、消除民族沖突等方面所占據著的重要地位。
第二,在運作方面,外語教育曾得到美國總統、國會、國防部、安全部、教育部、商界、學術界等高層機構和領域的倡導和支持,是自上而下全國推廣式的運行機制。
第三,在教學上,外語被列為幼兒園—高中的核心課程,它貫穿于整個國民教育系統并直至進入勞動力市場,外語能力被認為是21世紀美國公民必備的素質之一。
第四,在語種選擇上,美國教育部以政治、經濟和國防安全為目標,篩選世界上包括不常教授的語言等戰略性語種加以扶持。
可見,美國的外語教育早已作為與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與國家發展休戚相關的戰略問題了。
外語教材出版項目成為美國外語教育戰略的物質載體和助推器。根據《高等教育機會法案》,教育部高等教育辦公室(OPE)在國內設立10個常規項目(2011年又新增4個國際特別項目),統稱為“國際教育項目服務”(IEPS),旨在培養亟須的區域或國際研究方面的外語人才。這些項目和措施極大地促進了美國大中小學的外語學習與研究,成為了解世界和各國語言的通道。其中“國際調研與研究項目”已有35年歷史,它用于資助在現代外語教學、區域研究或其他國際問題領域的教材開發出版、調查和評估項目。現將2006~2010年近5年美國財年教育部批準的外語教材開發出版項目列表如下,以了解其發展全貌和特征。

時間立項的外語教材名稱(3年建設期)2006年1.文化談話伊斯蘭世界:語言與文化的視頻資源;2.國內不常教授語言教師在線培訓啟動計劃(K-12);3.泰國語閱讀教材;4.老路新游:中亞和高加索地區地理(K-12);5.提高中文閱讀水平的在線學習材料(K-12);6.不常教授語言的高級計算機輔助教材:庫爾德語、土耳其語和烏克蘭語;7.奧吉布瓦電影;8.俄語四種綜合技能高級教程;9.西朗實驗室:復雜文字(指東南亞、中亞、南亞和中東的非字母文字)語言計算機輔助閱讀、寫作和詞匯學習;10.中文、日本語和韓語高級教程;11.俄語動詞的動態訓練者;12.K-12年級阿拉伯語:培訓教師。2007年1.說自己的語言:筆譯和口譯項目;2.高級阿拉伯語交際媒體課程;3.僧伽羅課程項目簡介;4.數字化改編和在線芝加哥尤卡坦語和基切瑪雅語;5.中國與全球化:歷史和今天的中國與世界;6.為21世紀教中文;7.中國聲調語言;8.初級孟加拉語教程;9.提高水平與準確:阿拉伯語音系學教材;10.中級高級孟加拉語在線學習模塊;11.阿拉伯語閱讀與聽力在線水平測試;12.中亞突厥語、波斯語和俄語;13.網絡多媒體烏茲別克方言詞典。2008年1.聽力與學習:美國中學的阿拉伯語、波斯語和土耳其語教學;2.外語教師專業活動和能力建設模型啟動計劃;3.土耳其語教與學深度教法;4.伊拉克、摩洛哥和敘利亞阿拉伯語電子詞典;5.為未來10年改進東南亞7國網站基礎結構;6.中文素養教材與課程開發;7.阿拉伯語教材開發;8.法語、俄語和中文語言水平計算機動態評估;9.日本語和阿拉伯語在線口譯/筆譯技能培養模型;10.文化視窗:用圖像探索亞洲歷史和文化。2009年1.亞洲語言:教師工具書;2.通過歌曲學習中高級語言與文化:阿拉伯語、中文和俄語新教材;3.開發俄語動作動詞和動詞體的網絡互動教材,大力改進初中級俄語教學;4.藍寶項目:語言學習的智能代理;5.阿拉伯語變體教學:開發將現代標準阿拉伯語與阿拉伯語方言相整合的語言資源;6.阿拉伯語口語與文化的多媒體教材;7.為非洲研究改進語言教學;8.文化談話:探索關鍵語言和文化;9.馬來語多媒體在線詞典;10.非洲東北角五國在線課程項目;11.學生-學生的中文語言實驗室;12.提高中學生阿拉伯語和中文閱讀水平的在線學習材料;13.巴西人真實談話視頻素材;14.印尼語遠距離教育教材;15.商務北印度語;16.中文教師口語水平網絡評估培訓教程;17.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多媒體評估培訓項目。2010年 1.開發高水平交際式希伯來語教材;2.關于日本:教師用書;3.中文普通話口語水平計算機評估;4.真實印尼語閱讀材料:通過互動課堂提高閱讀水平;5.基于標準的非洲語言網絡課程;6.在線閱讀高棉民間傳說:野兔的故事。
美國新近立項的5批外語教材出版項目可以歸結為以下3個主要特征。
除了關注傳統上重點國家或民族的外語教學,2006年,美國規定阿拉伯語、中文、俄語、印度語和波斯語為急需語種。同時,從國家戰略利益考慮,教育部列出優先教授的78個不常教授的語種,主要包括中亞、東南亞、東亞和非洲東北部等地區的關鍵語種,因為這些地區與美國存在著長久的政治安全和經濟安全關系。比如,2004年興起中文熱;日本是美國在亞洲的最近盟友,是美國第二大外國直接投資商;阿拉伯語是世界上第四個最常用語種,尤其“9·11”后,美國政界和公眾一致認為急需阿拉伯語人才(包括標準語和4種主要方言),它是美國人為未來參與國際政治做準備的極其重要的語言;阿富汗反恐戰爭使烏茲別克斯坦成為美國可靠穩定的政治盟友,其重要地理位置使烏茲別克語言(覆蓋周邊5個國家)具有維持美國國家安全和中亞地區穩定的重要意義,是美國軍界、外交界、商界、非政府組織人員亟待掌握的語言。
這些教材都利用最新多媒體網絡技術來貯存、更新和擴大資源獲取途徑,其中專門開發計算機網絡教材的項目就有52種。這些教材具有先進的課程設計理念、豐富真實的影像資料、易于操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和網絡學習系統。對教師而言,這些教材都配有大量課堂教學實例的音像片段、豐富的背景知識和課堂教學材料,以及最新的語言測試工具,這為教師提供了全面而又具體的教師專業成長途徑和促進學生外語習得的技術手段。
在美國金融風暴造成教育經費普遍削減的情勢下,外語教材出版項目不僅沒有取消,投入經費反而有增無減。2002財年,教育部撥款5348788美元,2010財年則上升為7151631美元,新批項目平均經費由121074美元上升為160072美元。更重要的是,項目承擔者主要為美國權威專業學術機構,如美國外語教學協會、應用語言學中心、現代語言協會、美國教育學會、社會科學研究協會、著名語言中心聯盟、計算機語言學研究中心等,以及長期從事外語教學與研究的著名高校和學者團隊。
由此可見,上述主要面向全美或各州大中小學師生的教育部外語教材出版項目,代表了美國當前外語教育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外語教材建設的最高水準。美國領導者認為,通過語言,美國可提高對他國文化背景的洞察力、領悟力和理解力,由此獲得最佳的思維力和行動力;以文化為杠桿和突破口,最終獲得在世界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優勢地位。因此,這些外語教材出版系列項目,成為通過語言教育來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介質。
自新中國成立,我國外語教材出版布局,大體劃分為兩個階段:1978年以前,歷經俄語熱、英語復蘇與滑坡,教材內容主要服務于政治宣傳;1978年后,高等教育兩大改革舉措使外語教育正式納入國家各級各類教育中長期系統的人才培養目標,同時,改革開放和我國不斷加深在多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全社會各界人士對外語學習的熱情和需求日益強烈,由此,各層次各類外語教材、考試用書、工具書和讀物等得到了空前發展。雖然兩階段的時代背景不同,但是我國外語教材規劃與出版總體上存在4種傾向。第一,外語教育歷來有為國家政治服務的傳統,但都表現為以教材內容來傳達政治信息的微觀層面,缺乏從國際宏觀層面來審視我國外語教育戰略和教材規劃;第二,選題和項目策劃主要是國內讀者需求導向和市場利益導向;第三,教材發展主要局限于出版物內容、形式和手段等語言教育本體范疇的技術性改進;第四,國際合作多以國外原版圖書的引進為主要渠道。可以說,中國是外語教育大國,外語教材史就是一部鏡射中國歷史發展的縮寫本。
從上述情況看,美國外語教材開發項目對我國外語教材規劃與出版的啟示有以下幾點。
當今世界正處在以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為特征的發展變革時期。有論者認為,“雖然語言是一種自組織結構系統,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和規律,但是,語言卻實實在在地對國家、民族和世界有著極大的作用。”[4]外語教材規劃與出版已經不再是囿于語言學科等領域的學術問題,而成為與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密切相關的重要路徑。
利潤無疑是衡量出版業的重要指標,但是,包含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的文化價值更是出版業的本質。世界各國的出版業都具有意識形態性,即出版者為特定的政權、政黨或組織服務,因而出版業歷來被視為一個國家的政治政策窗口。[5]因此,政治責任導向下的外語教材規劃與出版,必然包括不常教授語種(小語種)教材,由于市場發行量小,它就更需要國家專項經費投入和扶持,因為這是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投資,具有重要的和深遠的政治意義。
我國外語教材概念,從內容上講,是指以外語教育理論為基礎,用于提高各語種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和豐富語言文化知識等各級各類教學材料;從形式上講,是指包括文本、教具以及網絡數字化等的教學資源工具體系;從使用對象上講,一是指面向中國學習者的外語教材,二是指面向外國學習者的漢語教材,三是指面向外國學習者的非本族語的教材。所以,我們不僅要重視開發面向前兩類學習者的發行量大、使用面廣、效益顯著的外語教材,而且更要看到面向第三類國際讀者的潛在的外語教材國際市場。只有在出版理念上拓寬和深化對外語教材概念的理解,才是實現教材規劃前瞻性的重要前提。
中國要做出版強國必然要有著眼全球的國際視野,要面向世界求發展。及時跟蹤一些主要國家的外語教材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國地理位置優勢和語言人才儲備優勢,依據國際最新外語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盡早盡快開發國際上普遍關注的戰略語種教材,如東南亞語種等教材,迅速拓展我國外語教材出版物的國際市場份額,實現從單向輸入到雙向合作,再到單向輸出的跨越式發展,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得穩、走得準。我國外語教材出版社只有在國際統一大平臺上,與其他國家出版社同臺共舞,才有可能參與國際外語教材出版的競爭,進而領先于國際同類外語教材的出版,而這正是衡量其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切實指標之一。
綜上所述,美國外語教材的布局與出版戰略,為我國外語教材的規劃與出版提供了一個極具思考價值和實際運作的新視角,我們要做出版強國不僅只關注出版的質與量、各級學校的教育與教學,而且更應從國家安全戰略高度來審視我國外語教材規劃與出版的國際意識。其中,由外語教育研究界與出版界攜手合作的外語教材的出版規劃不能離開對國家政治、經濟和軍事目標責任的重要考量。
[1]International Engagement Through Education:Remarks by Secretary Arne Duncan at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Meeting[EB/OL].[2010-5-26].http://www2.ed.gov/
[2]Education and the Language Gap:Secretary Arne Duncan’s Remarks at the Foreign Language Summit[EB/OL].[2010-12-8].http://www2.ed.gov
[3]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Studies[EB/OL].[2011-9-10].http://www2.ed.gov/programs.
[4]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等編.國外教育政策與語言規劃進程[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5]易圖強.出版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新釋[J].中國出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