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連濤,范桂洋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沈陽110032)
失效分析是確定一種產品失效原因的診斷過程。失效分析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各種工業部門,尤其在電子元器件行業中,失效分析有著特殊的重要性。它能為元器件生產廠提供改進的建議,有助于提高產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它能為設計部門提供設計驗證和設計糾錯的服務;它也能為整機廠提供選擇元器件供應商的依據;在電路的可靠性設計中,提供如何正確使用元器件的依據,從而提高整機的合格率和可靠性。
LT286E4型晶體管是由一只達林頓管和一只功率管組成的功率驅動電路,在整機測試時“甩頭”(待機狀態下電機發生動作)。晶體管N9、N10失效,二極管V7開路(見圖1),更換2只晶體管(不裝配二極管)后電路功能恢復正常。電機工作電流約1.5A,待機時Va=Vb=10V。N9是126#失效電路,N10是177#失效電路。為后邊描述方便,我們命名N7~N10中的4只功率管分別對應為G7~G10。
測試:N9達林頓管各參數正常,功率管G9的各引腳呈開路狀態,用探針測試N9功率管芯片,CB結呈阻性,EB結開路。N10達林頓管各參數正常,功率管G10的CB結呈阻性,EB結特性正常。
鏡下觀察:N9功率管鋁布線有嚴重的熱熔現象,芯片基極與基板相連的三根壓焊絲有一根熔斷。N10功率管三條發射極和一條基極鋁布線有熱熔現象。
待機狀態:Va=Vb=10V,電機兩端電壓相等,電機靜止。此時N8、N10工作在線性區,N7、N9工作在截止區。
工作狀態:工作狀態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由Vi1和Vi2構成的組合控制信號使G9、G8進入飽和區,N7、N10 工作在截止區,此時 Vb > Va,由 G9、G8通路向電機供電,電機向某方向轉動。第二,控制信號使G7、G10進入飽和區,N9、N8工作在截止區,此時Va>Vb,由G7、G10通路向電機供電,電機向另一方向轉動。
根據故障現象和器件失效現象以及電路工作原理可以確定:器件失效發生在待機狀態;在G9、V7和G10之間產生了大電流通路;流經G9的電流大于流經G10的電流;非故障狀態下G9和G10不可能同時導通。據此,我們認為器件失效有以下兩種原因。
第一,待機狀態下,Vi1的意外變化使G8由原線性區進入飽和區,使Va點電位下降,G9由截止區進入飽和區,從而形成了經G9和G8向電機供電的電流通路,發生“甩頭”,同時產生了由G9經V7和V9流向G10的附加電流通路,附加電流通路中沒有電機負載,其電流必定大于向電機供電的電流;該電流很可能使器件燒毀。流經G9的電流較流經G10的電流大出1.5A,符合G9熱熔現象更嚴重的情況。

圖1 整機部分電路圖
第二,待機狀態下,G9的CB結穿通,同樣可以產生流向電機的“供電電流”和流向G10的“附加電流”,產生相同的損毀現象。
上述任一可能都會在瞬間燒毀V7,此后由V9保持著附加電流通路。
針對第二種分析結果開展試驗。試驗電路中未接入電感和V9、V7,供電電源采用26V和15V,在Vi2和15V電源間接入20K可變電阻,在Vi2和地之間接入1K下偏置電阻。調整可變電阻使Vb點電位達到10V,此時26V電源電流約20mA。若G9的CB結穿通,則相當于26V電源直接加在G10的集電極。模擬CB結穿通,電源電壓降至4.6V,電流升至3.2A(該電源可顯示的最大電流),G10發熱。斷電后測得CB結短路,EB結正常。測試結果與失效的N10器件相同,器件損毀后的表面形貌與失效的N10器件相近。
此試驗同樣可以驗證上面分析的第一種可能。
(1)待機狀態下,Vi1的意外變化導致在G9、V7和G10之間產生大電流通路,使該3只器件燒毀。
(2)待機狀態下,G9的CB結穿通同樣導致在G9、V7和G10之間產生大電流通路,使器件燒毀。
整機正常工作時器件的輸出電流并不很大,但在調試過程中經常發生“堵轉”,即電機被“抱死”,此時器件的工作電流接近其極限值。“堵轉”必將影響器件的使用壽命,也是引發器件早期失效的可能性之一。因此,一旦發生“堵轉”,就必須更換此器件,或提高器件的耐電流性能,使得即使發生“堵轉”也不足以損壞器件。
從案例中可以看得出,元器件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使用不當就可以引起元器件失效,我們必須仔細分析,才能找出元器件失效的原因,進而有效解決元器件的失效問題,減少損失,提高元器件的質量,并用分析結果改進工作,提高電子產品的可靠性。
[1] 孫青.電子元器件可靠性工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2] 郭志剛.試論元器件失效與可靠性改進[J].當代經理人(中旬刊),2006,(15).
[3] 莊奕琪.微電子器件應用可靠性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