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斌, 秦昆明,2, 姚仲青, 蔡寶昌,2*
(1.南京海昌中藥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南京210061;2.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南京210029)
旋覆代赭湯出自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中醫臨床常用湯劑之一,廣泛用于治療反流性食管炎[1-2]、膽汁反流性胃炎[3-4]、頑固性呃逆[5]等疾病。原方由旋覆花、人參、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棗、生姜七味藥組成,本方臨床運用歷史悠久,療效確切,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旋覆代赭湯中旋覆花、代赭石和大棗對大鼠胃底條肌收縮具有顯著促進作用,旋覆花與甘草、大棗分別合用,有明顯協同促進作用[6]。另有文獻顯示旋覆花中綠原酸能顯著增加大鼠消化道的蠕動,提高平滑肌張力,人參和甘草對實驗性胃潰瘍有一定的治療和預防作用,松弛胃腸道平滑肌,減少胃酸分泌[7]。于強,劉彬等研究發現旋覆代赭湯可以顯著提高血漿胃動素水平,促進胃排空,防治酸反流,進而達到臨床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癥治療的目的[8-9]。但是,方劑臨床療效的發揮與方劑的煎煮工藝密切相關,目前尚沒有報道對旋覆代赭湯的煎煮工藝進行系統的研究。本實驗對旋覆代赭湯的煎煮工藝進行了系統研究,采用雙波長高效液相色譜法,建立同時測定旋覆代赭湯中5種主要成分綠原酸、甘草酸和人參皂苷 Rg1、Re、Rb1的測定方法,并通過正交實驗設計優化煎煮工藝,為臨床煎煮旋覆代赭湯的規范化提供合理的依據。
1.1 儀器 日本島津LC—20AB高效液相色譜儀系統,RE—52型旋轉蒸發儀,KQ5200DB型數控超聲儀,80—2型臺式低速離心機。
1.2 藥品與試劑 綠原酸標準品 (批號:110753-200413),甘草酸銨標準品 (批號:110731-200615),人參皂苷 Rg1標準品 (批號:110703-200726),人參皂苷 Re標準品 (批號:110754-200822),均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人參皂苷Rb1標準品 (批號:11072432),購自上海同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旋覆花、代赭石、人參、甘草等中藥飲片由南京海源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提供,并經南京海昌中藥集團有限公司劉遜碩士鑒定。乙腈 (色譜級),純凈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級。
2.1 正交實驗設計 根據傳統的湯劑煎煮方法和前期預實驗結果,選用浸泡時間、加水量、煎煮時間、煎煮次數作為考察因素,并確定各因素水平,以旋覆代赭湯中綠原酸、甘草酸和人參皂苷Rg1、Re、Rb1及湯劑浸出物得率為指標,采用L9(34)正交實驗表安排實驗,其因素水平見表1。
2.2 湯劑溶液制備 按旋覆湯處方稱取旋覆花9 g、甘草6 g、人參6 g、代赭石9 g、半夏9 g、干姜10 g、大棗4枚,于煎藥砂鍋中,按L9(34)正交實驗表所列條件進行煎煮,濾過,合并濾液,加水定容至2000 mL量瓶中,搖勻,即得湯劑溶液。

表1 因素水平Tab.1 Factors and levels
2.3 各指標成分的定量測定
2.3.1 色譜條件 YMC-Pack ODS-A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為0.1%磷酸水溶液 (A)和乙腈溶液 (B),梯度洗脫 (0~10 min,5% ~10%B;10~28min,10% ~15%B;28~58 min,15% ~18%B;58~75 min,18% ~25%B;75~125 min,25% ~50%B);體積流量1.0 mL/min;檢測波長為203 nm和254 nm;柱溫35℃;進樣量10 μL,結果見圖1和圖2,綠原酸、人參皂苷Rg1、Re、Rb1和甘草酸銨色譜峰保留時間分別為21.1,81.9,82.4,101.7,110.3 min。

圖1 混和對照品HPLC圖譜(A.254 nm B.203 nm)Fig.1 HPLC in mixed standards(A.254 nm B.203 nm)

圖2 旋覆代赭湯的HPLC圖譜 (C.254 nm D.203 nm)Fig.2 HPLC in Xuanfu Daizhe Decoction samples(C.254 nm D.203 nm)
2.3.2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干燥至恒定質量的綠原酸、甘草酸銨、人參皂苷Rg1、Re、Rb1對照品適量,加甲醇適量溶解,定容至10 mL量瓶中,配制成含綠原酸0.591 mg/mL、甘草酸銨0.221 mg/mL(折合甘草酸為 0.2165 mg/mL[10])、人參皂苷Rg10.513、Re 0.515、Rb10.660 mg/mL的混標溶液,4℃存放備用。
2.3.3 標準曲線繪制 分別精密移取上述混標溶液適量,加甲醇溶解,稀釋制成不同濃度的混標溶液,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各精密吸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各標準品峰面積。以各標準品進樣量為橫坐標,峰面積值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結果見表2,均顯示線性關系良好。

表2 5種標準對照品的線性回歸方程Tab.2 Linear equation of five analytes
2.3.4 供試品溶液制備及測定 精密移取2.2項下湯劑溶液100 mL,旋轉蒸發儀蒸去水溶液,殘渣用80%甲醇超聲提取30 min,提取液3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80%甲醇定容至10 mL量瓶中,作為供試品溶液。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精密吸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峰面積值,計算各指標成分質量分數,結果見表3。

表3 正交實驗結果Tab.3 Result of orthogonal design assay
2.3.5 精密度實驗 取對照品溶液,按樣品測定的方法,重復測定5次,記錄峰面積值,結果各指標成分的RSD值均小于5.0%,表明本法精密度良好。
2.3.6 重復性實驗 取同一批號的處方藥材樣品6份,按供試品溶液制備的方法操作,并進樣分析,計算各指標成分含量的RSD值,均小于5.0%,說明本方法重復性良好。
2.3.7 回收率實驗 取已知5種指標成分的旋覆代赭湯樣品溶液5份,分別準確加入適量混合對照品溶液 (含綠原酸0.591 mg/mL、人參皂苷Rg10.513 mg/mL、Re 0.515 mg/mL、Rb10.660 mg/mL、甘草酸銨0.221 mg/mL),按制備供試品溶液的方法制備加樣回收供試品溶液,HPLC法測定各成分,計算得綠原酸、人參皂苷Rg1、Re、Rb1、甘草酸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7.60%、97.95%、98.42%、97.90%、97.31%,其RSD值均小于5.0%。
2.3.8 穩定性實驗 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2.5、5、7.5、10、24 h進樣6次,結果24 h內各指標成分峰面積的RSD值均小于5.0%,表明24 h供試品溶液穩定性良好。
2.4 正交實驗結果分析 由于本次實驗同時對旋覆湯的5個有效成分進行分析,故結合其浸出物得率,采用綜合加權評分法,5個成分的權重系數均為0.15,浸出物得率的權重系數為0.25,見表3。分別把6個成分項中最好的指標定為100分,其它各實驗項按下式評分:

對所得實驗結果進行直觀分析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和表4。從表3的結果可以看出,各因素的主次順序為D>B>C>A,因素A的極差最小,故將此列作為方差分析的誤差列,由表4可知,因素B和D對實驗結果有顯著影響 (P<0.01),因素A和C對實驗結果均無顯著影響 (P>0.05),經過綜合分析,確定旋覆代赭湯最佳煎煮工藝為A2B3C1D3。

表4 方差分析Tab.4 Analysis of variance
2.5 最佳煎煮工藝驗證 取3份處方藥材,按照已確定的最佳煎煮工藝煎煮,測得浸出物平均得率為 (25.857±1.66)%,湯劑中綠原酸,人參皂苷 Rg1、Re、Rb1以及甘草酸的質量分數,結果見表5。
旋覆代赭湯是中醫臨床治療胃氣受損、心下痞哽、噫氣不除等癥的常用湯劑,但因復方成分復雜,其煎煮方法的科學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臨床療效,多指標優選中藥復方湯劑煎煮工藝,是提高中藥湯劑質量的重要手段,能更合理、更全面的評價整個煎煮過程[11-12],故本研究通過正交實驗設計,采用多指標綜合評分,得到的旋覆代赭湯最佳煎煮方案為:處方藥材加水10倍量,浸泡15 min,煎煮3次,每次煎煮30 min,后合并濾液。經驗證,該煎煮方法穩定可行,能有效控制旋覆代赭湯的質量。
表5 最佳工藝驗證 (±s,n=3)Tab.5 Validation of best process(±s,n=3)

表5 最佳工藝驗證 (±s,n=3)Tab.5 Validation of best process(±s,n=3)
指標成分 平均質量分數/(mg·g-1)1.018±0.16人參皂苷Rg1 7.382±0.51人參皂苷Re 8.526±0.78人參皂苷Rb1 7.293±1.61甘草酸綠原酸8.096±1.02
本實驗采用雙波長同時測定旋覆代赭湯5種有效成分的方法,是經過多次試驗摸索確定的,所測各峰與其它峰有良好的分離度,并通過全面的方法學考察研究,結果證實該方法可以達到中藥湯劑中有效成分測定的要求,且準確、可靠。
[1]楊幼新,袁紅霞,魏愛勤,等.旋覆代赭湯對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炎黏膜組織形態影響的實驗研究[J].天津中醫藥,2008,25(6):484-486.
[2]于 強,袁紅霞,崔乃強.旋覆代赭湯對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血漿胃動素水平的影響[J].中醫藥學刊,2003,2(6):890-891.
[3]廖加維.加味旋覆代赭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42例[J].四川中醫,2001,19(5):30.
[4]李冬云.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湯加減治療反流性胃炎76例[J].國醫論壇,2007,22(4):6-7.
[5]熊 俊,宋俊生,商鐵剛.旋覆代赭湯及其加減方治療頑固性呃逆臨床隨即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J].山西中醫,2008,24(2):25-27.
[6]王長洪,陳 多,吳春福,等.旋復代赭湯促胃腸動力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脾胃雜志,1999,7(1):4-7.
[7]梅全喜,畢煥新.現代臨床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166.
[8]于 強,袁紅霞,崔乃強.旋覆代赭湯對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血漿胃動素水平的影響[J].中醫藥學刊,2003,21(6):890-891.
[9]劉 彬,郭廣英.加減旋花代赭湯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癥胃動力學影響的臨床觀察[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7,23(5):524-525.
[10]張獻沖,李新中,唐 翎,等.酸棗仁湯傳統湯劑與配方顆粒湯劑中甘草酸含量的測定[J].中南藥學,2007,5(3):208-211.
[11]任愛農,高 燃,田耀洲.多指標綜合評分法優選清清顆粒提取工藝[J].中成藥,2008,30(7):1059-1062.
[12]陳潔航,黃 松,黃孟秋,等.多指標綜合評分法優選婦科栓劑的提取工藝[J].中成藥,2010,32(3):5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