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研發投入分布特征與研發投資強度影響因素的分析:基于我國30萬個工業企業面板數據

2012-07-26 09:51:38成力為戴小勇
中國軟科學 2012年8期
關鍵詞:企業

成力為,戴小勇

(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遼寧大連116024)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2010年中國 R&D投資占 GDP比值達到1.76%,但與發達國家2.5%的平均水平仍然有一定差距;雖然2000年以來,我國企業R&D投入不斷增加,目前已達到全部 R&D投資的73%,但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只占全部企業的10%左右,在從事研發活動的企業中49.25%的企業研發活動不穩定,2005-2007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值以全部企業計算為0.39%、0.418%、0.427%①按2010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計算的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0.96%),與我們計算結果不同的原因是二者樣本企業的選擇不同。《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所統計的樣本企業40794家,其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共12434家,占所有企業比重為30.48%。本文所使用的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樣本,2007年總樣本333319個,其中從事研發活動的企業35252家,占全部樣本的10.58%。另外本文計算中國研發最活躍的前10-20名企業,研究開發經費占銷售額的比重應該在4.21% -5.26%內,與英國貿工部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在企業的研發投資中,近80%的資金用在實驗發展方面,主要是改進生產技術、工藝、產品外形上,僅有6%用于基礎研究領域。后危機時代,依靠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立創新型國家已成為各國共識。確保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引導企業將資金投入到核心技術的創新上,首先需要對中國企業研發投入的現狀和影響因素全面了解。本文的研究意義:第一,通過對30萬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分布特征的系統描述性統計,為國家全面掌握企業的創新投入情況提供依據;第二,通過對企業研發投資強度影響因素的分析,找出影響不同類型企業研發投資強度的關鍵因素,為后危機時代構建以企業為中心的協同創新體系、建立創新型國家提供依據。

但迄今為止,對中國研發投入狀況的描述主要集中在產業、區域及國家宏觀層面,所依據的是相關統計年鑒[1-3]。最近幾年企業研發投入及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已引起足夠重視,但主要是依據上市公司數據,缺乏涵蓋工業企業大樣本數據的整體描述。

對企業創新投入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第一,企業自身因素對研發投入影響。認為企業規模、年齡、股權結構、所屬行業、人力資源等自身特征是企業研發投資的決定性因素。張杰等(2007)基于江蘇省制造業企業調查數據發現,企業規模與研發投入強度呈現倒U型關系[4]。吳延兵(2009)使用中國工業面板數據發現:企業銷售收入對R&D支出有顯著正影響,企業員工數量對R&D支出和R&D人數均沒有顯著影響[5]。李春濤(2010)使用世界銀行在中國18個城市1483家制造業企業的調查數據發現,國有企業更具有創新性,CEO的薪酬激勵機制促進了企業創新,但國有產權降低了創新的激勵作用[6]。Tao Z(2010)使用中國上市公司數據,研究了所有權結構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得到:股權集中度高、管理層持股都不利于企業的研發投資,而國有性質企業更傾向于研發投資[7]。高艷慧(2011)使用我國高技術產業的數據,研究了不同所有權性質企業,自有資金、政府資金、銀行貸款對企業研發投入與產出效率影響的差異[8]。此外,基于案例研究方法的不同企業特征下的創新模式選擇研究也逐步得到重視[9-10]。

第二,外部條件與企業研發投入的關系。包括:市場化程度、金融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健全、行業競爭、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外部制度、環境條件與企業研發投資行為的關系。朱平芳等(2003)運用隨機效應面板數據模型分析了上海市政府科技激勵政策對大中型工業企業自籌R&D投入的影響[11]。白俊紅(2011)使用1998-2007年中國大中型工業企業行業數據,發現政府的R&D資助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但企業自身的規模、行業地位、知識存量以及所有權類型會對政府資助的效果產生不同程度影響[12]。安同良等(2009)建立了企業與R&D補貼政策制定者之間的博弈模型,以甄別企業的真實創新類型,提高研發補貼效率[13]。李平(2010)采用2001-2008年中國大陸27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實證檢驗得到:政府的科技資助總體還偏低,對企業的創新投入不存在擠出效應[14]。熊維勤 (2011)利用我國高技術產業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表明,稅收弱化了企業的研發投資動機,不利于企業研發規模擴大以及研發效率提高[15]。解維敏(2011)基于中國上市公司數據,實證考察了地區金融發展對企業R&D投入的影響得到:銀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地區金融發展積極地推動我國上市公司的R&D投入,但政府干預與金融發展對企業R&D投入存在替代關系[16]。這些研究為本論文建模提提供了基本思路,但在分析企業研發投入影響因素時,所選擇的被解釋變量——研發投入往往局限于單一指標,沒有把多種指標結合在一起分析。

本文的主要創新表現在:第一,首次用涵蓋工業企業大樣本數據對我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分布特征進行了系統描述性統計。原有的描述性統計主要集中在產業、區域及國家宏觀層面,即使有微觀企業數據的分析,也只用上市公司的數據,而且只局限在某一方面、缺乏系統性;第二,在影響因素的分析中,選擇了不同的被解釋變量,將多種指標結合在一起分析,克服了現有文獻采用單一指標的局限性。第三,在分析財政與銀行的資金支持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時,區分了企業的所有權性質,克服了現有文獻籠統地評價不同資金來源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

全文結構如下:首先,基于2005-2007年我國大陸全部國有和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數據(約30萬家企業),對研發投入的總體特征進行了系統的統計描述(選擇這一時間區間的原因是,2007年以后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中沒有統計企業研究開發費這一重要指標);其次,依據大型面板數據,對我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總量、研發強度(采用了多個指標)的企業內部影響因素和外部資金支持因素進行實證分析;最后,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中國工業企業研發投資的分布特征

為了全面、準確描述中國工業企業研發投資的分布特征,本文所使用的企業數據來源于2005-2007年的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該數據庫涵蓋了我國大陸全部國有和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法人企業。在分析前,剔除了如下樣本:(1)處于非正常營業狀態的企業樣本,數據庫中將企業的營業狀態分為營業、停業、籌建、撤銷和其他。(2)重要指標數據為空或者填寫錯誤,比如,本該是數值型變量卻出現字符,不可能為負的指標卻出現負數,或者數據缺失,這些樣本不利于數據的處理,其真實可靠性也值得懷疑,因此予以刪除。(3)研究開發費/銷售收入、研究開發費/總資產、利潤總額/銷售收入,這類指標大于1的企業,顯然不合乎常理,因此予以刪除。(4)營業時間不足一年的企業。(5)雇員小于10人的企業。這些企業總數為33130個,占樣本總數的10.91%,剔除后不影響樣本的代表性。數據的處理均通過SQL Server2008與Stata11.0實現。

(一)企業研發投資總體概況

2005-2007年,我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有如下特征:第一,雖然具有研發行為的企業越來越多,占全部企業比重逐年增加,但比重仍然較低,近90%的企業沒有研發行為。剔除資料不完整和資料明顯錯誤的企業后,2005-2007年,全部樣本企業總數分別為 256902、285590、333319,其研究開發費用大于零的企業數目(可以看成具有研發行為的企業)分別為25099、28989、35252個,占當年企業總樣本的比重分別為9.77%、10.15%、10.58%。由此可見,具有研發行為的企業越來越多,占全部企業比重逐年增加,但比重仍然偏低;第二,在具有研發行為的企業中,中小企業的研發投資行為不穩定。雖然在樣本時間區間,全部研發企業中50.75%的企業有穩定的研發活動和經費來源,但也有49.25%的企業,研發行為和研發經費來源不穩定,這些企業在當年進行研發活動后,往往在下一年便退出研發活動(可能一些企業沒有統計該數據),這些企業的經營規模和研發投入規模普遍偏小(平均研發規模不到1.5百萬元),見表1。第三,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雖然逐年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偏低。為了反映不同的研發強度,本文分別用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值、研發投入占固定資產凈值的比值與研發投入占工業增加值的比值3個指標表示研發投入強度。2005-2007年我國工業企業上述3個指標表示的研發強度均穩步上升,以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值為例,分別達到 0.39%、0.418%、0.427%(具體結果見表2)。但盡管如此,與發達國家平均3%的水平差距較大。這種差距在研發最活躍的企業中更明顯,根據英國貿工部2009年全球研發活動最活躍企業的排序,前1000家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值,美國368家企業平均4.7%、日本209家企業平均3.6%,德國70家企業3.6%,法國47家企業平均2.8%,瑞士30家企業平均7.2%,韓國21家企業平均3.1%,印度23家企業平均 5%,中國12家企業平均只有0.71%①數據來源:英國貿工部(DTI),The 2009 R&D SCOREBOARD[Z].The top 1000 UK and1000 Global Companies by R&D investment Company and analysis vol1 of 2:122~271.。

表1 2005-2007年中國企業研發投入進入與退出情況

表2 2005-2007年中國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及投入強度統計表

(二)企業研發投資的行業分布狀況

中國工業企業的研發投資具有顯著的行業分布特征:第一,研發投入最大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005-2007年,年均研發投資占全部39個行業的23.72%,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年平均2444家,占全部39個行業的8.21%,平均每個企業的年研發投入1254.21萬元,研發強度為0.95%(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下面均表示該指標)。反映了該產業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特點。第二,39個行業中研發投入排名前10名的行業,2005-2007年,年均研發投資占全部39個行業(根據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中行業二位碼分類)的79.98% ,研發企業年平均17223家,占全部39個行業的57.83%,平均每個企業的年研發投入599.91萬元,研發強度為0.6% 。研發投入金額占比遠高于研發投資企業數目占比,說明這10個行業的研發集中度高,也反映了我國制造業大國目前與其產業結構匹配的研發投入結構。第三,研發投入強度最高的行業是醫藥制造業,達到了1.01%,反映了該行業技術密集的特征,但我國醫藥制造業的研發投入只占全部行業的3.76%,企業數目卻占所有行業的6.26%,反映了醫藥制造業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集中度低、單個企業研發投入少等特點(平均260萬元)。美國醫藥行業研發投資占國內銷售額比重平均18.7%,是其他制造業的5倍以上。2007年我國醫藥制造業1864家企業全部研發投資48.5億元,按當年匯率折算為7.23億美元,不及輝瑞一家公司的1/10(表3)①Pfizer輝瑞2006年研發投資75.99億美元,R&D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為16.9%。。

根據2009年全球1000家上榜企業研發投入資料,從主要發達國家的研發投入重點行業看,發達國家各自有自己的重要研發投入產業。例如美國主要投入于制藥、技術硬件及設備、軟件、汽車及零部件和航天國防五個行業。這五個行業占其投入總額的78%;日本主要投入于汽車及零部件、休閑用品、電子電器、技術硬件及設備和制藥五個行業,占投入總額的73%;德國主要投入于汽車及零部件、化工、電子電器、制藥及軟件5個行業,占投入總額的83%。從中可見,發達國家還是主要以電子電器、技術硬件及設備、制藥、軟件等高新科技產業作為本國研發投入的重點。顯然作為新興經濟體,中國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與發達國家在產業的分布特征上還是存在明顯區別,反映了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國產業結構重型化的特征,新興戰略性高技術產業投資不足,但越來越受到重視。

表3 2005-2007年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年平均額及行業分布情況

(三)企業研發投資的地區分布狀況

我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在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表現出巨大的地區差異:第一,研發投資企業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地區差異很大。2005-2007年,東部地區年均研發投入占到了全國總研發投入的71.96%,年均從事研發活動的企業數21740個,占全國的72.98%。研發投入最多的廣東省研發企業3642個,總研發投入199.7億元,分別占全國企業數的12.23%、研發總投入的15.46%。而研發投入最少的西藏自治區卻僅有11家企業有研發活動,年均投入金額也只有0.17億元,分別占全國的0.04%和0.01%。第二,各地區研發投入占比與其經濟發展水平基本適應。研發投入較大的前6個地區均屬于發達地區,研發投入較少的后11個地區均屬于欠發達地區。第三,研發強度存在東、西部地區高,中部地區普遍偏低的狀況,但不同地區研發強度高的性質不同。北京(全部企業樣本0.97%,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樣本1.71%)研發強度高,反映了高技術產業、研發資金密集的結構特征;重慶(全部企業樣本1.11%,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樣本 1.79%)、四川(全部企業樣本0.54%,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樣本1.22%)企業研發投入高的原因與西部開發、產業結構重型化和國有企業多的特征相關。由于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沿海地區中小型企業多、產業結構輕型化,盡管研發投入總量多,研發企業多,但研發強度不高。研發投入居首位的廣東省,研發投入占到了全國研發總投入的15.46%,但研發投資強度為0.45%,低于研發投入最少(占全國0.01%)的西藏自治區的研發投入強度(0.58%),而廣東有研發活動的企業3642家,后者只有11家。因此可見,地區的研發投入總量與其所處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但研發投入強度則與產業結構和國家支持政策密切相關(見表4)。

(四)企業研發投入的所有權性質分布

按照企業所有權性質分類的研發投入分布情況表明:第一,國有企業研發投入無論總量還是平均每個企業的投入量均居首位,但研發投入強度僅低于集體企業。2005-2007年,國有企業的研發投入總量占全國研發總投入的45.6%,平均每個企業的投入規模1264.26萬元,研發投入強度0.62%,低于集體企業0.66%,但高于其他類型的企業。這說明國有企業仍然是我國企業研發投入的主力軍,而且研發活動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引導企業研發投入的特征。從每單位研發投入所帶來的新產品產出來看,國有企業(19.61)高于外商企業(18.61),也高于私營企業(18.46),集體控股企業(15.48),說明國有企業的研發投入更具規模經濟效應,其研發效率也高于其他類型企業。但有研發活動的企業中,國有企業其研發強度在所有經濟類型企業中最低,反映了國有企業的研發活動普及但研究強度不大,存在撒胡椒面的情況,與政府引導研發投資的特征相關。第二,集體企業平均每個企業的研發投資規模僅次于國有企業,但研發投資強度最高,反映了集體企業的市場競爭壓力。第三,私營企業參與研發活動的企業數最多,但單位企業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強度最低。參與研發活動的私營企業12849個,占全部研發活動企業的43%,但研發投入僅占研發投入總額的17.76%,平均每個企業的投入只有178.43萬元,研發強度只有0.26%。私營企業參與研發活動的企業數多的原因主要是私

營企業基數大。實際上,參與研發活動的私營企業占全部私營企業的比重低于其他經濟類型的企業。由于私營企業規模較小,投資產業受到多種限制,平均每個企業的投入金額和研發強度較低。說明我國私營企業雖已開始重視、積極參與研發投資活動,但由于企業規模和產業進入的限制,研發投入規模普遍較小,還不能夠形成規模優勢;第四,外商控股和港澳臺控股企業的研發投入占比為16.38%,低于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每個企業的平均投入只有592.97萬元和387.35萬元,低于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研發投入強度0.37%與0.33%,也低于總體平均水平0.41%。其新產品產值比年均投入與總體平均水平相同。顯然,在企業層面可以看到我國引進外資的水平普遍不高(表5)。

表4 2005-2007年中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的地區分布

表5 不同所有權性質企業研發投入分布

(五)不同規模與年齡的企業研發投入分布

以企業的銷售收入、開業年份來衡量企業的規模與年齡,將企業分為5組,觀察不同分組企業的研發投入分布(表6):第一,研發投入高度集中于大規模、年齡較長的企業,年銷售收入大于3億元的企業僅4913個,其研發投入卻占所有企業研發總投入的81.25%,平均每個企業的研發投入為2135.07萬元,遠高于中、小規模企業,差不多是銷售收入1億~3億元企業組的10倍。成立時間在20年以上的企業共4058家,其研發投入占所有企業研發總投入的30.46%,平均每個企業研發投入969.18萬元,差不多比成立時間10~20年組高一倍。第二,企業規模、年齡與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關系依賴于研發投入強度指標的選擇和指標計算時所依據的樣本范圍。當所使用的樣本范圍包括未從事研發活動的企業時,以研發投入/銷售收入,或研發投入/總資產計算的研發投入強度指標均隨企業規模與年齡的減小而下降,這主要是由于小規模、新成長企業中不能夠從事研發活動企業較多。當計算研發強度所依據的樣本范圍僅涵蓋具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時,用研發投入比銷售收入計算的研發投入強度,則研發強度與企業規模反方向變動,即小規模企業反而擁有更高的研發投入強度;而以研發投入比總資產計算研發投入強度,則研發強度與企業規模成倒U型關系,即隨著企業規模的增加,研發投入強度先逐漸增大,當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反而減小。

表6 不同規模與成長年齡企業研發投入分布

表7 研發投入企業集中度

(六)企業研發投入集中度

為了反映我國企業研發活動的集中度,本文分別計算了研發活動活躍的前10名、20名、50名100名和1000名企業的研發投入情況。第一,創新活動活躍的前10名的企業,約占有研發活動企業的1/3000,其研發投入卻占全部投入的4.91%;前1000名企業約占有研發活動企業的1/30,其研發投入卻占全部投入的24.14%,即認為我國約1/4的研發投入集中在有研發投資活動的3%的企業里。我國研發投入大的前10~20名企業,平均研發強度應該在5.26% ~4.21%之間①這與根據英國貿工部(DTI)的全球1000家研發最活躍企業中12家中國企業計算的研發投資占銷售收入的比(研發強度)為0.71%差別較大,主要是樣本企業的選擇不同。見The 2009 R&D SCOREBOARD[Z].The top 1000 UK and1000 Global Companies by R&D investment Company and analysis vol1 of 2:122~271.英國貿工部統計的中國12家企業分別為:中國鐵建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中國電信、中國南車集團、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中石化、騰訊、中興、中芯國際。而2007年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中,研發投入前20的企業名單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海爾集團公司、美的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惠普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有限公司、金川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車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浪潮集團有限公司、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第二,研發活動最活躍的前1000名企業主要集中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其中,國有企業503家,研發投入491億元,占比分別為50.3%與 53.9%;外商企業 176家,研發投入142.4億元,占比分別為17.6%與15.6%;私營企業206家,研發投入114億元,占比分別為20.6%與12.53%。第三,研發投入強度與研發投入效率逆向變動。按企業研發投入總量排名,這些規模巨大的企業其研發投入強度與研發投入效率逆向變動。即排名越靠前的企業平均研發投入越高,研發投入強度也越大,但以新產品產值比研發投入表示的研發投資效率卻越低,即可能存在研發效率的倒U型規律。

三、企業研發投資總量和強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上述描述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本文試圖從內部影響和外部資金支持兩個方面分析企業研發投資總量和強度的影響因素。

(一)企業自身因素對研發投入的影響分析

為了對中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總量和強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在借鑒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考慮到企業規模、年齡、利潤、資本密集度、所屬行業、所有權性質、行業競爭度等因素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建立研發投入(包括總量和強度)影響因素的計量模型:

其中:

1.被解釋變量

RDit表示研發投入,企業的研發投入從兩方面來衡量:其一,研發投入總量,用企業研究開發費的自然對數表示;其二,研發投入強度,用研究開發費與總資產的比值、研究開發費比銷售收入兩個指標表示。由于研發投資總量在不同規模企業間差異較大,不能夠完全反映企業研發投入的狀況,本文增加了研發投入強度指標。與研發規模相比,研發強度更能體現一個企業與自身規模與市場地位相適應的研發投入狀況。分別把企業研發投入總量和研發投入強度作為被解釋變量,為分析和解剖企業研發投入問題提供了不同角度,使問題分析更全面。

2.解釋變量

各變量具體計算方法為:企業規模(Size)用企業銷售收入的自然對數表示,Size2采取平方項的原因是為了檢驗研發強度與企業規模的“倒U”型結構關系,諸多研究發現,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張,企業研發投入先提高,在達到一定規模后反而下降;企業年齡(Age)為企業從開業到統計年度的時間跨度,新成立的企業被認為更具有創新性,而成立時間長的企業更具備研發條件;利潤率(Profit)為企業的總利潤比銷售收入,利潤是企業投資的內部資金來源;資本密集度(Capital)的衡量方法為企業固定資產比雇員總數,研發投入在資本密集度不同的行業間存在巨大差異;為了對所有權性質控制,同時引入了國有性質(State)、私營性質(Private)、外商性質(Foreign)三個虛擬變量,企業所有權性質分類中還存在其他所有權類型的企業,不會導致完全共線性問題。不同所有權類型的企業,所追求的目標、經營理念存在差異,這會影響到企業的研發決策;行業集中度(HHI),采納了文獻中普遍使用的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行業分類采用的是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中行業2位碼分類。一般認為,壟斷地位形成后,企業的研發動力下降。另外,在計量模型中還控制了年度、省份、行業固定效應。

i表示企業個體,t為年份(后面的模型中上述變量的含義相同)。由于計量模型中包括的解釋變量較多,需要對多重共線性問題進行檢驗。在模型估計前,計算了所有解釋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其相關系數均小于0.3,解釋變量間相關度不高。利用方差膨脹因子(VIF)方法進行的多重共線性診斷結果表明,VIF值都在2左右,可以拒絕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上述數據全部來源于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

3.實證結果及分析

表7的回歸結果表明:第一,企業規模越大、年齡越長,研發投入的總量也大,二者與研發投入總量均顯著正相關(表8,(1))。但企業規模、年齡對研發投入強度均顯著負向影響,即小規模、新成長企業反而擁有較高的研發投入強度(表8,(2)-(4));在表8(3)中引入了企業規模的二次項(SIZE2)后,發現以研發投入比總資產表示的企業研發強度與企業規模的一次項正相關(0.202),而與二次項負相關(-0.008),即認為企業規模與總資產表示的研發投入強度存在“倒U”型關系。隨著企業規模增加,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開始會相應增加,但達到一定規模后,研發強度隨企業規模的擴大反而下降;企業年齡對研發強度的影響依賴研發強度指標的選擇,用“研發投入/總資產”表示研發強度,則企業年齡對研發投入強度顯著負向影響,但用“研發投入/銷售額”表示的研發強度,則企業年齡影響不顯著。這說明用“研發投入/總資產”表示的研發強度比“研發投入/銷售額”更多受企業所處產業(技術密集)因素影響。

第二,從國有、私營、外資三種不同性質企業的企業性質(State,Private,Foreign)與研發投資的關系看,三種不同的企業性質與企業研發投資總量均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但國有企業更顯著、外資企業次之、私有企業影響較低,這反映了中國政府研發投資的特征,也說明國有企業仍然在我國研發投資中居中堅地位;但三種不同性質企業對研發投資強度影響不同,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無論采用哪一種指標、是否引入企業規模二次變量(SIZE2),均對研發投資強度顯著正向影響。但外資企業在引入企業規模二次變量后,對“研發/總資產”表示的研發強度影響不顯著。這說明:第一,我國引進外資的水平普遍不高,其研發投入強度有限。第二,較內資企業,外資企業的研發投入普遍更不可持續。第三,其他解釋變量對研發投入總量和強度的影響十分穩定,行業集中(HHI)顯著負向影響企業的研發總量和研發強度。因為我國研發投入的主要企業仍然是國有大企業,這些企業壟斷地位的確立,不是內生于市場競爭、靠先前不斷創新提高效率的結果,在壟斷地位形成后,要素流動限制(政府投資審批和市場準入)又消除了其他企業進入市場的競爭壓力[19]。因此,行業集中(HHI)顯著負向影響企業的研發總量和研發強度。資本密集程度(Capital)對研發投入總量和不同指標表示的研發強度顯著正向影響,單位勞動力的資本裝備系數越高,企業研發投入總量和研發投入強度也越高;企業利潤率(Profit)對企業研發投入總量的影響不顯著,但顯著正向影響研發強度,企業利潤率越高,其研發強度也越高。

表8 企業自身特征對研發投入總量、強度的影響①模型擬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內生性問題。一方面,控制了行業、地區、年份,以避免遺漏重要解釋變量帶來內生性問題;另一方面,為避免逆向因果關系帶來內生性問題,文章采用了系統廣義矩估計方法。結果發現,變量的系數與混合面板數據模型估計的結果差異不大,但系數顯著性降低,說明內生性問題并沒有對模型的估計帶來重大偏誤。系數顯著性下降是由于樣本的時間跨度較短(僅3年資料),而且嚴重非平衡(僅50.75%的企業在3年都有研發投入),使用系統GMM估計時,會損失大量記錄,使樣本的代表性降低。因此,文章采納了混合面板數據模型。此外,在逐個引入與剔除某一個解釋變量后,進行回歸發現,其他變量的系數估計結果非常穩定,這說明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而且模型估計的結果穩健、可靠。下文的處理方法相同,不再說明。

(二)外部資金支持對企業研發投資強度的影響分析

1.政府資金支持對研發投資強度的影響分析

在金融市場不發達條件下,企業研發投入的資金除來源于企業自有資金外,相當部分來源于政府財政支持與銀行貸款。為了研究政府資金支持對不同所有權性質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影響,建立了計量模型(2):

這里的研發強度為RD,即研究開發費/銷售收入。選擇這一指標的原因是“研發投入/銷售收入”較“研發/總資產”更少受企業所處行業技術密集特征的影響。Fis表示財政資金支持,以各省份財政科技支出占GDP的比重表示,以此衡量政府財政科技支持力度。財政支持指標數據來源于中國科學技術部。Fis*State為財政支持與國有性質的交叉項,Fis*Private為財政支持與私營性質的交叉項,Fis*Foreign為財政支持與外商性質的交叉,分別表示政府科技投入對國有企業、私人企業及外商企業的支持。在分析外部因素時,企業內部影響因素均作為控制變量(Control),包括了企業規模(Size)、企業年齡(Age)、資本密集度(Capital)、行業集中度(HHI)、利潤率(Profit)。具體計算方法與計量方程(1)相同。計量結果見表9。

表9 地區財政支持與企業研發投入強度

表9模型(1)中引入了財政支持與企業所有權性質的交叉項,計量結果表明,政府科技支出顯著增加了國有企業、私營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但對外商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影響不顯著,政府科技投入對國有企業研發強度的影響高于私營企業,反映了我國政府引導企業研發投入的特征。為了驗證模型(1)的結果,表9模型(2)、模型(3)、模型(4)是分別以國有企業樣本、私營企業樣本、外商企業樣本進行分組回歸的結果。通過比較財政支持(Fis)在不同分組中的系數大小,發現國有企業分組中財政支持的系數為3.629,高于私營企業分組中財政支持的系數(2.812),也高于外商企業分組中財政支持的系數(1.824),與模型(1)的結論完全吻合,即:財政的科技支出促進了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但作用于國有企業的效果最強,私營企業次之,對外商企業的作用不顯著,這也說明我國國有企業研發投入總量、強度高的原因不是內生于企業競爭的市場壓力,而是靠政府資金支持,政府資金支持和引導有利于研發強度的提高。

2.銀行信貸支持對研發投資強度的影響分析

我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場都欠發達,銀行在金融體系中占據著絕對的引導地位,而銀行體系中又以國有商業銀行為引導。為了考察在我國這種金融體系背景下,銀行的信貸資金對不同類型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差異性影響,建立了計量模型(3):

這里的研發強度RD,也表示研究開發費/銷售收入。Bank為銀行信貸支持,以各省銀行貸款比GDP表示,數據來源于中經網統計數據庫。Bank*State為銀行信貸支持與國有性質的交叉項,Bank*Private為銀行信貸支持與私營性質的交叉項,Bank*Foreign表示銀行信貸支持與外商性質的交叉項,分別表示銀行信貸對不同性質企業的研發支持。Control為控制變量集合,包括了企業規模(Size)、企業年齡(Age)、資本密集度(Capital)、行業集中度(HHI)、利潤率(Profit),具體計算方法與(1)相同。計量結果見表10。

表10中模型(1)引入了銀行信貸支持與企業所有權性質的交叉項,銀行信貸支持顯著提高了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研發投資強度。銀行信貸支持與國有性質的交叉項系數為0.158,高于銀行信貸支持與外商性質的交叉項系數(0.024),也高于銀行信貸支持與私營性質的交叉項系數(0.019),這說明銀行貸款對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促進作用最顯著。作為對模型(1)的驗證,模型(2)、模型(3)、模型(4)分別以國有企業樣本、私營企業樣本、外商企業樣本進行分組回歸。從銀行貸款變量在不同分組中的系數大小判斷,發現國有企業分組中銀行貸款變量的系數為0.205,高于外商企業分組中銀行貸款變量的系數(0.144),也高于私營企業分組中銀行貸款變量的系數(0.11),驗證了模型(1)的結論,即:銀行貸款顯著地提高了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但作用于國有企業的效果最強,外商企業次之,對私營企業的效果最弱。與財政支持比較,銀行信貸資金更青睞于國有企業與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在獲取銀行貸款資金上處于弱勢地位,將影響其研發投入強度。

表10 地區銀行貸款與企業研發投入強度

其他控制變量對研發投入強度的影響比較穩定,與未加入銀行信貸支持、財政資金支持時的模型(1)結果基本保持一致:企業規模(Size)與年齡(Age)負向影響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即小規模、新成長企業反而擁有更高的研發投入強度;資本密集程度(Capital)對研發投入強度顯著正向影響,單位勞動力的資本裝備系數越高,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也越高;利潤率(Profit)正向影響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但在國有企業分組中,這種正向關系并不顯著,說明中國本土企業的創新投入存在兩難:國有企業的研發投入規模大、強度高主要來源于財政和信貸支持,企業缺乏內生的激勵與資金來源;私營企業創新投入有內生激勵,但缺乏政府財政、尤其信貸大力支持;行業集中度(HHI)與研發投入強度負相關,即壟斷地位形成后,企業的研發投入動機下降、研發投資減少。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首次利用我國近30萬家工業企業的大樣本,對研發投入的分布特征進行描述性統計,研究發現:第一,我國從事研發活動的企業比例較低,且研發活動不穩定。僅有10%左右的企業有研發活動,從事研發活動的企業中,49.25%的企業研發活動不穩定或缺乏穩定經費來源。第二,具有研發活動的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較低。年銷售收入大于3億元的企業,其研究開發經費占銷售額的比重只有0.52%,遠低于發達國家3.82%的平均水平。第三,研發投入主要集中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專用設備制造業,反映了我國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國重型化工業的產業結構特征,與發達國家的研發投入重點行業存在一定的差異;第四,研發投入的地區分布不均衡,東部地區年均研發投入占到了全國總研發投入的71.96%,年均從事研發活動的企業數占全國的72.98%,西藏自治區的研發投入總量只占全國的0.01%。第五,國有企業是研發投入的主體,占到了所有企業研發投入總量的45.6%,反映了我國政府引導企業研發投入的特征,但有研發活動企業的研發強度較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低;第六,大規模、壽命期長的企業從事研發活動的比例較高、研發投入總量大,但研發投入強度反而更低;第七,企業研發投入集中度較高,約四分之一的研發投入集中在有研發投資活動的3%的企業里,研發投資還沒有成為一般企業的自主行為。

對企業研發強度的影響因素分析得到:第一,企業規模、年齡等內部因素顯著正向影響研發投入總量,但顯著負向影響研發投資強度。企業規模與“研發投入/總資產”表示的研發投入強度存在“倒U”型關系。企業利潤顯著正向影響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研發投資強度,但對國有企業影響不顯著;第二,企業所屬行業、資本密集程度、行業競爭度等都顯著影響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第三,財政的科技支持政策顯著提高了國有企業、私營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但對外資企業的影響不顯著;銀行信貸資金支持顯著提高了不同類型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但對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作用要大于民營企業。中國本土企業的創新投入存在兩難:國有企業是我國研發投入的中堅力量,其研發投入規模大、強度高主要來源于財政和信貸支持,企業缺乏內生的激勵與資金來源;私營企業創新投入有內生激勵,但缺乏政府財政、尤其信貸大力支持。與已有實證研究結果的不同:第一,研發投入與企業自身特征的關系,高度依賴于研發投入指標的選擇,而以往的研究往往采取單一的指標;第二,按照企業所有權性質對樣本分組發現,財政、銀行的科技支持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作用于不同所有權性質企業的程度存在差異,而以往的研究忽略了這種差異。

因此,第一,以法制建設為基礎,全面加快和推進要素市場的市場化改革進程,擴大非國有資本的金融市場占有率,拓寬私有企業外部融資渠道,降低私有企業外部融資的難度和成本,緩解研發投入資金約束;第二,深化國有企業經營者長期股權激勵,重點建設包括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期權、延期獎金支付機制等多樣化薪酬激勵體系。引入外部股東和提高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機構投資者由于持有大量企業股票被鎖定在企業中,無法在不遭受損失的條件下退出企業,從而鼓勵企業進行研發投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同時,加快競爭性國有企業經理人市場建設,為機構投資者激勵企業創新效應的發揮提供條件。

[1]陳海波,劉 潔.我國工業企業R&D狀況的區域比較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8(1):88-95.

[2]趙建斌,袁 衛,鐘 衛.我國R&D經費投入模式的國際比較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9(1):130-134.

[3]張金勝,尚海濤,師 萍.我國政府R&D投入及優化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4):26-31.

[4]張杰,劉志彪,鄭江淮.中國制造業企業創新活動的關鍵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江蘇省制造業企業問卷的分析[J]. 管理世界,2007(6):64-74.

[5]吳延兵.中國工業R&D投入的影響因素[J].產業經濟研究,2009(6):13-21.

[6]李春濤,宋 敏.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創新活動:所有制和CEO激勵的作用[J].經濟研究,2010(5):55-67.

[7]Tao Z,Horn C L.Ownership Structure and R&D Spending: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Firms[J].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2011(1):82 - 90.

[8]高艷慧,萬迪昉.企業性質、資金來源與研發產出——基于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9):146-156.

[9]伊志宏,宋 華,于亢亢.基于資源整合的技術創新模式——神華集團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08(1):1-13.

[10]郭燕青,時洪梅.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開發中的創新方式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0(6):469-478.

[11]朱平芳,徐偉民.政府的科技激勵政策對大中型工業企業R&D投入及其專利產出的影響——上海市的實證研究[J]. 經濟研究,2003(6):45-53.

[12]白俊紅.中國的政府R&D資助有效嗎?來自大中型工業企業的經驗證據[J].經濟學(季刊),2011(4):1375-1400.

[13]安同良,周紹東,皮建才.R&D補貼對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效應[J].經濟研究,2009(10):87-98.

[14]李 平,王春暉.政府科技資助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非線性研究——基于中國2001-2008年省級面板數據的門檻回歸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0(8):138-147.

[15]熊維勤.稅收和補貼政策對R&D效率和規模的影響——理論與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1(5):698-706.

[16]解維敏,方紅星.金融發展、融資約束與企業研發投入[J]. 金融研究,2011(5):171-183.

[19]成力為,孫 瑋,王九云.要素市場不完全視角下的高技術產業創新效率——基于三階段DEA-Windows的內外資配置效率和規模效率比較[J].科學學研究,2011(6):930-938.

猜你喜歡
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4期)2022-06-05 07:53: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企業
當代水產(2021年5期)2021-07-21 07:32: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1年4期)2021-07-20 08:10:14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看国产毛片| 亚洲视频无码|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欧美在线导航|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亚洲不卡影院|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在线|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毛片|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剧情伊人|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亚洲无码91视频|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亚洲青涩在线|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自拍欧美亚洲| 欧美a级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伊人操| 久久男人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日本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区|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亚洲激情99|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欧美激情成人网|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婷五月综合|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在线视频97| 国产丝袜第一页|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99re精彩视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免费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