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上海證券交易系統的建設進展及對策研究:基于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視角

2012-07-26 09:50:32侯經川嚴玉麗
中國軟科學 2012年5期
關鍵詞:系統

侯經川,呂 想,嚴玉麗

(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上海200241)

一、引言

2009年3月25日,國務院通過《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要求2020年把上海建設成為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2009年6月25日,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宏偉計劃正式啟動。那么,兩年多過去了,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進展如何?與國際上先進的金融中心相比到底還有哪些關鍵性的差距?

在金融市場中有一句名言:“No System,No Market”。交易系統是支撐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的發動機,發動機的好壞直接影響金融市場的交易能力。顯然,上海要想成為一流的國際金融中心,就必須建設和擁有一流的金融交易系統。《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第二章第十一條明確提出:“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配合國家有關部門促進各類金融信息系統、市場交易系統互聯互通,建設、完善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功能相匹配的登記、托管、清算、結算等統一高效的現代化金融支持體系。”因此,上海金融交易系統的建設水平,是反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水平的一面很好的鏡子。

然而,在現有關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展的跟蹤研究與報道[1-6]中,卻很少看到對交易系統建設的關注。只有施東輝[7]從交易所競爭力分析的微觀視角,對交易所交易系統進行過評價,揭示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與全球先進交易所在“交易系統”這一競爭力要素上的差距。鑒于“上交所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最重要組成部分”[8],故我們選擇上交所的證券交易系統為考察對象,從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視角,評估其建設進展及其與國外先進交易系統的差距,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國外證券交易系統的發展動態

交易處理功能具有強烈的規模經濟性和網絡外部性,這兩個特性決定了交易所的自然壟斷特點[9]。因此,交易所的整合注定不可避免。進入21世紀以來,這種整合趨勢更是愈演愈烈,全球交易所加速向幾家超大型交易所集團、交易所聯盟集中[10-11]。在技術上,共同交易平臺也陸續推出,促進了跨境聯網交易的實現。而且,各交易所為了滿足市場參與者的高速交易需求,競相縮短交易委托處理的延時,以此來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而證券監管的加強和交易技術的進步,也使得場外交易越來越規范化,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的界限日益模糊。

(一)交易所市場整合推動共同交易平臺建設

通過交易所的聯盟與整合,可以加強交易所內部資源的利用、降低市場運作成本、提高市場效率,從而整體提升交易所的競爭力。伴隨著交易所的整合(圖1),推出交易所集團或者交易所聯盟的共同聯網交易平臺也是大勢所趨。表1給出了全球部分交易所合并或聯盟后推出的共同交易系統平臺。

(二)競爭壓力推動交易處理延時不斷縮短

隨著交易技術的進步,一些另類交易平臺異軍突起,它們憑借快速的響應速度與成交機制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對傳統交易所的市場地位形成了很大的威脅。以日本另類交易平臺CHI-Japan為例:2010年9月該平臺推出不久,其月成交金額僅為25億日元,但僅僅3個月后,2010年11月的月成交金額已經增長至500億日元,可見成交金額增長之迅速[12]。

因此,各交易所不得不通過各種手段來縮短交易系統的委托處理延時[13](如收購這些另類交易平臺或推出更先進的交易系統),盡可能地滿足投資者的高速交易要求,借以維持和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據Rosenblatt Securitie研究報告保守估計,目前全美股票市場交易量的一半以上,歐洲股市交易量的35%,均來源于高頻交易[14]。從表2可以看到,邁入微秒級的新交易系統越來越多。

表1 部分交易所的交易系統聯網平臺

表2 部分交易所交易系統的委托處理延時

(三)金融監管推動場外交易日益走向場內化

2008年的金融危機雖然是由多種因素引發所致,但是美國政府認為導致金融體系崩潰的根本原因是華爾街某些金融機構和華盛頓某些權力機構的責任缺失,尤其是缺乏對場外交易的監管。場外交易與交易所交易(場內交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沒有固定交易場所和標準化的交易規則,所以其交易過程的不透明、交易形式的不規范以及交易技術的落后一直為人所詬病。金融危機過后,各國監管部門試圖在制度上和技術上完善場外交易。在制度上,主要是通過法律手段提高消費者金融保護,加強金融機構監管。在技術上,則大力推動場外交易的電子化、信息化。政府監管上的逐步細化以及金融機構在技術上的逐漸完善,使場外交易不斷走向標準化、電子化、透明化[15],越來越向場內交易靠攏(表3)。

表3 場外交易的場內化趨勢

三、上海證券交易系統的建設進展

上交所于1990年11月26日成立,同時啟用第一代電子交易系統。1990年12月19日上午11時,中國證券市場第一筆由計算機自動撮合的證券交易在上交所交易大廳隆重誕生,標志著上交所從正式開市營業的第一天起就把中國資本市場帶入了電子化交易時代。1991年4月,取代實物股票的股票賬戶啟用,將無紙化從交易環節擴展到了發行和結算環節。1992年12月,第二代電子交易系統上線。2009年11月,第三代交易系統上線。該系統實現了我國資本市場交易系統在容量、性能、可擴展性、災難恢復能力等方面的重大突破,積累了多項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支持國際化、標準化的創新交易產品和交易機制等業務的發展,為中國參與全球競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技術基礎[16]。

圖2 上海證券交易所新舊交易系統的架構差異

(一)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可擴展性的技術架構

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統采用了基于并行結構的多主機負載均衡方式和加載廣播抑制設施的全三層核心網絡(圖2)。系統分層部署,且在關鍵應用、主機以及網絡三個方面皆有冗余。而兩地三數據中心的災備設計支持當單一數據處理中心出現極端故障時,異地數據處理中心快速、全面接管,保證市場交易業務的連續。

如圖2所示,新交易系統(第三代)與舊交易系統(第二代)架構上的最根本差異是:從單主機處理結構升級為多主機處理結構。在報盤端,新系統采用報盤軟件EzOES(Easy Order Entry System)替代舊系統的AWX/BWX,并引入了“參與者交易業務單元”(Participant Business Unit,簡稱PBU)這一全球交易所普遍采用的高效率的交易組織方式。在數據接口上,新系統采用了兼容FIX協議①FIX(Financial Information Exchange)協議是由高盛、JP摩根、美林等投行一同發起的用于證券交易過程中信息交換的公開協議。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機構加入FIX協議并使之不斷完善。的 STEP國家標準,接口更加標準規范[17]。

這種分布并行的總體技術架構,在保證系統高可靠性的同時,也使其交易處理能力、高擴展性達到了同行業先進水平。新交易系統的峰值訂單處理能力達到近90000筆/秒,平均訂單延時比舊交易系統縮短了30%以上,日處理1.8萬筆訂單和3.5億筆成交[16]。而且,系統總容量和總性能指標具有近似線性的擴展能力。截止到2011年12月16日,上交所有效股票賬戶數為6978.94萬個,每周新增開戶數平均保持在8萬左右[18],交易系統經受住了市場容量持續擴張的考驗。

(二)多功能、全方位的業務支持能力

新交易系統支持股票(A股、B股)、債券(國債、可轉債、可分離債、企業債、公司債、地方債)、回購(買斷式回購、質押式回購)、基金(封閉式基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簡稱ETF)、權證產品的買賣撮合“交易業務”,以及針對這些產品和開放式基金或者針對投資者賬戶的“非交易業務”,同時向全體市場參與者發布實時行情、私有信息和公共信息。而且,還支持各類“創新業務”[19]:

在交易產品方面,支持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

在交易機制方面,支持融資融券業務和多種交易模型(包括:訂單驅動模型、報價驅動交易模型、混合交易模型、協商交易模型、OTC交易模型和中國市場特有的補充交易模型);

在價格發現方面,支持多種價格生成方式(如一日多次集合競價、集合競價方式生成收盤價等)和多種價格控制穩定機制(包括基于靜態價格的漲跌幅控制、基于動態價格的訂單價格控制、價格波動中斷等);

在訂單屬性方面,支持目前國際市場上所有常用訂單類型(包括:限價訂單、市價訂單、止損訂單、冰山訂單、一攬子訂單以及協商訂單等),支持不同訂單采用不同交易時間表(如非交易業務訂單在午間休市時申報等)。如果配合執行限制、到期日限制等多種參數使用,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市場投資者的交易需求;

在網絡互聯互通方面,“多交易所功能”可提供交易系統與外部交易所的訂單路由、行情查詢等服務,而“系統宿主服務功能”可實現多個交易系統在同一平臺上同時運行,并且擁有各自獨立的交易產品、規則和時間表。這兩種功能可以使境內外參與者通過單一的接口完成跨市場、跨境交易。

總之,新交易系統整合了當前世界主流交易所的主要交易產品和交易功能,能同時支持現貨、衍生品多市場的交易運行,不僅滿足現有證券市場的交易品種要求,也能夠適應長期的市場發展需要。投資者可通過一個交易平臺進行股票、債券、基金、權證以及衍生品交易,進行全方位的投資選擇、組合套利交易和風險控制。同時,監管機構也便于發現跨市場操縱行為,便于對相關產品或相關參與者進行監管操作,降低跨市場協同監管成本[20]。

(三)完全自主的核心知識產權

對于任何系統來說,其硬件部分從購入之日就開始步入了“折舊”通道,直至最后歸零;真正有價值并逐漸增值的是它的軟件部分,尤其是應用系統源代碼、文檔、管理流程、客戶數據等專有知識資產。顯然,上交所去“自主”生產硬件設備或開發操作系統并不是明智的選擇,把標準和應用廣泛的業界先進技術快速投入應用、致力于建設和優化自己的核心知識資產才是最優解。

新交易系統的設計定位是繼承上交所多年來不斷發展探索總結出來的技術架構,同時放眼世界,借鑒全球其他主要資本市場的技術特點和優勢,依托信息技術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結合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長遠需要,打造出符合中國證券市場實情的世界一流交易系統。該系統從2001年立項到2009年成功上線花費了整整8年時間,上交所共交付源程序代碼100萬行,編寫交付文檔約160份,上線前還制訂了106類技術故障的應對措施和系統回退方案。這樣的巨系統能夠自主開發成功并平穩上線,表明上交所的技術實力十分了得[16]。

上交所新交易系統在系統總體架構設計、網絡設計與部署、應用程序開發、系統測試各個方面做到了“自主管理、自主開發、自主維護”。其內存事物處理、高速信息傳輸、故障檢測與隔離等核心技術,已居于國際領先地位。盡管在硬件設備、操作系統和網絡設備方面,還不得不依賴于第三方設備廠商,但通過采用“操作系統抽象層”(Operating System Abstract Layer,簡稱OSAL)分層設計概念,把應用系統的大部分邏輯與操作系統隔離開來,使得可以在未來以最低的成本適應設備和操作系統的發展[16]。

這樣,新系統就徹底解決了多年來制約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核心交易系統的自主知識產權問題,從而使上交所的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平臺上,有了自主掌控發展方向和發展節奏的基本手段。

四、上海證券交易系統與國外先進系統的比較

自2007年7月1日中國證監會頒布施行《境外證券交易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辦法》,海外證券交易所就加快了在中國擴張的步伐。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倫敦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韓國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紛紛在中國設立代表處,搶奪國內的上市資源[21]。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國內證券交易所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增強對優質上市資源的吸引力[22]。其中,交易系統的競爭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

圖3 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結構

鑒于證券交易系統主要由市場參與者、網絡設施、交易處理系統以及交易系統后臺4部分組成(如圖3所示),根據各部分在整個交易過程中的不同要求,可對其建立相應的評價準則:(1)交易處理系統的事務處理性能;(2)交易系統后臺的可持續支撐能力;(3)網絡設施的市場連接性;(4)對市場參與者的用戶友好性。以下我們就從這4個方面,對上交所新交易系統與國外主流交易所的交易系統做一個粗略的比較分析。

(一)交易處理系統的事務處理性能

交易處理系統可以用兩個主要指標來衡量性能:吞吐量和延時。廣域網的發展打破了地理上的限制,使得可以同時有很多用戶使用一個系統,對吞吐量的需求越來越高。而證券交易的業務特征,導致用戶對延時很苛刻,總是希望自己的委托能夠最快地送達核心撮合引擎,處理結果能夠最快地返回給自己[16]。

上交所新交易系統通過“系統多主機化、主機多CPU化、CPU多核化、一核多線程化”的并行設計,采用多進程流水處理、消息打包傳輸、多線程異步并行寫盤等設計技巧,來提升系統處理訂單的吞吐量和降低訂單處理的延時。

據世界交易所聯盟(WFE)統計,截至2010年末,上交所股票市值為2.72萬億美元,全球排名第六;2010年上交所股票成交金額(含投資基金)為4.5萬億美元,為全球第三[23]。這說明上交所交易系統的吞吐量已躋身世界前列。

由表2可知,國際上主要交易所的交易系統委托處理延時已經達到了微秒級,最慢的東京證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也控制在1-5毫秒。而上交所的系統延時才剛剛達到50毫秒[16],與國外先進交易系統尚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需要指出的是,交易處理系統的吞吐量既指交易訂單的流量,也指交易品種的寬度。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上交所交易系統支持的交易品種已經從單一的股票交易擴展至股票、債券(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公司債)、證券投資基金(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及權證等產品,新交易系統更是可以滿足期貨、期權等衍生性金融產品的交易要求。但是,該系統的設計功能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從表4可以看到,與世界各大主要交易所相比,上交所在結構化衍生品和市場延伸產品方面幾乎是空白[7]。與此同時,這些衍生性金融產品的交易系統建設,卻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低水平重復進行。

這種狀況急需改變。無論是從提升交易所自身競爭力的角度,還是從節約社會資源、提高規模效應的角度,實現上交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交易系統上的共建共享,擴大系統交易產品的寬度和集約程度,都極為必要。

表4 世界主要交易所主要交易產品比較

(二)交易系統后臺的可持續支撐能力

交易系統后臺的可持續支撐能力,主要包括可靠性和可擴展性兩個方面。

可靠性主要是對數據安全備份的考慮。上交所新交易系統以“后臺數據完全持久化”和“系統冗余設計”兩種方法來完善系統數據的可靠性。后臺數據完全持久化就是只有當后臺數據完全寫入后臺服務器才會向前臺發出確認信息,從而保證了數據在后臺系統處理過程中不會由于發生故障(如計算機設備的掉電、網絡中斷等)而丟失。“系統冗余設計”是指對系統中同一事情,有不止一個設備能處理,一旦一個設備由于任何原因不能完成工作,可以通過另外的設備進行處理。上交所主要是以“異構”的方式來實現系統冗余設計,即數據以不同批次不同型號的設備進行備份。

可擴展性是指交易系統要有力支撐交易所的未來業務發展,能夠支持持續增長的以億為單位的投資者記錄數、持倉記錄數、每日訂單記錄數以及每日成交記錄數。上交所新交易系統采用了“完全可擴展”的交易系統架構,每一個功能都可以由多個設備進行負載均衡。

這些做法與國外交易所大體類似。例如,在可靠性設計方面,東京證券交易所對處理訂單等交易信息在三個數據服務器中同時備份,納斯達克的核心數據中心在康涅狄格州的特蘭伯爾和馬里蘭州的羅克維爾異地備份;在可擴展性設計方面,日本東京交易所的系統擴展以當天的系統訂單容量作為負載劃分依據,當每分鐘訂單數量達到事先規定閥值一半的時候,系統可在一周內自動擴展訂單受理件數為峰值時的2倍容量[14]。其最終效果與上交所應該沒有太大差異。

(三)網絡設施的市場連接性

市場連接性是指交易系統與投資者之間的聯系途徑以及對不同地域、不同時區投資者的覆蓋能力。在全球化和網絡化的時代中,高連接性可以使交易系統接觸到更為廣泛的投資者,從而充分發揮交易所運作中的網絡外部性。美國紐約交易所推出了“網絡紐交所”的全新交易平臺,其中的機構快速系統(Institutional XPressTM)為機構投資者提供與紐交所交易大廳之間直接的電子通訊連接;美國納斯達克市場針對普通投資者推出了網頁交易功能(Web Trade),這樣普通投資者無需通過交易軟件、而是通過普通網頁就可進行交易。可見美國兩大交易所都在努力拓寬不同類型投資者連接交易所的渠道。

上交所對于投資者與交易系統的聯系途徑主要分為兩類,普通投資者一般通過證券賬戶所屬證券公司在交易所的交易席位(交易業務單元)進行交易,而機構投資者更多地通過在交易所的自有席位(交易業務單元)進行證券交易。不管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普通投資者,現階段都是通過客戶端交易軟件與交易所連接下單交易的,連接渠道較美國紐約交易所、納斯達克市場略顯單調。

從交易時間安排來看,倫敦交易所的交易時間長達8.5小時,紐約交易所的交易時段也有6.5小時。2010年,亞洲三大交易所也不約而同地延長了各自的交易時間:香港聯合交易所交易時段從原本上午10:00~12:30、下午14:30~16:00,改為上午9:30~12:00、下午13:30~16:00,全天交易時間從4小延時長至5小時;新加坡交易所取消午休安排,交易時段從原本上午9:00~12:30、下午14:00~17:00,改為9:00~17:00,全天交易時間從6.5小延時長至8小時;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將交易時段(上午9時至下午3時)中的午間休市時間由現行的90分鐘縮減至60分鐘,全天交易5個小時。而我國上海與深圳兩家交易所的交易時段都是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全天交易時間僅為4個小時,明顯偏短。

(四)對市場參與者的用戶友好性

用戶友好性主要是指交易系統給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等市場參與者帶來的方便與舒適程度。在這方面,國內外交易所的共同做法是通過交易所網站對各種類型的市場參與者提供盡可能周備的信息服務,而且越來越重視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的溝通與交流。以美國NASDAQ的公司市場服務(Corporate Service for Marketplace)為例,通過建立專門的投資者關系網站,使機構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都可以利用電子郵件或者留言的方式與上市公司進行交流,而上市公司也會將公司最新公告公布于該網站,同時回答投資者所提出的相關問題。國內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專門設置有這樣的“投資者互動關系平臺”①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投資者互動關系平臺”,網址:http://irm.cninfo.com.cn。,為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直接溝通、獲取第一手投資信息帶來了方便。

上交所網站(http://www.sse.com.cn)按照“投資者-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會員/證券機構-基金管理公司-債券發行主體-媒體單位”的用戶分類,對不同類型的市場參與者分別設計了針對性的服務項目,基本上能滿足各類用戶的主要服務需求。但在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的互動交流方面,則似乎重視不夠。雖然在“投資者服務”欄目下設置有“投資者關系”和“相關在線服務”子欄目,但“投資者關系”下僅有“IR動態-IR叢書-IR案例-報刊園地”4項內容,“相關在線服務”下雖然有一個“投資者在線留言”②上海證券交易所“投資者在線留言”,網址:http://www.sse.com.cn/sseportal/ps/zhs/site/hotlinesuv.shtml。,但里面只有上交所的咨詢郵箱和熱線電話,根本無法與上市公司直接進行交流。倒是在上證所信息網絡有限公司的網站(http://www.sseinfo.com)上有一個“投資者互動關系平臺③上證所信息網絡有限公司“投資者互動關系平臺”,網址:http://ir.sseinfo.com。”,但竟然在上交所網站上沒有鏈接,一般投資者要找到這個平臺實在是太難了。無怪乎直到本文寫作之日(2011-12-07),該平臺上的最新互動信息還是2009-01-08的,說明該平臺已經多年沒有投資者使用了。

五、對策建議

以上我們分別從交易處理系統、交易系統后臺、網絡設施以及市場參與者4個方面,對上交所新交易系統與國外先進交易系統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在交易系統后臺的可持續支撐能力(包括可靠性與可擴展性)方面,該系統與國外先進交易系統幾乎不相上下,其持續穩定運行是沒有問題的、令人放心的;在網絡設施的市場連接性和對市場參與者的用戶友好性2個方面,雖然存在一定差距,但問題不是很大,比較容易改進;而在交易系統的事務處理性能方面,差距則相當大,這將是未來制約上交所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由表2可知,國際上主要交易所的交易系統委托處理延時已經達到了微秒級,最慢的東京證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也控制在1-5毫秒,而上交所的系統延時才剛剛達到50毫秒,與國外先進交易系統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而表4顯示,與世界各大主要交易所相比,上交所在結構化衍生品和市場延伸產品方面幾乎是空白,其交易系統的衍生性金融產品交易功能白白閑置。而與此同時,同在上海的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卻又在重復開發建設各自的衍生性金融產品交易系統。這與國外交易所不斷整合、打造統一金融交易平臺的趨勢完全脫節。可見,延時過長和交易功能過于單一,是制約上交所提升競爭力的兩大瓶頸因素,也必將對上海成為一流的國際金融中心形成拖累。

面對愈演愈烈的全球交易所整合大潮和海外證券交易所加快在中國擴張的嚴峻形勢,提升證券交易系統的綜合性能和交易所的核心競爭力已經非常迫切。其中,降低交易系統的處理延時和擴展交易品種的寬度最為緊要,而網絡連接性和用戶友好性的提升也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還必須密切跟蹤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并快速應用于交易系統的建設之中。

現就此提出以下4點建議:

(一)在保證系統安全平穩運行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交易系統的延時

現階段,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統的平均延時約為50毫秒,這一點與納斯達克、紐約交易所等世界一流交易所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雖然對于證券交易系統而言,應該把系統的穩定、數據的安全、交易的平穩擺在首位,不能一味地追求低延時,但是,以現有交易系統的交易延時,是無法與國外先進交易系統相競爭的,無法滿足未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交易要求。因此,降低交易延時對于交易系統的當前運行雖然并不是十分緊迫,但對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長遠目標而言則關系重大,交易系統邁入微秒級是遲早要實現的。

(二)加強各類交易所之間的整合,打造多功能的統一金融交易平臺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推出越來越多的金融產品和衍生品,為了更好地滿足各類投資者的交易需求,整合各類交易所、打造統一金融交易平臺終將是大勢所趨。這是全球的大潮流,上海也無法回避。因此,我們應該未雨綢繆,早作準備,以上交所為核心整合上海和國內的其他交易所,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綜合交易系統。

首先,應促進同類交易所之間的合作,比如上交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合作,最終應該向采用同一套交易系統靠攏。全球范圍內,跨國、跨境、跨類型的交易所合并和交易系統整合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同一個國家的兩個證券交易所為什么不能整合協作呢?至少,打造一個統一的證券交易平臺應該不是什么問題吧?

其次,應推進上交所與上海其他交易所(如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之間的合作,打造期現同時交易的一體化交易系統,最大限度地發揮交易系統的規模經濟效應。

(三)以用戶為中心,優化交易系統的連接渠道與服務水平

與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構想相呼應,上交所一直致力于國際板的推出。但是想要吸引大型跨國公司在上交所掛牌和國外投資者來上交所交易,交易系統的市場連接性與用戶友好性就必須與國際接軌。至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對投資者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第一,努力拓寬交易渠道,提高交易系統對投資者在空間上的覆蓋能力。與國外各種另類交易平臺的迅速崛起一樣,國內各種交易所近年來近乎瘋狂的發展,除了政府監管不力之外,歸根結底是因為體制內的現有交易所無法滿足廣大投資者的交易需要。場外交易的興起,終究是因為場內交易存在不足。上交所應以此為鑒,參照紐交所和納斯達克開設“網上紐交所”和“網頁交易”的做法,建立類似的網上交易渠道,把交易系統對投資者的空間限制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二,適當延長交易時間,提高交易系統對投資者在時間上的覆蓋能力。如果我們在現有交易時間基礎上,上下午分別延長半個小時,即改為上午9:00-11:30以及下午1:00-3:30,那么,在提高交易時間靈活性的同時,股票市場的流動性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規模也相應擴大;

第三,大力提高信息服務的質量,提高交易系統對投資者的決策支持能力。除了確保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之外,更要為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直接交流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上交所應特別重視投資者互動關系平臺的建設和維護,盡可能方便投資者的使用。

(四)加大對云計算的研發力度,提升系統擴展能力,建設低碳型交易所

近年來,云計算的概念正在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交易所也不例外。云計算是一種新興的共享基礎構架,它不但超越了傳統設備的儲存能力,而且其低成本、高效率以及較為靈活的運算模式都是其受到追捧的原因。

隨著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數量的增加,交易所的交易數據勢必會大幅增長,這樣對交易系統的擴展性和交易數據的可靠性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僅靠增加服務器數量來應對未來海量交易數據的增長已經越來越行不通了。而云計算恰恰顛覆了傳統計算機架構的模式,為交易系統的擴展性和交易數據的可靠性帶來了革命性的技術支持。一方面,云計算可以讓原先物理化的服務器虛擬化,最大程度地減少物理服務器的數量,降低服務器集群運轉的能源消耗,實現低碳化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運用云計算后的交易數據將不會存儲在物理數據庫中,而是將其存儲在“云端”,省掉了傳統的中間層服務器和數據庫,不僅大大降低了軟硬件的成本,而且減少了數據傳輸過程中數據丟失的可能,提升數據存儲的可靠性。

當然,由于云計算剛剛興起,云計算數據服務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把云計算運用于交易數據存儲等核心業務要非常謹慎。但無論如何,我們對云計算這一革命性的技術必須高度重視,并及早制定相應的應用規劃,主動搶占未來交易技術革命的戰略制高點。

[1]高 山.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比較及對上海的啟示[J].社會科學研究,2009,(04):42-49.

[2]黃 婷.上交所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最重要組成部分[N].證券時報,2009-01-22(A02).

[3]楊 群.上海憑啥位列“全球第三”[N].解放日報,2010-04-08(009).

[4]風 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巡禮[J].金融管理與研究,2009,(11):18-20.

[5]尹應凱,姚 偉.我國金融中心建設的進展與對策——基于GFCI6最新排名的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0,(10):75-77.

[6]蘇立峰,朱 喜.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調查報告——業界人士的評價和期望[J].上海經濟研究,2011,(06):118-128.

[7]施東輝.交易所競爭力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8]黃 婷.上交所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最重要組成部分[N].證券時報,2009-01-22(A02).

[9]施東暉.壟斷與競爭:證券交易所變革的經濟學分析[J]. 證券市場導報,2002,(02):4-12.

[10]劉紀鵬,曾 斌.全球證券交易所并購浪潮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2011,(04):64-65.

[11]劉春彥,賀錫霞.世界交易所合并浪潮及其啟示[J].中國金融,2011,(05):71-72.

[12]喻華麗,曾海泉.2010年國際證券市場技術系統發展動態分析[A].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技術前沿》總第三期文章選登[C/OL].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ShowITCmdNew,2011-10-27/2011-11-23.

[13]徐廣斌,武劍鋒,白 碩.低延遲證券交易系統關鍵技術研究[J].計算機工程,2011,(9):28-29.

[14]鄭 剛,徐 杰,徐佳等.交易所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研究——以東京證券交易所為例[A].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技術前沿》總第三期文章選登[C/OL].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ShowITCmdNew,2011-10-27/2011-11-23.

[15]楊明秋.論全球證券交易系統七大發展趨勢[J].世界經濟研究,2010,(11):31-39.

[16]武劍鋒.交易系統:更新與跨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3.

[17]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新一代交易系統市場參與者端差異比較[OL].http://www.sse.com.cn/sseportal/cs/zhs/ywyy/hyb/ngtrade/new/archive/SSE501 _PartTradTermDiff_20091026.doc,2009-10-28/2011-11-23.

[18]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一周股票賬戶情況統計表[OL].http://www.chinaclear.cn/main/03/0303/030305/030305_1.html,2011-12-02/2011-12-13.

[19]上海證券交易所.新一代交易系統市場參與者業務規格說明書[OL].http://www.sse.com.cn/sseportal/cs/zhs/ywyy/hyb/ngtrade/new/techdoc/SSE201_PartTradBusinessSpec_CV10_20090622.doc,2009-06-25/2011-11-25.

[20]王 璐,張 雪.驚心動魄的三天三夜——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統成功上線紀實[N].上海證券報,2009-12-07(011).

[21]朱周良.搶奪上市資源海外交易所爭相“落戶”中國[N].上海證券報,2007-12-04(011).

[22]陶俊潔,趙曉輝.海外證交所“大兵壓境”,考驗國內交易所競爭力[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2/24/content_7660900.htm,2008-02-24/2011-12-13.

[23]方星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進情況[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9/node12344/u26ai28719.html,2011-09-15/2011-12-13.

猜你喜歡
系統
Smartflower POP 一體式光伏系統
工業設計(2022年8期)2022-09-09 07:43:20
WJ-700無人機系統
ZC系列無人機遙感系統
北京測繪(2020年12期)2020-12-29 01:33:58
基于PowerPC+FPGA顯示系統
基于UG的發射箱自動化虛擬裝配系統開發
半沸制皂系統(下)
FAO系統特有功能分析及互聯互通探討
連通與提升系統的最后一塊拼圖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一德系統 德行天下
PLC在多段調速系統中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欧美成人第一页|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色在线|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日韩高清成人|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亚洲第一页| 亚洲无限乱码|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伊人久久影视| 国产激情影院|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爆操波多野结衣| 女人18毛片久久| 在线无码九区|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久草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青青草原国产|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深爱婷婷激情网| 国产区免费|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欧美精品1区2区|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毛片网站在线看|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欧美伦理一区| 97综合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爽免费视频|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毛片免费试看|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欧美精品啪啪|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91一级片|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