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麗華
廣東省深圳市廣東公安邊防總隊醫院二內科,廣東 深圳 518029
抗菌藥物在臨床治療中上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對其使用不當或濫用的現象普遍存在,常導致細菌耐藥性快速增長、藥源性疾病日漸增多、患者住院時間及治療費用增加以及衛生資源浪費等不良事件的發生[1-2],成為醫院管理中的一大難題。近期我院在呼吸內科針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進行了綜合干預,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研究內容報道如下,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隨機選取于2011年1月開始實施臨床抗菌藥物干預規范后入住我院呼吸內科、2011年8月已經治療出院的100例病例為干預組,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齡17~78歲,平均(49.67±21.56)歲。從2011年1月前出院的病例中隨機選取10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齡16~79歲,平均(51.06±22.31)歲。干預組實施一系列干預措施促進合理用藥,對照組未采取任何干預措施。
1.2.1 干預措施 對包括對照組在內的2011年前病例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呼吸內科應用抗菌藥物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有的放矢,制訂相應的干預措施,主要以“干預-反饋-再干預-跟蹤評價”為主線,分為宣傳教育、監督管理、反饋跟蹤三個方面實施。具體內容如下:宣傳教育面向科室所有醫護從業人員,根據衛生部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我院實際情況編發《呼吸內科抗菌藥物用藥方案及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并組織合理用藥學習培訓,定期對培訓內容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崗,聯合院內有關專家設立用藥咨詢專線,隨時回答臨床實踐中的用藥問題。監督管理,依照抗菌藥分級目錄采用分級管理,選用和調整抗菌藥物須在住院病歷中著入分析,且要有相關分級權限的醫生的親筆簽名;設立質控醫師崗,每月對各專業小組的抗菌素使用的適應證、禁忌證、用藥原則、配伍、采樣及有關病程記錄等方面情況進行檢查,將檢查結果納入當月獎懲考核。反饋跟蹤,質控醫師及時對每次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將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之處,反饋給科室主任和責任醫護人員,由主任聯合相關專家同責任醫護人員進行有效溝通,對確實存在的不合理用藥現象委派臨床藥師參與長期持續地監督引導。
1.2.2 調查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的方法,按預先設計好的表格對所有觀察對象進行數據采集,采集內容包括:病歷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時間、診斷、給藥時機和時間、使用抗菌藥品種和用藥情況、藥品費用等,所有項目錄入Excel表并建立數據庫。抗菌藥物合理性應用評價參考上述的《呼吸內科抗菌藥物用藥方案及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主要指標包括抗菌藥物使用比例、抗菌藥物聯合用藥情況、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用藥無適應證、超級實用抗菌藥、給藥時機不當、用法用量錯誤、藥物選擇不當、用藥時間過長)的發生情況、住院天數及抗菌藥物費用所占比例等。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研究對象均治愈出院。抗菌藥物使用比例、抗菌藥物聯合用藥情況、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的發生情況、住院天數及抗菌藥物費用所占比例等抗菌藥物合理性應用評價指標結果見表1。從中可以看出,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抗菌藥物使用和抗菌藥物聯合用藥比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發生率以及平均抗菌藥物費用占藥費支出比例明顯降低,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1 兩組抗菌藥物合理性應用指標結果(%)
由于呼吸系統特殊的生理解剖結果,受感染的幾率較高[3]。抗菌藥物是治療機體感染的必需藥品,但近年來抗生素品種多,發展迅速,大量新品種不斷進人臨床,在給臨床實踐提供良好的治療方法的同時,也給其合理應用帶來了困擾。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不僅受到醫藥界的關注,而且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它對于延緩細菌耐藥、減少不良反應、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和節約衛生資源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使患者獲得低毒高效的治療效果,是臨床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以衛生部先后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辦醫發[2009]38號文件為依據,通過詳細的前期調研發現我院呼吸內科的抗菌藥使用比例處于國內外同級別醫院中偏高的水平[5-7],遂組織專家制訂了呼吸內科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干預計劃,通過有針對性的實施干預,結果表明,呼吸內科抗菌藥物使用比例從86.00%下降至72.00%,聯合用藥的比例從干預前54.00%下降至干預后的39.00%。平均住院天數和平均抗菌藥物費用占藥費支出比例也相應地從干預前的(16.62±4.33)d和57.88%降至干預后的(11.19±3.57)d和46.46%,這證明合理的用藥方案不僅能減少藥物的使用,還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患者的住院天數,有效控制醫藥費用。尤其是結果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發生率作為最直接的指標顯示用藥無適應證、超級實用抗菌藥、給藥時機不當、用法用量錯誤、藥物選擇不當、用藥時間過長等不合理的用藥表現明顯減少,干預效果顯著。
總之,通過在呼吸內科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干預對照研究,說明實施長期持續全程干預措施是可行和有效的,符合衛生經濟學高效節約的原則。這些寶貴經驗有利于干預的拓展,為臨床合理用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1]Austvoll Dahlgren A,Aaserud M,Vist G,et al.Pharmaceutical policies:effects of cap and co-payment on rational drug use [J].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03,1(1):7-17.
[2]中國合理用藥中心組.用藥調研方法與改善用藥的策略[Z].2007.
[3]沈丹,張芳,魯燕俠,等.呼吸科非手術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1):1610-1612.
[4]夏國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48-50.
[5]湯靜,劉皋林,徐紅冰,等.抗菌藥物應用橫斷面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2):246-248.
[6]Perez Trallero E,Martin-Herrero JE,Mazon A,et al.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ong respiratory pathogens in Spain:latest data and changes over 11 years (1996-1997 to 2006-2007)[J].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10,54(7):2953.
[7]May AK,Fleming SB.Influence of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 prophylaxis on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 infections and subsequent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head-injured patients [J].Surg Infect (Larchmt),2006,7(5):4091-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