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英 劉文清
1.河南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河南鄭州 450003;2.河南中醫學院,河南鄭州 450008
肛瘺是因肛門周圍間隙感染、損傷、異物等病理因素形成的與肛門周圍皮膚相通的一種異常通道[1]。其內口多位于齒線附近,外口位于肛門周圍皮膚,其發病率高,在肛腸科僅次于痔[2],位居第二。因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破潰后,余毒未盡,蘊結不散,氣血凝滯,血行不暢或因肺脾兩虛所致[3]。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肛門流膿,硬結,肛周脹痛,瘙癢。它的發病不分年齡,但以青壯年發病較多,男性多于女性,在肛門直腸病中,位居第二。我科2011年1~9月對127例單純性肛瘺患者進行辨證施護,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F報道如下:
127例肛瘺病例,均來自河南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2011年1~9月期間門診及住院患者,經中醫辨證分型,且均經專科檢查確診為單純性肛瘺。127例患者中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2年。將其按照隨機數表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5 例,其中,男 42 例,女 23 例;平均年齡(37.00 ±1.52)歲;平均病程(11.1 ±7.9)個月;低位 45例,高位 20例;濕熱下注型25例,正虛邪戀型21例,陰液虧虛型19例。對照組62例,其中,男 41 例,女 21 例;平均年齡(36.00 ±1.64)歲;平均病程(10.3 ±8.2)個月;低位 43例,高位 19例;濕熱下注型 24例,正虛邪戀型21例,陰液虧虛型17例。以上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和中醫辨證分型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目前已在國內普遍使用的中國衡水會議(1975年),肛瘺統一標準分類:以外括約肌深部劃線為標志,瘺管經過此線以上為高位,在此線以下為低位。只有單一的內口、瘺管、外口的稱單純性肛瘺;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內口、瘺管、外口的稱復雜性肛瘺。
1.2.2 中醫辨證標準
參照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
1.3.1 病例納入標準
入選時年齡在18~60歲,根據診斷標準符合單純性肛瘺,并且自愿接受本試驗護理的患者。
1.3.2 病例排除標準
具有嚴重心、肝、腎疾病及血液病患者;年齡18歲以下和60歲以上;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患有嚴重精神及神經疾病;腫瘤患者和有嚴重機會性感染串者;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
1.3.3 病例剔除標準
不符合納入標準而被誤納入者。
兩組患者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后,手術:單純性低位肛瘺切開,單純性高位肛瘺常規掛線,兩組均將感染的內口打開,敞開竇道,刮除創口內壞死組織,對照組的患者手術方法同上,予常規護理;治療組根據患者整體情況行辨證施護。
1.4.1 常規護理
按肛瘺護理常規[4]做好患者的術前準備及術后護理:盡量避免患者的活動,減少患者的痛苦;常規測量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出現異常時及時報告醫生。協助患者完善術前常規檢查,做好術區備皮。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向患者耐心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實履行告知義務。對住院環境、患者的主管醫生、主管護士等逐一向患者介紹,消除患者的顧慮和緊張情緒。術前囑患者更換清潔衣褲,排空大小便,術后協助患者采取左側或右側臥位,并立即測量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必要時使用心電監護儀。
1.4.2 辨證施護
1.4.2.1 濕熱下注型 臨床表現為肛周經常流膿,膿質黏稠,色黃白,局部紅腫熱痛,肛周有潰口,按之有索狀物通向肛內;伴納呆少食,或有嘔惡,渴不欲飲,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體困重;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應給予清熱解毒、利濕中藥湯劑口服,發熱患者指導其臥床休息,并強調臥床休息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多飲水,熱甚者,給予物理降溫。此外,還要注意觀察大便及便血色、質、量、次數以及舌苔、脈象等情況,辨清濕與熱的輕重。此證候有熱象,故服藥時,水溫不宜偏高,服藥時間宜午后,因午后氣機下降,能使藥達病所;飲食宜清補,可食高蛋白、低脂肪飲食,如瘦肉、魚等,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少食糖類、牛奶脹氣之物。
1.4.2.2 正虛邪戀型 臨床表現為肛門周圍流膿,膿液稀薄,肛門處感覺隱隱作痛,外口皮膚色澤暗淡,時潰時愈;按之質地較硬,或有膿液從潰爛口流出,且多有索狀物通向肛門內;伴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脈濡。此型多因勞倦內傷、老年人、病后體虛致邪戀所致,此型患者身體虛弱,治療則宜扶正固本,飲食上應著重加強營養,飲食富營養易消化,可多食雞、魚、瘦肉、蛋類、銀耳蓮子羹、紅豆粥等補益之品。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避風防寒,適時增減衣服,防感冒。指導患者進行身體鍛煉,如打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
1.4.2.3 陰液虧虛型 臨床表現為肛門周圍潰爛口凹陷,周圍皮膚顏色晦暗,膿水清稀如米泔樣,局部常無捫及硬索狀物;伴有形體消瘦,潮熱盜汗,心煩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此型患者大多數屬陰虛火旺的體質,中藥以養陰清熱功效為主,服藥宜涼偏冷服,忌熱服,服藥時間宜入夜為佳。飲食上可適當增加銀耳、甘蔗、雪梨、蓮子等滋陰生津潤肺之品,以少吃多餐為原則,忌辛辣、油膩之品。對結核性肛瘺患者要配合抗結核治療,同時注意換藥器械及用物的消毒滅菌。對糖尿病肛瘺患者,重點要控制飲食和及時監測血糖,必要時服消渴丸等降糖藥物。
痊愈:創面完全愈合,新生肉芽組織全部覆蓋創面;顯效:新生肉芽組織長出內創面75%左右,創面紅潤,并且無炎性滲出液;有效:新生肉芽組織部分長出,內創面縮小,炎性滲出液減少;無效:無新生肉芽組織,內創面無縮小,炎性滲出液仍較多。
所有數據通過SPSS 17.0 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痊愈率(81.54%)與對照組(51.61%)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護理效果比較[n(%)]
治療組治愈時間為(22.62 ±5.27)d,對照組為(31.28 ±6.73)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根據中醫辨證理論,將肛瘺分為三種證型,即正虛邪戀型、陰液虧虛型、濕熱下注型。中醫護理的特點和精華就是辨證施護。筆者運用中醫辨證的原理制訂相應的護理原則[5],對肛瘺患者采用辨證施護是遵循中醫護理特點進行護理,從而加快患者的傷口愈合,縮短了病程,減輕了患者的疼痛,也減少了醫療費用,使其早日康復,收到了較好的療效。本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治愈率及平均治愈時間和對照組比較,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這說明對肛瘺患者進行辨證施護,對肛瘺的治愈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1] 陸金根.中西醫結合肛腸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142.
[2] 王永炎.中醫內科學[M].6 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6.
[3] 萬若華,王蘭香,王玉英,等.中醫臨床護理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58-159.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護理常規、護理文件書寫、技術操作規程[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80-82.
[5] 張玉珍.中醫護理學[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7: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