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平 田勁松 段世英
湖南省婁底市中心醫院,湖南 婁底 417000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種發病機制極為復雜的臨床綜合征,已是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1]。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很多[2],如所有可能損傷具有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的心臟結構或導致心臟功能異常的因素均有可能引起心衰;而大部分患者的癥狀是因左室心肌功能嚴重受損,且收縮與舒張功能異常共存。心衰的治療一直受到醫學界的重視,最有效的治療是改善神經體液因子[3]。重組人腦利鈉鈦(新活素;recombinant form of human brain natriuetic peptide,rhBNP) 是以大腸埃希菌為生產菌種,利用脫氧核糖核酸(DNA)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高純度注射用滅菌粉末[4-5]。其與有心臟心室分泌的內源性的腦鈉肽(brain natriuetic peptide,BNP)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立體構型和生物活性,因而具有相同的作用機制,是治療急性心衰的新型藥物。我院采用rhBNP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對比傳統藥物硝酸甘油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分析如下:
2007年1月~2011年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不包括心源性休克、心臟瓣膜病、肥厚型或限制型心肌病、縮窄性心包炎、急性心肌炎、有抗凝禁忌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其中,男59例,女51例,年齡35~85歲,平均66.7歲;心功能均為NYHA分級Ⅲ~Ⅳ級,并有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基礎病。將11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基礎疾病、心功能分級、呼吸困難程度、整體臨床狀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吸氧、低鹽飲食、強心、利尿、抗感染、治療原發病等常規抗心衰治療措施。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靜脈滴注硝酸甘油,起始劑量為 15~25μg/min,每 3~5 min增加5μg/min,直至達到臨床效應,連續應用3 d;實驗組在常規抗心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rhBNP,先以1.5μg/kg彈丸式靜脈沖擊,再維持劑量流速以 0.007 5μg/(kg·min)連續靜脈滴注3 d。觀察用藥后24、48、72 h后整體臨床狀況,記錄24 h后呼吸困難程度、尿量、尿量與入量的差值、射血分數、Tei指數及72 h后心功能改善情況。
心功能改善分為3個等級,即顯效為心功能改善Ⅱ級以上、有效為心功能改善Ⅰ級以上、無效為心功能改善低于Ⅰ級或加重甚至死亡(總有效=顯效+有效);超聲心動圖測量左心室射血分數(ejection fraction,EF)和 Tei指數[(左室等容收縮時間+左室等容舒張時間)/(左室射血時間)]以評價心室舒縮功能;呼吸困難程度分為4個等級:平臥位4分、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3分、半臥位2分及端坐呼吸1分;整體臨床狀況分為輕度、中度、顯著差3個等級,好轉程度分為明顯好轉、中度好轉、輕度好轉、無變化、輕度惡化、中度惡化、重度惡化7個等級,此兩項臨床指標均由臨床醫生判定分級;比較兩組患者的尿量及尿量與入量的差值。
采用SPSS 16.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獨立樣本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用藥3 d后實驗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n(%)]
實驗組患者用藥后24 h、48 h和72 h的整體臨床狀況好轉程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 <0.01)。 見表 2。
用藥后24 h實驗組患者呼吸困難評分、EF值、Tei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用藥后24 h、48 h、72 h的整體臨床狀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用藥后24 h呼吸困難評分、EF值、Tei指數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用藥后24 h呼吸困難評分、EF值、Tei指數比較()
組別 例數 呼吸困難評分(分) EF值(%) Tei指數實驗組對照組P值55 55 2.68±0.43 3.85±0.72<0.05 42.25±16.94 40.73±15.17<0.05 0.56±0.03 0.50±0.02<0.05
用藥后24 h實驗組患者24 h尿量、尿量與入量的差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rhBNP的作用機制相當于由心室分泌的心臟激素腦鈉鈦,是神經體液因子之一,也是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天然拮抗劑。因此成為目前研究較多的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的新型藥物。rhBNP能與特異性利鈉鈦受體結合,舒張平滑肌細胞,迅速降低全身動脈壓、右房壓,從而減輕心臟的前后負荷,增加心輸出量,達到減緩患者的呼吸困難及整體臨床癥狀、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并可通過擴張冠脈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強心肌抗缺血缺氧能力來發揮缺血心肌細胞的應激性保護作用。rhBNP還可擴張腎小球小動脈并抑制近曲小管對鈉的重吸收,提高腎小球的濾過率,增強尿液排泄,有明顯的利尿作用;且能減少腎素和醛固酮的分泌,抑制后葉加壓素及交感神經控制的保鈉保水、升高血壓的作用。rhBNP同時也起到了調節血壓、血容量及鹽水平衡的作用,可增強血管通透性,減低體循環阻力和血容量,從而降低心臟的前后負荷,且rhBNP本身不會引起心肌耗氧量的增加。
表4 兩組患者用藥后24 h尿量、尿量與入量差值的比較()
表4 兩組患者用藥后24 h尿量、尿量與入量差值的比較()
組別 例數 入量(mL) 尿量(mL) 尿量與入量的差(mL)實驗組對照組P值55 55 1 223.5±329.8 1 274.3±336.4>0.05 1 835.7±349.5 1 638.5±333.8<0.05 612.2±264.6 364.2±111.5<0.05
本研究通過對比rhBNP與硝酸甘油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可證明rhBNP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難和臨床狀況,提高心功能改善的總有效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數,安全可靠,且其獨特的藥理作用更是對臨床治療起到很大的幫助,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關信民,趙強,李彪,等.低劑量重組人腦利鈉鈦治療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0):179-181.
[2]袁方,潘欣,倪幼方,等.重組人腦利鈉鈦改善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心功能[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7,27(7):853-855.
[3]楊苓,肖嫻,方杰,等.凍干重組人腦利鈉鈦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3):225-227.
[4]張強.治療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的新藥—凍干重組利鈉鈦[J].中國藥房,2007,18(16):1264-1265.
[5]樊冤橋,陳鋼,胡心偉,等.重組人腦利鈉鈦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應用前景[J].現代預防醫學,2008,25(16):3235-3236.
[6]謝昌聯,孟素榮,王蔚,等.硝酸甘油和重組人腦利鈉鈦對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的療效比較[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8,28(5):839-842.
[7]曹優文,張安容.重組人腦利鈉鈦治療急性心力衰竭32例臨床觀察[J].重慶醫學,2008,37(13):1469-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