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淵
陜西省橫山縣百信醫院骨科,陜西 橫山 719100
骨折外科手術治療的目的是為了重建解剖和恢復功能[1]。骨折內固定是建立于精確的骨折復位、穩定的固定、盡可能保留骨的血運、早期功能性活動基礎上的一種綜合治療[2]。四肢粉碎性骨折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其治療方案較多,不同的治療方案療效不同[3],鎖定加壓鋼板正是內固定鋼板革命性進展中的一種新型植入物,是一種安全、穩定性高的固定方法。主要應用于長骨骨干和干骺端復雜或粉碎性骨折[4-5]。本文觀察微創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四肢粉碎性骨折的療效,并與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方法對比,探討這兩種手術方法的療效差異。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入院的112例符合手術適應證的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將112例患者隨機分為微創手術組和傳統手術組,每組56例。112例患者中,年齡最小為21歲,年齡最大為58歲,平均(36.3±9.4)歲。男68例,女54例;車禍傷84例,建筑工地受傷18例,摔傷7例,其他受傷方式3例。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112例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患者受傷至入院時間為3 h~4 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實驗室及影像檢查確診為四肢粉碎性骨折的患者;②無其他嚴重并發癥等;③患者及家屬同意實驗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混合感染,未控制者;②有其他情況不能耐受手術者。
1.3.1 微創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 全身麻醉。根據骨折部位采取對應體位并暴露相應手術部位,顯露手術部位,復位骨折處。用克氏針臨時固定,選擇適當長度的鎖定鋼板插入,用克氏針或螺釘將接骨板遠近端暫時固定,并使之與骨折近端貼附,C臂X線機透視證實骨折端復位良好、鎖定鋼板位置合適后,選擇合適長度的鎖定螺釘擰入,復位后根據情況采用人工骨或自體髂骨填塞。
1.3.2 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全身麻醉后常規顯露骨折部位進行基本解剖復位,骨折塊間加壓固定。余按常規方法進行內固定操作。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骨移植例數、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骨愈合時間。
采用SPSS 13.0統計學分析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傳統手術組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高于微創手術組(P < 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傳統手術組微創手術組t值P值56 56 114.5±13.9 91.7±9.4 10.168<0.05 19.5±5.9 14.7±5.5 4.4532<0.05
傳統手術組的術中出血量高于微創手術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比較(,mL)
表2 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比較(,mL)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傳統手術組微創手術組t值P值56 56 270.7±52.6 88.5±18.6 35.34<0.05
傳統手術組的術后骨移植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均高于微創手術組(P<0.05)。見表3。
開放手術組的骨愈合時間高于微創手術組 (P<0.05)。見表4。
本研究將112例符合手術適應證的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微創手術組和傳統手術組。分別采取對應手術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骨移植例數、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骨愈合時間。結果發現,微創手術組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傳統手術組,微創手術組的術中出血量較少,并且其術后骨移植例數少于傳統手術組,微創手術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傳統手術組,骨愈合時間短于傳統手術組。
表4 兩組患者的骨愈合時間比較(,d)
表4 兩組患者的骨愈合時間比較(,d)
組別 例數 骨愈合時間(d)傳統手術組微創手術組56 56 t值 P值23.5±5.1 14.3±4.2 10.42<0.05
傳統內固定方式術中需廣泛剝離軟組織,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和關節的功能恢復[7]。近年來微創手術已經成為骨科手術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微創加壓鋼板內固定技術是一種符合生物學治療原則的微創術式,不干擾骨折端的內環境,保護骨折端血運,促進骨折早期愈合,并且骨折固定可靠[8]。另外,研究表明鎖定鋼板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更具優勢[9-10]。
綜上所述,微創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四肢粉碎性骨折的總體療效優于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對于有適應證的患者推薦采用這種手術方法。
[1]黃強,王滿宜,榮國威,等.復雜肱骨近端骨折的手術治療[J].中華骨科雜志,2005,25(3):159-164.
[2]Class L,Heitemeyer U,Krischark G,et al.Fixation technique influences of comminuted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9,365:221-229.
[3]文毅英,彭炳龍,王俊東,等.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09,12(1):109-110.
[4]Siffri PC,Peindl RD,Coley ER,et al.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blade plate versus locking plate fixation for a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comparison using cadaveric and synthetic humeri[J].J Orthop Trauma,2006,20(8):547-554.
[5]Fernandes HJ, Sakaki MH,Silva JS,et al.Comparative multicenter study of treatment of multi 2 fragmented tibial diaphyseal fractures with nonreamed interlocking nails and with bridging plates [J].Clinics,2006,61(4):333-338.
[6]唐明杰,曾炳芳.鎖定微創內固定技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臨床研究[J].國際骨科學雜志,2007,28(2):128-129.
[7]Farouk O,Krettek C,Miclau T,et al.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Does percutaneous plating disrupt femoral blood supply less than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J].J Orthop Trauma,2008,14(3):225.
[8]Sod GA,Hubert JD,Martin GS,et al.An in vitro evaluation of plate luting using osteotomized equine third metacarpal bones with a 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 ression plate[J].Vet Surg,2005,34(6):587-593.
[9]Schutz M,Kaab MJ,Has N.Stabilization of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 with the LIS2 System:early clinical experience in Berlin[J].Injury,2003,34:30-35.
[10]羅從風,姜銳,胡承方,等.微創固定系統治療膝關節周圍復雜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2006,26(7):45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