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玲
云南省蒙自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云南 蒙自 661100
慢性宮頸炎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亦是宮頸癌前病變的高發癥候群,該病好發于已婚育齡婦女,其臨床癥狀常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心痛苦。以往臨床治療慢性宮頸炎常采用微波、陰道上藥、冷凍等方法,使其糜爛面表皮細胞壞死、結痂、脫落,新生上皮覆蓋而達到治療的目的[1-3]。然而這些方法不僅治療深度有限,而且治愈率低、易復發,常給患者帶來反復治療的痛苦。利普刀因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出血少等優點,自20世紀90年代已普遍用于治療宮頸病變[4]。為探討利普刀治療慢性宮頸炎的臨床療效,本研究對16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分別采用利普刀或微波治療,現將研究過程及結果報道如下:
16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均為2010年1~12月就診于我院婦科門診,診斷標準參照樂杰主編的6版《婦產科學》[5]。以上患者均無生育要求,且血常規、凝血象、盆腔、白帶常規檢查正常,液基薄層細胞檢測(TCT)或病理檢查無宮頸惡性病變。
16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80例;年齡23~55歲,平均34.5歲;絕經者7例,全部為經產婦;病程0.5~4.7年,平均2.4年;58例為Ⅱ~Ⅲ度宮頸糜爛;19例為宮頸肥大伴納囊,3例為宮頸管息肉樣增生。觀察組80例;年齡24~53歲,平均33.7歲;絕經者9例,全部為經產婦;病程1.1~4.5年,平均2.5年;55例為Ⅱ~Ⅲ度宮頸糜爛;21例為宮頸肥大伴納囊,4例為宮頸管息肉樣增生。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臨床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除絕經者外,兩組患者均于月經干凈后3~7 d內給予治療,術前予以常規宮頸刮片,以完成細胞學及陰道分泌物檢查,如患者陰道清潔度較差,須行必要的治療后再行治療。對患者外陰、陰道、宮頸等部位進行消毒,并放置專用絕緣陰道窺器,以充分暴露宮頸;首先采用干棉球拭凈陰道及宮頸分泌物,并用碘液標記局部糜爛的范圍,依據糜爛面的范圍,選擇不同型號環型電刀;從宮頸12點處,順時針方向360°環形切割糜爛面組織,切割范圍須超過病變邊緣處0.3 cm,盡可能將糜爛組織塊完整切除。切割深度:單純型為0.2 cm,顆粒型為 0.5~1.0 cm,乳頭型為 0.5~1.5 cm,術中出血患者,采用電凝點狀止血法,并用絡合碘紗布塞入陰道,術后4~6 h取出;對上述止血方法無效者,可予以縫扎止血。微波治療按常規方法進行。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治愈率。患者術后宮頸體積縮小、宮頸光滑、無糜爛面及納氏囊腫者為痊愈;糜爛面積縮小、宮口處可見紅色肉芽狀組織、直徑<1.0 cm者為有效;治療前后無變化者為無效;治愈=痊愈+有效。
采用SPSS 18.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予以分析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平均為(7.21±3.75)min,出血量平均為 (6.21±2.03)mL, 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平均為 (13.58±4.33)min,出血量平均為(11.76±1.95)mL,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血時間及出血量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出血時間及出血量比較()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80 80 7.21±3.75 13.58±4.33 14.51 0.035 6.21±2.03 11.76±1.95 18.66 0.042
經過兩種不同方法治療,觀察組77例治愈,對照組72例治愈,兩組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7.23,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慢性宮頸炎多數為急性宮頸炎發展而來,常因分娩、流產等原因導致宮頸損傷,病原體入侵引起感染所致。近年來,由于性生活年齡年輕化、人工流產增多、各種炎癥及病毒感染(如乳頭瘤病毒及皰疹病毒感染)因素的增多,宮頸病變率逐年升高,如宮頸肥大、宮頸腺囊腫、宮頸息肉及宮頸中、重度糜爛等慢性宮頸炎,已成為影響育齡婦女生活質量及健康的常見病,相關文獻報道其發病率為25%~60%[6-7]。慢性宮頸炎患者如得不到及時治療,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癌前病變及宮頸癌,嚴重影響婦女的身體健康。
物理治療措施是慢性宮頸炎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利普刀及微波治療均屬于物理治療方法。利普刀是1981年由法國學者Cartier首創,20世紀90年代后逐漸在歐美等國家使用,成為治療宮頸疾病的新的開創性的治療方法,利普刀作為高頻電刀,主要經電極尖端產生3.8 MHz高頻電波接觸身體,由組織本身阻抗吸收電波而瞬間產生高熱[8-9],通過弧形電極切除宮頸組織達到治療目的,治療無極板,不接觸皮膚,安全性高,在陰道鏡放大條件下可直視進行,能準確地、大范圍地切除病變組織,手術過程中切割、止血可同時進行,有利于減少術中出血,而且利普刀治療不影響手術標本,術后可獲得標本行病理檢查,便于進一步診斷和治療。微波是一種波長在1 mm~1 m之間的高頻電磁波,與利普刀治療原理相似,但其頻率和波長是介于短波與紅外線之間,在治療過程中微波產生局部高溫灼燒宮頸病變組織,導致局部病變組織發生變性、壞死,術后壞死組織脫落,新的細胞組織重新生長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在治療過程中,由于局部高燒感會導致患者出現不適,并且手術過程中局部高熱可破壞病變組織而無法取得手術標本,不利于進一步做病理檢查,可能導致延誤病情診斷、增加誤診、漏診的可能性。相對來說,利普刀治療更加人性化,在本組研究資料結果中,采用利普刀手術治療患者出血量及手術時間明顯少于微波手術治療患者,利普刀治療痊愈患者人數明顯高于微波治療組,總體治愈率利普刀組為96.25%,微波組為90.00%,兩組之間存在差異,顯示利普刀對于慢性宮頸炎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微波治療,且術后無一例發生并發癥。
綜上所述,利普刀用于慢性宮頸炎治療,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等優點,一次治愈率高,治療效果優于微波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1]馬素芬,李文智.微波治療慢性宮頸炎2180例臨床觀察[J].長治醫學院學報,2005,19(1):43-44.
[2]王紅娟.保婦康栓聯合微波治療慢性宮頸炎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2):131,138.
[3]劉翠娥,桂滿元.康婦特栓輔助LEEP術治療慢性宮頸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8):135-136.
[4]高樹苓.“利普刀”技術配合西瓜霜治療宮頸炎128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09,7(9):60-61.
[5]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66.
[6]譚麗娟.宮頸電圈切除術治療慢性宮頸炎116例臨床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06,22(17):2657.
[7]朱潔清,羅杏.高頻電波刀(LEEP)治療宮頸疾病128例臨床療效觀察[J].淮海醫藥,2009,27(1):33-34.
[8]關錚.微刨婦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34.
[9]江廣春.利普刀術與干擾素局部注射聯合治療女性尖銳濕疣[J].中國醫學創新,2010,7(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