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周勵 李承明
工業興則百業興,工業強則百姓富。駐足回眸,六年光陰,大荔科技產業園從沙荒地拓步,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辛歷程,已成為大荔縣域經濟發展的嶄新平臺和最大亮點,陜西省首批重點扶持的縣域工業園區,農業部命名的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

(左起)渭南市委書記莊長興、渭南市人大主任雷孟斌、大荔縣委書記孫云峰、渭南市長徐新榮、大荔縣長楊林在西洽會上參觀大荔展臺
4月28日,在陜西省公布的“爭先進位”前10縣中,大荔縣位于第一名。
為什么傳統的農業大縣、鮮有經濟奇跡的大荔,能成為全省經濟“進位”最快的縣?經濟界認為,這跟大荔科技產業園區的迅速崛起分不開,它為全縣經濟發展增加了無限潛力和強勁動力。
5月15日,本刊記者一行到大荔縣官池鎮實地采訪昔日的“沙窩窩”,今日的大荔科技產業園區的“嬗變”新姿。
大荔古稱同州,地處陜西關中平原東部,地處黃河之濱,華山腳下,全縣轄18個鎮,415個行政村,總人口75萬,縣域面積1800平方公里,耕地150萬畝。自古就是“糧倉”之地 。
初夏的陽光燦爛明媚,記者驅車行進在大荔科技產業園,被眼前一座座嶄新的標準化廠房、一條條寬闊的大道、一片片綠樹叢蔭、一個個沸騰的建設場面所震撼,驚嘆產業園區的大,20平方公里的園區,我們怎么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里看完。
這時我們想起民間“大荔人不講理(里)”的傳說。有種版本是這樣解釋:因為大荔一馬平川,一眼看不到邊,所以大荔人不分“公里”和“里”,問路有多遠,總是回答“不遠了”。實際上,這是大荔人的一種自豪感,自豪他們的地大富饒。
但大荔科技產業園區卻是在一片荒沙地上起步,據園區分管領導、組織部長種逢康介紹,按照縣委、縣政府實施“先工戰略”的發展思路,結合區域國有土地資源優勢,園區自2006年成立以來,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環境,加強企業服務與管理,培植壯大優勢產業,園區建設全面加快,產業集聚效應初步突現。目前,園區入駐企業40家,合同引資93億元,實際完成投資62億;已有27家企業建成投產,且運行良好,13家企業在建;在大荔縣工業經濟GDP中,比重超過60%,從業人員9000多人。
從數據顯示,可以說園區一天一個樣,2012年1-3月間,園區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億元,實現銷售收入9.4億元。

大荔縣委書記孫云峰

大荔縣長楊林
創業者的努力總有收獲,園區的榮譽也接踵而至:成為國家科技部、農業部等六部委批準建設的陜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的核心區,農業部確定為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省政府確定的第一批重點縣域工業園區。2011年,榮獲“陜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爭先進位獎”第一名,渭南市年度目標責任綜合考核“優秀”,重點項目建設先進集體、招商引資先進集體……
基礎設施是園區發展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大荔縣是財政窮縣,為了盡快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縣委、縣政府大膽創新,果斷決策,采取“政府貼一點,園區拿一點,相關部門擠一點”和項目資金打包使用、傾斜使用等辦法,多方籌措資金,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園區先后投資4億多元,實現了“六通一平”:完成了27.7公里的主干排水道工程;9公里的沙苑大道拓寬改造工程;21公里的主干道工程,建成了晨光路、創業路、蔡倫路、續業路等;16公里園區主干道綠化工程;13公里10KV電力公網饋路新建和遷改工程,20公里通信網絡新建和遷改工程。
今后還計劃在園區配套建設一批住宅小區、金融網點、醫院、學校、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努力將園區建設成為新的城市副中心。目前投資4500萬元的園區110KV變電站、園區綜合服務區,已經啟動建設。
主管縣長王德強自信地對記者說:“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已經基本到位,還取得了新的突破,完全具備了承載大企業入駐的能力。”
近幾年,園區依托大荔縣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初步形成了農產品加工、機械電子、紙業板材、現代物流四個支柱產業,并涌現出各自領域的龍頭企業。
農產品加工業,以陜西金紫陽農業科技集團、大荔偉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荔隆發飼料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涉及糧食收購、儲運、面粉、淀粉、酒精、飼料、生態養殖、食用油等領域。以陜西同興紡織有限公司、大荔豐利達纖維有限公司、陜西中陽紡織有限公司為代表,形成了20萬錠棉紡織生產能力。
機械電子產業,以陜西德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陜西長石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寶優電子有限公司、西安海天信息工程有限公司、陜西成泰機械有限公司、陜西寶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陜西中際現代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為代表,涉及電子基材、電子元器件、新材料電池、數字醫療信息平臺生產以及農業機械、炊事機械、果品篩選清洗機械生產制造。
紙業板材產業,已建成運行的企業有陜西三河木業有限公司、陜西新森源木業有限公司,年生產中高密度板和膠合板能力10立方米。而西北最大的、投資45億元的蔡倫紙業100萬噸造紙制漿生產項目,正在加緊實施。
現代物流產業,已建成省內規模較大的糧棉油物流龍頭企業,比如大荔聯盛物流有限公司、金紫陽農業科技集團糧食物流有限公司、陜西振興糧油物流有限公司,形成5萬噸棉花、30萬噸糧食、20萬噸油料的儲運能力。
在龍頭企業撐起經濟發展“脊梁”的同時,不少企業紛紛通過技術創新、產品結構調整,搶占發展優勢。據蔡倫紙業負責人王身朝介紹,大荔蔡倫紙業是2009年大荔科技產業園區新入園企業,建成后將成為陜西省目前制漿造紙行業的標兵企業,也是省內第一條標準意義上的現代化制漿造紙企業,會極大地拉動當地物流運輸業以及相關的商業活動,提高地方經濟競爭能力。
而今,大荔科技產業園踏上了新征程:到“十二五”末,入園企業達到70家,固定資產投資總量達到130億元,年產值達到100億元,從業人員3萬人以上。目標,就是建成一個功能齊全、高度外向、經濟高效、環境優美,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