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軍 張 彪 楊 濤 劉書茂
1.北京市大興區人民醫院骨科,北京 102600;北京市大興區人民醫院放射科,北京 102600
隨著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癥狀越發明顯,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發生率近年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骨小梁指數(singh指數)可以有效反映患者的骨質疏松情況。有研究表明,股骨粗隆間骨折約占老年人髖部骨折的1/2[1],且以每年1%~3%比例遞增[2]。內固定術是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分為動力髖部螺釘、股骨近端髓內釘、角鋼板、空心螺紋釘等幾種術式[3]。但內固定術常有失敗的情況發生,主要原因之一是患者骨折部位的骨質疏松情況較為嚴重,使得內固定療效變差。為了探討singh指數及手術方式與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效果的關系,為改進手術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本次研究對97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7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 97 例,年齡 56~81 歲,平均(68.7±13.4)歲,其中,男44例,女53例。入選標準:經X線片檢查確診患者均為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癥,以singh指數(股骨近端骨小梁分級)≤3為標準,排除患有代謝性骨病、局部感染性炎癥、腫瘤、遺傳病、酗酒史的患者。致傷原因如下:車禍傷患者18例,跌倒傷患者79例。按照改良的Evans分型標準[4]:Ⅰ型38例、Ⅱ型27例,Ⅲ型17例,Ⅳ型9例,Ⅴ型6例。按照患者骨質疏松singh指數分型標準[5]:Ⅰ型9例,Ⅱ型18例,Ⅲ型26例,Ⅳ型27例,Ⅴ型11例,Ⅵ型6例。按照內固定材料劃分:動力髖部螺釘41例,股骨近端髓內釘23例,角鋼板16例,空心螺紋釘17例。合并癥情況:高血壓32例,慢性支氣管炎28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21例。根據固定材料將患者進行分組,各組間一般情況(性別、年齡、平均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動力髖部螺釘手術 在C臂X線機下操作進行,牽引患者骨折至復位,從股骨上端外側縱行切口,顯露出股骨粗隆間和股骨干上段的外側,于大粗隆下2 cm處進針,掌握好前傾角,進入導針直達患者股骨投軟骨下1 cm處,行側位透視,打入另一個導針,調整組合絞刀的長度,使其與滑移螺釘等長后擴孔和攻絲,擰入螺釘并安裝套筒鋼板,螺釘固定于患者股骨干的外側。
1.2.2 股骨近端髓內釘手術 在C臂X線機下操作進行,將患者骨折處牽引復位后,取同側股骨大粗隆近端小切口,從頂點旋入一個克氏釘,使其置于髓腔中央,植入保護套筒,使用階梯鉆擴髓到患者股骨近端17 mm處,打入髓內釘,校正股骨的前傾角,先行防螺釘擰入,再置入股骨頸螺釘,連接遠端瞄準器后旋入2個鎖釘即可。
1.2.3 角鋼板手術 前期操作同股骨近端髓內釘手術,用鋼絲捆綁固定,對于大粗隆骨折分離較為嚴重的患者必須使用鋼絲捆綁固定。
1.2.4 空心螺紋釘手術 前期操作同動力髖部螺釘手術,對于小粗隆骨折塊,使用空心螺紋釘栓固,可以使用鋼絲對其進行捆綁固定,病情較為嚴重的粉碎性骨折患者需加植骨。
1.2.5 術后處理 患者術后1 d均在床上行大小腿肌肉的功能性恢復鍛煉,病情較輕的,可以適當下地站立,但不能負重行走。4~6周后方可試行負重行走。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經醫護人員果斷、快速、有效地處理,無一例死亡。
骨折復位的評估判定標準為①解剖復位:內翻或外翻<5°,前傾或后傾<5°;②復位良好:內翻或外翻 5°~10°,前傾或后傾5°~10°;③復位不佳:內翻或外翻>10°,前傾或后傾>10°。穩定性評估采用Ength標準:患者出現進行性下沉大于3 mm,假體柄位置發生改變,連續性透亮線寬度超過2 mm,股骨髓腔明顯變寬,均為不穩定或失敗。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不同材料的內固定失敗率比較結果顯示,角鋼板內固定失敗率最高為37.50%,其次為空心螺紋釘23.53%,股骨近端髓內釘較低為8.70%,動力髖部螺釘最低為7.32%。角鋼板內固定失敗率明顯高于股骨近端髓內釘和動力髖部螺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材料的內固定失敗率比較(例)
不同骨折類型患者內固定失敗情況顯示,患者骨折類型越嚴重,內固定失敗率越高,其中,Ⅰ型骨折內固定失敗率最低為2.6%,Ⅴ型骨折內固定失敗率最高為66.7%,相互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不同singh指數患者內固定失敗情況比較結果顯示,患者骨質疏松singh指數越低,內固定失敗率越高,其中,Ⅰ型骨質疏松singh指數內固定失敗率最高為55.6%,Ⅵ型骨質疏松singh指數內固定失敗率最低為0,相互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手術方法、singh指數、骨折類型與內固定失敗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各因素與內固定失敗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非手術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由于較長時間的臥床,常會引起老年患者發生肺部和泌尿系統的感染,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有研究表明,長期臥床的老年骨折患者死亡率明顯高于手術病死率[5-6]。有時還會造成患者發生骨折移位或下髖內翻等后遺癥。如果采用積極手術治療,可以使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提早進行早期的功能性恢復鍛煉,可明顯降低各種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7]。目前主要采用的內固定方法是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通過股骨頭頸部位的滑動加壓螺釘和釘板系統的配合作用,可以對骨折斷處進行持續軸向加壓,產生擠壓摩擦穩定的作用,達到保持患者股骨頸干角的效果[8]。對于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為了盡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應該采用內固定處理[9-10]。
由于骨密度值的測定受到了操作人員、機器、方法、環境、測量部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檢測出現的結果有極大的誤差,造成很多患者的誤診和漏診現象發生。患者骨密度的變化不僅與患者骨質疏松程度相關,還與患者體質量和骨骼的幾何形狀相關。singh指數是基于患者骨小梁多少和形態結構變化而制訂的,雖然受人為影響因素較大且準確性和靈敏性不夠完美,但其符合機體骨小梁吸收和消失的規律,可在患者骨盆平片上直接測量,操作方法簡便且安全,適合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檢查。singh指數在預測患者骨折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能夠良好反映出患者的骨量改變情況。
動力髖部螺釘用于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出血少、手術時間短、固定牢靠等優點,但旋轉能力較差。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具有臂力短、彎矩小、滑動加壓、創傷小等優點,但對不穩定性骨折的固定效果不好。角鋼板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可以較早下地進行活動,固定牢靠,但引發的并發癥較多,易發生釘外滑和內移現象,引起內翻和膝關節滑囊炎的發生。空心螺紋釘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不僅固定牢靠,拆卸也方便,操作簡單,但易發生斷釘和感染等并發癥。
本次研究表明,角鋼板和空心螺紋釘內固定失敗率較高,股骨近端髓內釘和動力髖部螺釘內固定失敗率較低;患者骨折類型越嚴重,內固定失敗率越高;患者骨質疏松singh指數越低,內固定失敗率越高。手術方法、singh指數、骨折類型與內固定失敗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
綜上所述,根據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骨折類型和骨質疏松singh指數常規評定,骨折類型輕于Ⅲ級、骨質疏松singh指數高于Ⅲ級患者宜行內固定術,手術方式以動力髖部螺釘和股骨近端髓內釘為宜,其余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療,也可采用常規內固定術聯合局部植骨或骨水泥內固定。
[1]陳義藩,肖代坤,鄭寧,等.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的療效分析[J].實用全科醫學,2007,5(4):297-298.
[2]李興偉,楊浩,吳迪,等.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現狀[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8,(2B):117-120.
[3]孫煒,劉安慶,向香成,等.動力髖螺釘和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J].中華全科醫學,2009,7(1):41-43.
[4]李軍民,黎云沖,楊紹文.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應用人工髖關節置換的效果觀察[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16(4):305-307.
[5]Lee YS,Chen SH,Tsuang YH,et al.Internal fixation of un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fixation methods[J].J Trauma,2008,64(1):155-162.
[6]Little NJ,Verma V,Femando C,et al.A prospective trial comparing the Holland nail with the dynamic hip screw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hip [J].J Bone Joint Surg Br,2008,90(8):1073-1078.
[7]李列大.應用動力髖治療股骨粗隆部骨折39例[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8,16(5):47.
[8]Leung WY,Tsang WL.Conventional muscle reflection approach versus mini-incision muscle splitting approach in dynamic hip screw fixation[J].J Orthop Surg(Hong Kong),2008,16(2):156-161.
[9]Parvizi J,Tarity TD,Slenker N,et al.Proximal femoral re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non-neoplastic conditions [J].J Bone Joint Surg Am,2007,89(5):1036-1043.
[10]林加陽,徐耿填,林勇彬,等.PFNA和股骨頭置換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