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云 胡洪菱
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江西 南昌 330039
腦卒中經過急性期、恢復期的臨床和康復治療6個月后進入慢性期,或稱恢復后期、后遺癥期[1]。目前有許多腦卒中患者因未能得到有效康復治療而進入后遺癥期,病程往往超過1年以上,康復治療效果也隨時間的推后而遞減。本文選取病程12個月以上的腦卒中后遺癥患者50例,隨機將其分為成治療組25例采用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訓練加常規康復治療和對照組25例僅采取常規康復治療,于治療6個月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評定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旨在探討腦卒中后遺癥患者ADL訓練的療效。
選擇2009年11月~2011年9月于我院康復醫學科住院的腦卒中后遺癥患者5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治療組男17例,女8例,年齡47~73歲,平均(60.32±4.5)歲,病程 13~46 個月;對照組男 20 例,女 5 例,年齡50~72歲,平均(61.74±6.35)歲,病程13~44個月。 全部病例診斷均符合1995年制訂的腦卒中診斷標準[2],且經CT或MRI檢查證實。患者知情同意,并排除有明顯意識障礙和嚴重認知障礙及其他嚴重疾病而影響主動參與治療者。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治療前Barthel指數等一般情況,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治療。治療組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ADL訓練。
1.2.1 常規康復訓練 ①物理療法(PT)訓練:包括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床上訓練、坐位訓練、從坐位到站訓練、步行訓練等,每周訓練6 d,每天1次,每次40 min,共訓練24周。②物理因子治療:采用北京奔奧BA2008-Ⅲ型電腦中頻治療儀,將2個直徑4 cm的方形電極片并置于患者偏癱側前臂伸肌處,選擇頻率4 kHz,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限,每周治療5 d,每天1次,每次20 min,共治療24周。③作業療法(OT)訓練:手功能訓練以及健側代償性的上肢功能性活動等,每周訓練6 d,每天1次,每次40 min,共訓練24周。
1.2.2 針對性ADL訓練 ①進食訓練:根據患者病情分為床上進食、輪椅上進食和餐桌邊進食,可以進行健側手的適當幫助。②床-椅轉移:從床到輪椅的轉移為輪椅放在患者健側,30°~40°角面向床尾,關剎車患者從床邊坐位到站起,用健手扶輪椅遠端扶手,以健側下肢為軸轉動身體,坐上輪椅。從輪椅到床的轉移為健側靠近床邊,輪椅與床成30°~45°角,雙腳著地,身體前傾,健手扶輪椅站起,健腿向前邁出一步,健腿為軸轉動身體,彎腰坐到床上。輪椅到坐廁的轉移參照床-椅轉移方法,為保證患者安全,坐廁的兩側必須安裝扶手。③清潔、刷牙、洗澡訓練:患者坐在洗手池邊,患側手放入洗手池清洗,健側手用放在洗手池邊浸過肥皂水的毛巾上擦洗。擰毛巾時將毛巾套在手龍頭上用健手擰干。刷牙用患側手臂在洗手池邊控制牙刷,健側手擠牙膏后刷牙;洗澡時患者坐在浴室內用花灑淋浴。④穿脫衣、褲訓練:先穿患側上肢,再穿健側上肢;脫衣時先脫健側上肢再脫患側上肢。穿褲子時,用健手先穿患側褲腿,盡量上提,然后穿健側,最后站起來后整理;脫褲子時順序相反。⑤上下樓梯訓練:上樓順序為健腿先上,患肢后上;下樓順序為先患側下,后健側下。注意輔助患者膝關節的屈曲和邁步的完成。ADL訓練每周6 d,每天2次,每次40 min,共訓練24周。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評定方法[3],評定內容包括進食、洗澡、修飾、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廁、床與輪椅轉移、平地行走、下上樓梯10項內容。根據是否幫助及其程度分為15、10、5、0分4個等級,滿分為 100分。 60分以上者生活基本自理,40~6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幫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幫助。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訓練前后Barthel指數評分均較訓練前顯著提高(P<0.01),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針對性ADL訓練康復療法在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方面臨床療效更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訓練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訓練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訓練前 訓練后治療組對照組25 25 31.75±7.26 31.86±7.21 79.01±12.93**▲54.16±10.84**
據研究表明,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可能使腦卒中康復[4]。多數患者處于腦卒中后遺癥期,錯過了進行最佳康復治療時機,隨著腦卒中發生時間的延長,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效果遞減,即時間與康復效果呈反比。患者進行功能重組的效果是有限的,發生腦卒中后,通過對其進行反復大量的康復訓練,可使患者身體進行功能替代的可能性提高[5]。通過反復進行康復訓練,可以促進患者體內建立腦側支循環,加速患者腦部健康一側腦細胞以及腦部病灶周圍進行代償或重組,從而提高患者腦部正常存活的腦細胞代償功能,最終促進患者進行功能恢復。因此,若患者錯過最佳康復時機,不應該放棄進行康復治療。調查顯示,腦卒中偏癱患者中有73.5%的人群在治療完成出院后希望進一步接受康復治療[6]。因此,改進康復治療手段和程序是必要的。
通過本研究Barthel指數評分可知,兩組腦卒中患者在康復治療前后身體機能均發生明顯改善,且治療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證明:①在腦卒中患者后遺癥期對其進行必要的康復治療仍具有重要意義;②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進行具有針對性的ADL訓練,其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僅進行常規康復治療的患者。英國康復醫學專家Wade教授[7]指出,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功能訓練應與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以及作業中的需求緊密相關,從而決定對患者進行優先訓練以及需要重點進行改善的功能項目。對腦卒中后遺癥期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時,可在進行現代常規康復治療各項措施的同時,加入較為針對性的ADL訓練,從而對腦卒中患者的進食、洗澡、移乘、入廁等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主要改善[8-11]。
總之,對腦卒中后遺癥期患者的康復治療進行積極的探索和研究,使康復治療方法不斷規范和完善是目前臨床腦卒中后遺癥期患者康復治療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工作內容。本研究發現,對腦卒中后遺癥患者進行ADL訓練能有效地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
[1]李爭鳴,黃東挺.腦卒中后遺癥期康復治療研究進展[J].廣西醫學,2007,29(11):1728-1730
[2]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3]王玉友.康復評定[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92-293.
[4]廖鴻石.中樞系統損傷后功能恢復的理論(二)[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1996,2(1):1-5.
[5]Pizzamiglio L,Perani D,Cappa SF,et al.Recovery of neglect after riter hemispheric damaga[J].Arch Neurol,1999,55(4):561-568.
[6]陳君,顏驊,李澤兵,等.社區腦卒中患者功能狀況調查[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3,25(5):162-166.
[7]Wade D.Stroke-new treatment programmes.Proccedings of world congress of ISPRM[J].Amsterdam,2001,8:149-150.
[8]倪波業,劉傳道,王海波,等.坐站訓練聯合視覺反饋平衡訓練對偏癱患者平衡功能和 ADL 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2):116-117.
[9]申茂玲,賈玉玲,申智慧,等.抗肢體痙攣康復模式在腦卒中致偏癱患者早期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5):473-475.
[10]朱瑞芳.康復護理訓練對老年腦卒中患者療效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1):15-16.
[11]溫飛飛,丁進京,孫高潔.腦卒中家庭康復200例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