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菊英
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婦產三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1
重度子癇前期是妊娠合并高血壓最嚴重時期,患者血壓(BP)≥16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尿蛋白≥2.0 g/24 h,血肌酐(Cr)≥110 μmol/L,乳酸脫氫酶(LDH)、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值明顯升高,患者持續上腹不適、頭痛、抽搐、昏迷[1]和(或)腦神經功能障礙,是造成孕產婦與圍生兒死亡的主要病因,及時終止妊娠是子癇救治關鍵[2]。本文對60例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討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期待治療時間與圍生結局關系,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來源于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早發型重度子癇患者病案資料,患者年齡 23~34歲,平均(26.4±6.6)歲,圍生兒 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3]中關于重度子癇前期、妊娠高血壓及妊娠高血壓疾病嚴重并發癥(HELLP)的診斷標準。根據孕周將60例患者分為三組,每組20例患者,孕周<28周者為Ⅰ組,孕周28~31+6周者為Ⅱ組,孕周≥32周者為Ⅲ組,三組患者年齡、胎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早發型重度子癇患者進行前期期待治療,主要措施是對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孕產婦進行解痙降壓治療,必要時進行擴容與利尿,促胎肺成熟等,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4]。在血壓控制不理想或出現嚴重并發癥時,使用地塞米松靜滴后及時終止妊娠。
觀察并記錄孕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子癇、胎盤早剝、凝血功能障礙、腦血管意外、心腎功能不全、HELLP綜合征、眼底出血及死胎;觀察胎兒宮內生長受限(FGR)、胎兒與新生兒窒息情況,做好圍生兒窒息搶救與死亡情況記錄。
使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組患者發病孕周與終止妊娠時間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0.01);第Ⅱ組患者期待治療時間最長,Ⅲ組為最短,即期待治療時間Ⅱ組>Ⅰ組>Ⅲ組,經用方差比較,三組間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孕婦發病孕周、期待治療時間及終止妊娠時間比較()
表1 孕婦發病孕周、期待治療時間及終止妊娠時間比較()
注:#為Ⅰ、Ⅱ組比較;*為Ⅰ、Ⅲ組比較;※為Ⅱ、Ⅲ組比較
組別 例數 孕婦發病孕周 期待治療時間(d) 終止妊娠時間(周)Ⅰ組Ⅱ組Ⅲ組20 20 20 t值 P值26.1±1.6 29.6±1.7 32.0±1.4 6.70#4.87*12.41※<0.01 9.0±2.4 12.0±2.5 5.5±2.2 3.87#4.81*8.73※<0.01 27.2±2.0 30.8±1.6 32.6±1.3 6.29#10.12*3.90※<0.01
重度子癇前期患者血壓高等并發癥多,Ⅰ組并發癥合計發生率顯著高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00,P< 0.01)。 見表 2。
表2 三組孕婦并發癥發生情況(例)
60例患者經不同時間的期待治療結局:15例患者順利平產,對不能平產的45例患者實施了剖宮產,三組患者均無孕產婦死亡,平產和剖宮產三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6.93,P = 0.03)。 見表 3。
表3 期待治療對孕產婦結局的影響[n(%)]
圍生兒60例,死亡23例,死亡率為38.33%(23/60),第Ⅲ組孕產婦宮內死胎、新生兒窒息、新生兒及圍生兒死亡率明顯低于第Ⅰ、Ⅱ組(P<0.05),即子癇發生得越早,胎兒在宮內發育成熟情況越差,對胎兒的影響越大,圍生兒結局越差。
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是一種嚴重危害母嬰生命安全的妊娠期并發癥,發病越早,病情越重,危害性越大。正常妊娠時,孕周越接近38周,胎兒生長發育情況越好、越成熟。而早期重度子癇前期期待治療的患者孕周延長,雖然有利于胎兒發育成熟,但延長孕周意味著對母親妊娠危險性加大。所以在重度子癇患者前期期待治療中,既要考慮胎兒的利益,又要考慮母親的利益,如何權衡母嬰雙方利益既安全,又不沖突,是臨床產科探討的重要課題。
表4 期待治療對圍生兒結局的影響[n(%)]
終止妊娠是解除早發型重度子癇危險的有效措施,一般終止妊娠后,患者子癇的危險自行消除。但過早采取終止妊娠措施,胎兒發育尚未成熟,胎死率高,失去了措施實施的本身意義。延期終止妊娠,雖然對胎兒發育成熟好,能降低胎死率,但對母親的危險性加大。本研究通過對早發型重度子癇患者前期期待治療,探討期待治療后的最佳孕周對母兒圍生結局的影響。
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血壓高,系全身小動脈痙攣和血流動力學異常改變所致[5],導致各臟器血液灌注不足,患者心、腦、腎功能不全,組織缺血、缺氧。子癇發生越早,胎兒生長發育越不成熟,死胎(產)率越高[6]。期待治療是通過產科醫生對患者住院期間的細致觀察與有效治療,人為地延長其妊娠時間,促進胎兒在母親體內生長發育成熟,降低死胎、死產率,提高成活率。由于子癇病情的存在,妊娠時間的增加,孕婦危險性增加[7]。
選擇期待治療時間非常重要,對于妊娠<28周者,特別是孕24周左右的孕婦,由于孕周太小,胎兒發育不全,即使再延長2~3孕周,也難以有效提高新生兒成活率,治療的原則是以保護母親安全為主,一般選擇放棄胎兒,以引產方式結束分娩為宜。對于妊娠>32孕周者,由于胎盤功能下降,不具備從宮頸分娩條件,為避免早產兒顱內出血,待適宜期待治療后,選擇剖宮產方式結束分娩。對于28~32孕周者,期待治療時間的選擇應以對母嬰雙方有利且安全為原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延長孕周有利胎兒生長發育,提高成活率[8],當再延長孕期就會對母兒生命安全構成威脅時,應立即采取剖宮產措施結束分娩。
本研究中,妊娠終止時間隨著孕周的增加而增加,而期待治療時間與孕周不呈正比關系,以Ⅱ組孕婦期待治療時間最長(10~14 d),Ⅰ組次之(7~11 d),Ⅲ組最短(3~7 d);同時隨著孕周的增加,孕婦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胎死宮內與新生兒窒息率降低,提示當妊娠條件允許時,應盡力延長孕周,讓胎兒在宮內充分發育成熟,以提高新生兒成活率。34孕周是理想的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期待治療時限,7~15 d為理想期待治療時間,圍生結局最好。
[1]勞一平,李昱川,彭凌湘,等.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期待治療時間探討與圍產結局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27(2):280-282.
[2]楊孜,王伽略.子癇的臨床處理與挽救[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27(7):89-93.
[3]欒艷,秦麗麗,張引民,等.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期待治療期限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8):2501-2503.
[4]王曙光.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的期待治療時間與圍產結局分析[J].醫護論壇雜志,2011,18(2):155-156.
[5]唐惠英.32例早發型子癇前期子癇圍產結局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4):1920-1921.
[6]陶春梅,黃麗萍,郭海香,等.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期待治療時間探討與圍產結局分析[J].河北醫學,2011,17(5):580-582.
[7]Cunningham FC,Gant NF,Leveno KJ,et al.Williams Obstetrics 2 1 st ed[M].NewYork:Mc Graw Hill,2001:569-570.
[8]Knox PG,Milner AE,Green NG,et al.Inhibition of metalloprotenase cleavage enhances the eytotoxicity of Fas Ligand [J].Immunol,2003,170(2):67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