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娟 李 紅 韓 杲
江西省萍鄉市中醫院內三科,江西 萍鄉 337000
冠心病心絞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屬于中醫“胸痹”、“心痛”范疇,為難治之癥。其主要病機是心脈痹阻,而情志失調、氣機紊亂則是冠心病心絞痛發生的關鍵。冠心病心絞痛常反復發作,患者的精神思想負擔較重。據報道冠心病患者廣泛存在焦慮抑郁癥狀[1]。我院于2009年7月~2011年12月對伴有焦慮抑郁癥狀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在常規用藥基礎上加用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絡法為主的中藥自擬方治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09年7月~2011年12月共60例病例,所有病例均來自心血管病門診和住院患者,均被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均有心絞痛反復發作史和缺血性ST-T的改變。上述患者除了符合冠心病診斷外,均有睡眠障礙、全身疲乏無力、情緒不穩、焦慮不安、生活絕望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癥狀。采用簡單的隨機分組方法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齡50~80歲,平均69歲。對照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51~78歲,平均68歲。兩組在性別、年齡、并發癥等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參照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WHO臨床命名標準化專題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焦慮抑郁癥狀經過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2],累計總分,分值越高診斷抑郁癥狀可能性越大,>35分為嚴重抑郁,21~35分為中度抑郁,8~20分為輕度抑郁,<8分沒有抑郁。
兩組患者均常規應用消心痛10 mg,tid;拜阿司匹林100 mg,qn;復方丹參滴丸 10 粒,tid;倍他樂克 12.5 mg,bid;辛伐他汀20 mg,qd;抗焦慮抑郁藥黛力新1片,qd。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化硝酸甘油。
治療組患者在以上常規治療基礎上再加用疏肝解郁、活血通絡之中藥湯劑,方藥組成:柴胡15 g,赤芍、白芍各15 g,田七10 g,桔絡10 g,炙甘草5 g。隨證加減藥物:①肝郁偏重者加香附 9 g、薄荷6 g、枳殼 10 g、郁金 20 g;②血瘀偏重者加川芎15 g、丹參15 g、延胡索10 g;③心神不寧者加合歡皮30 g、夜交藤30 g、酸棗仁15 g、當歸10 g。用YBS型東華電煎藥機煎取,煎30 min,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兩組連續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
心絞痛和心電圖療效標準參照1993年衛生部制訂的《中藥新藥治療胸痹(冠心病、心絞痛)臨床指導原則》。
1.4.1 心絞痛療效標準 顯效:心絞痛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癥狀明顯改善,心絞痛發作次明顯減少到治療前50%以上;無效: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1.4.2 心電圖療效標準 顯效:心電圖恢復到“大致正常”或達到“正常心電圖”;有效:ST段壓低,在治療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達到正常水平,倒置的T波變淺達25%以上或T波由平坦變直;無效:心電圖基本和治療前相同。
1.4.3 焦慮抑郁癥狀療效標準 采用HAMD量表評定,觀察HAMD量表評分下降情況。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心絞痛療效總有效率及顯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心電圖療效總有效率及顯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對緩解心絞痛及心電圖的改善有較好療效,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見表1~2。
表2 兩組治療后心電圖療效比較(例)
HAMD評分結果:治療組治療前(32.12±6.23)分,治療后(12.21±6.35) 分,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對照組治療前(31.56±6.12)分,治療后(19.35±5.98)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治療組的抑郁癥狀較對照組明顯改善。
隨著冠心病嚴重程度的增加,焦慮抑郁的患病率增加。吳京蘭等[3]研究表明,抑郁程度與冠脈病變程度有關,不同抑郁程度的患者心肌缺血的表現不同。對于此類患者,單一的心血管治療往往效果差,癥狀改善緩慢。因此,需要心血管病與焦慮抑郁同治,就能取得明顯療效。方中柴胡疏肝理氣解郁;赤芍活血調肝、調暢氣血;白芍養血柔肝;三七活血化瘀止痛;桔絡有宣通經絡,以絡通絡,行氣化痰功效;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同發揮疏肝解郁、活血通絡之功效。薄荷助柴胡疏肝解郁;川芎、丹參、當歸、郁金、枳殼寬胸理氣,活血化瘀;酸棗仁、夜交藤養心安神;合歡皮解郁安神,還具有活血作用;延胡索理氣化瘀止痛;現代藥理表明:川芎、郁金解除平滑肌痙攣,減輕冠狀動脈阻力,均可增加冠脈血流量。赤芍有擴張冠狀動脈、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三七有顯著抗凝及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可降低血黏稠度,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心肌缺氧;丹參、延胡索等活血化瘀藥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增強纖溶活性,改善心肌微循環。
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生與肝氣郁滯關系甚密,主張從肝論治。疏肝通絡法可降低心絞痛發生的頻率,減輕疼痛程度,療效肯定,且臨床副作用少,易為慢性患者接受[4]。以肝治心,疏肝解郁可作為冠心病心絞痛的基本治法[5]。“郁怒傷肝,肝失疏泄,肝郁氣滯,甚則氣郁化火,灼津成痰”,無論氣滯或痰阻,均可使血行失暢,脈絡不利,而致氣血瘀滯,或痰瘀交阻,胸陽不振,心脈痹阻,而發為胸痹心痛[6-7]。抑郁是冠心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伴有明顯焦慮情緒的患者發生致命性冠心病和猝死的危險度增高[8],抑郁、焦慮癥狀是危害全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靠藥物來治療或控制。但是抑郁癥狀發病機制復雜,臨床癥候多樣,現有西藥抗抑郁譜窄,且毒副作用大。中醫認為情志不暢是抑郁發病的外在原因,肝、心、脾功能失調是內在發病因素,故而需疏肝解郁,調整臟腑功能。在處理伴焦慮抑郁癥狀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應根據具體病情進行中西醫結合用藥,隨證加減、辨證論治達到標本同治。目前臨床治療大多只注重疾病和軀體治療,而忽視心理行為治療。但焦慮抑郁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來說是最常見的情緒障礙。若能在臨床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疏肝解郁、活血通絡之中藥湯劑,改善焦慮抑郁情緒,比單純接受西藥藥物治療起到更積極的作用,為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開拓新路。
綜上所述,聯合疏肝解郁、活血通絡之中藥湯劑相輔治療,功效較單用采用西藥治療有明顯提高及優越性,同時也可以減少抗抑郁、焦慮西藥的用量及副作用發生,易為慢性患者接受,且臨床使用安全,值得臨床運用。
[1]曹林生,馮義柏,曾秋棠.臨床心內科講座[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7.
[2]陸崢.抑郁焦慮癥狀評定量表[M].上海:上海醫學會上海行為醫學會,1999:32.
[3]吳京蘭,蘇又蘇,付劍云.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程度與心肌缺血的關系[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1):51-52.
[4] 胡賢瓊.從肝論治冠心病心絞痛 32 例[J].四川中醫,2004,22(1):36-37.
[5]周桃元.疏肝解郁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86例總結[J].中醫藥導報,2006,12(12):28-29.
[6]張伯臾.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56.
[7]齊斌,李俊毅,張庚,等.解痹滌痰湯治療血瘀寒凝型冠心病心絞痛225 例[J].環球中醫,2009,2(4):282-284.
[8]劉淑芳,張新軍.伴焦慮抑郁的冠心病患者藥物干預治療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09,4(4):159.